點擊頂部勺子課堂關注 領取200個餐飲必備工具包
▲掃碼加入店長AA級能力考評班
作者|林川(品牌頭版主筆)
來源| 品牌頭版(ID:ceozhiku)
海底撈作為火鍋界的奇葩,盡管已經開出了430家門店,遍布在全國100多個大中城市。但是,被稱為“火鍋之都”的重慶,海底撈卻一直不敢涉足。
不過,這一局面即將被改寫。
最近,一則“海底撈火鍋來到重慶”的消息不脛而走,引發了極大的熱議,并且最終獲得了海底撈的證實。將在重慶新開兩家火鍋店,門店已于六月初開始裝修。
八年前,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的書,讓海底撈成為了所有商學院研究的商業案例。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什么,到底是不是服務?
在這里,你會找到想要的答案!
01
海底撈火鍋很成功
但核心秘訣并不是服務
根據海底撈2018年財報顯示,海底撈的餐廳經營收入為164.9億元,同比增長58.74%;凈利潤為16.46億元,同比增長60.15%。
其中,一線城市的老店(指開業超過360天)平均月營業收入超過500萬,二線城市為484萬,三線及以下城市為357萬。即使將2018年新開的193家門店計算在內,平均單店的月收入也達到了295萬。
堪稱是業界的絕對翹楚!
因為,一家面積在1000平米以上的火鍋店,月營收能夠做到200萬就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是連鎖餐飲。
不僅如此,海底撈在一線城市的同店銷售增長率為11.7%,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及以下分別為4.3%和10.6%。也就是說,除了門店拓展之外,海底撈的內在增長相當不錯。
再說翻臺率和客單價。
海底撈的整體翻臺率為5次/天,遠遠高于同行競爭者呷哺呷哺。在客單價上,海底撈在一線城市的人均顧客消費為106元,綜合人均消費差不多是呷哺呷哺的兩倍。
就極度分散的火鍋行業來說,海底撈的市場份額可以達到2.2%,在中國餐飲市場排名第一。很顯然,這絕不是僅僅一句“海底撈的服務好”就能夠解釋的。
02
品質和口感
才能獲得消費者的持續青睞
為什么海底撈火鍋的名聲這么好?
因為,在等餐的過程中,海底撈是首個提供小食的火鍋餐廳,以打發無聊的閑暇時光;在用餐的過程中,海底撈的服務員不僅會引導入座,準備飲料、圍裙、手機透明袋、眼鏡布等,而且還會全程添水、添茶。
當然,還會有各種想不到的“小驚喜”,比如放個熊陪你一起吃火鍋。
但是,作為消費者的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你去海底撈,是沖著火鍋本身還是為了服務?”
實際上,海底撈的服務僅僅扮演的是“錦上添花”,在消費者群體中構建起足夠的差異化認知。因為,一家菜品只值五分的餐廳,即便配上十分的服務,消費者也絕不會光顧第二次。
畢竟,服務不能填飽肚子!
在菜品上,海底撈主要分成肉、蔬菜和海鮮,大致各占三分之一。鍋底選用四格,即一桌四人的顧客,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選擇口味。在口感上,海底撈的辣度不比重慶火鍋,但是卻融入了全國各地的口味,迎合了更多的消費者需求。
也就是這樣的原因,重慶火鍋僅僅是一個品類,而誕生于四川簡陽的海底撈,卻成為了火鍋品牌的翹楚。
對于餐飲來說,消費者只會為了菜品的品質和口感買單。看看那些在大街小巷里的小門店,盡管門店很擠、環境很破,消費者也依舊絡繹不絕。
反而,過分癡迷于服務和門店環境的品牌,很有可能在高昂的成本下,不堪重負。
03
供應鏈最優
保證對原材料質量和成本的控制
眾所周知,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和質量,是餐飲行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尤其對于連鎖餐飲品牌!
2018年9月,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到,“以前之所以對上市不太熱情,是因為沒找到更好復制海底撈的方法,而現在找到了。”
2016年底,海底撈的門店數量為176家,平均每年新開門店8家。而僅僅從海底撈發布招股說明書算起,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就新增了146家。并且,根據外界的預測,海底撈的門店數量有望在2020年突破1000家。
也就是說,從2017年開始,海底撈才正式進入了門店的擴張期!
那么,張勇口中“可復制的方法”又到底是什么呢?
核心的一個方法,就是對供應鏈的全面干預和把控!
以頤海國際為例,作為海底撈的聯營企業,主要負責生產和銷售火鍋底料和復合調味料,;蜀海則主要為海底撈解決食材采購、加工,以及倉儲物流服務;而微海咨詢和扎魯特旗海底撈,分別為海底撈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和羊肉產品采購。
也就是說,海底撈在大規模復制餐廳前,就通過布局整個火鍋產業鏈的上游,解決了餐飲行業最頭疼的問題。
如今,海底撈之所以能夠獲得超80倍的估值,表面上是因為門店數量的拓展可以帶來預期的利潤,本質其實是因為解決了供應鏈之后,海底撈可以在保證菜品口味和品質的基礎上,確保原材料的成本最優。
04
人才管理和激勵機制
塑造火鍋界的“阿里鐵軍”
盡管海底撈的團隊看起來很溫和,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像“阿里鐵軍”那樣,時刻都充滿戰斗力。
這得歸功于海底撈的人才管理和激勵機制。
眾所周知,雖然始終堅持直營的門店模式,但在每一個的門店上,海底撈采取的卻是扁平化的管理,即門店享有較大的自主權。
一方面,店長薪酬直接與門店業績掛鉤,獎金為其管理餐廳利潤的2.8%;另一方面,海底撈倡導“師徒制”,在這種制度下店長會積極的發展徒弟,除了可享受自己管理餐廳利潤的0.4%之外,還能享受其徒弟管理餐廳的利潤的2.8%-3.1%。
甚至,還能參與孫徒弟的利潤分紅!
在員工的管理上,海底撈信奉“雙手改變命運”的理念,即海底撈的一線員工工資一般高出市場10%的水平,并且春節期間還會將營業額的50%分給員工。也就是說,假設該門店當月營業額為300萬,那么可用于發放的獎金就高達150萬。
試問,員工豈能沒有歸屬感?
正如前面提到的,海底撈擁有一家“微海咨詢”的關聯公司,專門負責人力資源管理和咨詢服務。所以,海底撈的服務員之所以能夠保證服務優質,其實都是經過海底撈大學培訓的。
05
海底撈的品牌光環
“流量入口”換來低租金
在海底撈的成本結構中,房租成本僅占4%,甚至比星巴克和麥當勞還要低。
對于購物中心來說,海底撈的品牌形象其實和星巴克一樣,在線下引流吸引消費者和提升知名度上,扮演者極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海底撈對房租的議價能力很強!
可能有人說了,隨著火鍋行業同行競爭者的崛起,以及購物中心對流入入口的需求不再像以前強烈了,海底撈該怎么辦?
假設海底撈的租金成本比為10%,那么按照165億的門店營收計算的話,其需要繳納的租金就超過了15億元。要知道,其2018年的凈利潤也不過16.47億元。
海底撈的答案是:智慧餐廳!
2018年,海底撈的員工成本支出為49.6億元,即人均年薪7.2萬。假設后廚餐廳的配菜員和出菜員全部用機械臂代替,且用機器人代替部分傳菜員,那么一家門店可以減少20%的人工。
相當于每年節省開支10億元!
而這些節省的人工成本,則剛好可以彌補門店租金上漲帶來的壓力。
06
總結
如今的火鍋行業,早已經從增長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
這就意味著,火鍋行業的競爭除了產品本身的品質和口感之外,還有供應鏈、品牌美譽度和人力資源的競爭。在這一點上,海底撈經過20余年的儲備,已經具備了極大的競爭優勢。
因此,與其說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優勢是服務,不如說是全產業鏈對菜品品質和成本的把控,靠著人力管理和激勵措施減少員工的流失率,增加員工的微笑和服務質量;最后,再通過低租金和智慧餐廳引領的科技潮流,構建起品牌的“護城河”。
海底撈你為什么學不會,因為從一開始,你就搞錯了方向!
海底撈的人才管理和激勵機制很難復制,但你可以培養自己的優秀店長。勺子課堂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手推出中國餐飲行業第一個門店營運人才能力評價標準,為餐飲企業篩選人才、培育人才提供了有效通路。
勺子課堂大店長計劃,將不同階段的店長能力劃分為A、AA、AAA三個等級,從經營力、管理力、營運力綜合培育優秀店長人才。
掃碼開啟你的門店人才成長計劃!
▲掃碼加入店長AA級能力考評班
▲掃碼加入門店入門必修課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學習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