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領取200個餐飲必備工具包
▲掃碼引爆門店人氣
來源 |首席品牌家(ID:CBO688)
作者 |馬克
你是否發現了這樣的一個現象:
肯德基、肯德基的漢堡總是推陳出新,而雞翅薯條卻很少上新?
最近,肯德基新推出SZ臟臟大蝦雞腿堡、重磅雙層雞排堡、芝士厚菇蘇尊堡等,麥當勞則推出了安格斯厚牛培根堡、安格斯厚牛芝士堡、雙層牛肉堡等新品。從新品來看,兩家洋快餐品牌上的新品不約而同都是漢堡。
反觀雞翅薯條,則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只不過是不同套餐的重新搭配罷了!
01
功能性產品Vs多巴胺產品
不同的定位屬性
首先要說的是,不同產品之間作用是不一樣的。
就肯德基、麥當勞的漢堡雞翅和薯條來說,前者屬于功能性產品,后兩者則是多巴胺產品。
何為功能性產品?
通俗點說,就是填飽肚子的產品,即“剛需”。對于肯德基、麥當勞來說,其主食就是漢堡,很難想象一個消費者跨進洋快餐門店,會不點任何主食。
可能有人說肯德基的招牌是炸雞,但是,至少對于中國人來說,炸雞是不能夠用來果腹的。而漢堡作為主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其實反映了另外一個道理。
“剛需”往往是讓人反感的,內心深處是抵觸的!
作為消費者,我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肚子越餓的時候對主食越渴望,甚至到了饑不擇食的地位。但是,一旦肚子有了稍許的飽腹感,就會對主食很抵觸。
不防試想一下,你是對一日三餐更有期待,還是下午茶或者零食更期待?
對于肯德基、麥當勞而言,主食往往是被動消費行為,因為需要變著花樣討消費者開心。通俗點說,就是要通過不斷更換主食菜單,減少消費者的反感再“哄”消費者下咽。
再說雞翅和薯條。
與漢堡不同,這兩款扮演的其實是多巴胺產品。簡單的說,就是會讓你上癮,讓你朝思夜想。
比如,肯德基最為經典的小食拼盤。
02
雞翅、薯條的從屬地位
經典款無需太多改變
可能有人會問,即便雞翅、薯條屬于多巴胺產品,難道就不能不斷的推陳出新,給消費者制造“驚喜”嗎?
在我看來,有這么幾個原因。
第一、雞翅、薯條的從屬地位,改變套餐組合的方式便能夠“制造驚喜”。
由于漢堡是主食,因此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假設雞翅、薯條也不斷推陳出新的話,那么每推出一款即相當于增加了數十款新組合。
這是排列組合的常識。
這對于強調菜單sku的洋快餐品牌來說,未必可取。
第二、經典款無需太多改變,已然是最佳組合。
以可樂為例。
為什么即便數十年過去,肯德基、麥當勞默認的飲料搭檔就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原因就在于,經過實踐證明,這樣的組合已然是最佳。
而且消費者的認知也早已經根深蒂固!
無論在餐飲食品行業,還是科技電子行業,都是這樣的邏輯。產品一旦成熟往往就會比較穩定,無需太多的改變。
第三、多次嘗試推新都失敗,主動選擇亦是無奈之舉。
事實上,麥當勞都曾經嘗試推出過不同做法的薯條和雞翅。比如,像良惹雞翅、扭扭薯條這樣的產品。
不幸的是,在新品推廣期就被消費者放棄!
換言之,肯德基、麥當勞作為極其成熟的餐飲品牌,其菜單的產品既是有意為之,也是長期以來消費者選擇的結果。
03
“萬年不變”并沒錯,
只要能獲得消費者偏愛
在消費品領域,相比于創新而言,穩定更為重要。
比如,可口可樂賣了幾十年的碳酸飲料,無論是可樂還是雪碧,亦或者芬達,口感基本上保持不變。
1985年,可口可樂推出了“NewCoke”新可樂,根據先后20萬次的盲測數據顯示,喜歡新可樂的消費者是舊可樂的三倍。但是,在正式推出這款飲料后,僅僅不到三個月時間就被迫選擇放棄。
理由是銷量極其不理想!
為何?
原來,當消費者知道這是可口可樂生產的可樂后,潛意識里就會覺得“New Coke”不正宗、很難喝。這便是品牌的魅力和宿命!
同樣,盡管每天都有一億人吐槽微信的設計不合理,但假如微信真的做出很大的變動,用戶一定會更不滿。
一來,微信已經是最優的產品,任何的改變帶來的更多是負面體驗;二來,消費者對品牌是有固有認知的。在消費者的認知里,創新雖好,但也是對原有品牌的背叛。
對于肯德基、麥當勞來說,其多巴胺產品就是雞翅和薯條;對于微信來說,聊天功能就是功能性產品,而“搖一搖”、“附近的人”、“小游戲”才是多巴胺產品。
只要是能夠獲得消費者的持續偏愛,“萬年不變”也沒有錯。
此外,還有哪些營銷方面的經典案例?#夏季營銷方案班·第12期# 即將開課,餐飲營銷專家王茗老師,帶你量身設計8、9、10月營銷方案,輕松引爆門店人氣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加入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