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正非的管理哲學丨【勺子深薦】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領取200個餐飲必備工具包

    來源|蛋解創業(ID:manjiechuangye

    編輯|Asun

    華為今年可謂多災多難。

    美國集世界之力對付一家企業,一眾小弟響應,陰的陽的手段一起上,全方位打壓。

    不過,華為也不虛。

    華為的反應很有底氣,底氣源于實力。全球五大通訊設備廠商,華為排第一,市場占有率28%。研發5G技術,華為跑在世界前列,這讓多年盤踞科技第一的美國有點慌。

    華為能有今天,離不開任正非的苦心經營。

    任正非崇實,一心專注于搞好華為,很少混圈子,所以他在中國企業家圈子里聲望極高。

    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曾說,“盡管我認識的世界級學者一律智商高,用功,分析力強,但算上事業的難度論高下,我們沒有一個比得上任正非先生。”

    在公司經營上,任正非將毛澤東思想用到實處,很多理念都值得學習。

    由于華為有著深厚的文化和管理經驗,我們只是從中篩選出一小部分適合創業者、初創企業學習的理念,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01

    不要只想怎么服務好顧客

    還要與供應商分享利潤

    有的創業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以客戶為中心,一切為客戶,靠優質、低價獲取大量用戶,然后反推到供應商,壓低成本價。

    這固然是一條路,但華為提供了另一種走法。

    客戶、企業、供應商應該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華為的凈利潤率長期在8%左右,同行思科的凈利潤率達到25%。除了產品本身賣得便宜外,給供應商更多利潤也是公司凈利潤率低的原因。

    任正非說,要改善與供應商的關系,要給供應商分享利益,供應商把零件提供得好一點、質量做得好一點,華為才能最終對消費者服務得好一點。

    這是一個合作的社會,任何一家公司完全獨立靠自己,一定得開放合作。美國高科技公司崛起,靠的就是分工合作,比如蘋果只設計,制造外包。90年代,日本的衰落,本質上也是沒有跟上時代變化,還采用垂直一體化生產,所以零件都由自家工廠生產。

    OPPO與VIVO手機成功崛起,離不開經銷商的貢獻。

    在三四線城市以及一些小鎮,隨便轉一轉都能看到OV手機專賣店,那綠色和藍色的門頭,反復播放著的促銷廣播。下沉的力度是其他手機品牌比不了的,扎入廣闊的三四線城市,讓OV手機的市場份額成為第一。

    經銷商為什么愿意開OV手機專賣店,背后當然是有錢可賺。OV廠商給經銷商的返利很高,賣一部OV手機,能賺400-500元;而賣一部小米手機,只有一兩百。

    5月21日,任正非在接受采訪時說,

    “在和平時期,我們從來都是“1+1”政策,一半買美國公司的芯片,一半用自己的芯片。
    盡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我還是高價買美國的芯片,因為我們不能孤立于世界,應該融入世界。
    我們和美國公司之間的友好是幾十年形成的,不是一張紙就可以摧毀的。”

    02

    堅持公司核心方向

    不要盲目追逐風口

    有次,一家大央企混改,希望華為參加,各方面都給優惠,華為想什么條件就給什么條件。馮侖從中撮合,他給華為顧問打電話。對方聽到一半就打斷了他,明確表示,這事不行。

    原來在華為準則里有一條是,絕不占便宜。一件事上來就給好處,讓華為去做平時不干的事,去做不重要的事,肯定不行。

    華為成立于1987年,30多年經歷過房地產、股市、互聯網浪潮,有很多“便宜”可以占。

    2000年前后,華為員工給任正非提建議,“隨便要點地蓋蓋房子,就能輕松實現一百億利潤。”

    而任正非一口就回絕了,“掙完了大錢,就不愿意再回來掙小錢了。”

    人性使然,嘗到了賺快錢的甜頭,誰還愿意回來辛苦搞科研。

    任正非判斷,未來是知識的世界,不可能是這種泡沫經濟。未來,人類對寬帶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而華為的技術不足以滿足這一需求,只有聚焦在寬帶上的投入,跟上或引領發展,才能改變公司20多年一直追趕技術的狀態。

    始終堅守公司的主價值領域,不為眼前的浮華所動,這才是立足長遠之道。

    03

    要讓員工盡心

    讓收入配得上努力

    搞技術最重人才,華為壓力大是出了名的,網上經常有華為員工自殺的報道。每位進入華為的新員工,都要簽一個條件嚴苛的《奮斗者協議》,“自愿放棄所有帶薪年假,自愿進行非指令性加班…… ”

    但是很多搞技術的人,仍然夢想能進華為工作。

    華為有700多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6000多名基礎研究專家、60000多名專業工程師拼命工作。

    為啥?

    因為努力配得上收入。

    任正非有句名言,“錢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問題就解決了”。

    華為給員工的薪資在同行都屬于最高那一檔。華為98.99%的股權都分給了有能力的員工,杰出貢獻者在公司都有股份,隨著級別上升,股份也會翻倍上升,華為18萬員工中,有9萬多人持有公司股份。年薪超100萬的超過1萬人,超500萬的超過1000人。

    對于應屆生,華為開出的年薪高達28.8萬。在華為,漲薪也快。有人一年漲12次工資,年初進公司月薪560元,年底漲到7600元。

    所以,華為員工很辛苦,但不委屈。

    有的創業者奉行一定要壓低成本才能賺錢,給工作加任務,逼得員工加班,卻不給員工相應的待遇。

    員工又累,干得還委屈,怎么可能長久、盡心為公司賣力。

    04

    以功勞來考核員工

    苦勞都是浪費資源

    華為堅持以結果導向考核員工,包括長期的、中期的和短期的結果。

    而這結果不是考試,不是能力有多強,而是看對公司有多大的貢獻。

    任正非說:“如果聚焦于考試,那就會有一些人占便宜。有些人一次性把事做得很好,但考試考不好,會不會是打擊?我想很多考試,考你們主管,你們可能很多不及格。考試好, 就能當干部嗎?我不會選一個只是考試好的人當干部。我們在干部評價體系上,強調貢獻,用貢獻來衡量績效。”

    2016年,華為一改以往按學歷定薪的制度,變成按價值定薪,誰有多大能力,誰就能拿多少薪酬。

    而對于那些沒有貢獻的員工,任正非從不手軟。任正非曾兩次在公司裁員,數千人離職。有的人不愿意走,說自己對華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任正非聽了直接懟回去:“屁話,什么叫苦勞?苦勞就是無效勞動,無效勞動就是浪費,我沒有讓你賠錢就不錯了,還胡說什么苦勞?”他最不能容忍,三十幾歲的年輕人,只想著躺在床上數錢。

    總之,戰略上,對內堅持做最有價值的事,重金招攬優秀人才,以貢獻論成績,誰不能創造價值就踢誰出局,誰能做貢獻就能得到豐厚的回報。

    就像戰場上的士兵一樣,誰殺敵多,誰就能獲得封賞。任正非當過兵,他正是將軍人那一套做法用在了華為。

    對外保持開放與合作,建立利益共同體,賺小錢不賺大錢,不賺快錢,這正體現出任正非遠大的格局。

    任正非也是一個能吃苦,能與員工同甘共苦的人,2017年春節,當大家都在享受新春節日快樂時,73歲的任正非仍堅持去玻利維亞看望員工,因為他曾經承諾過,“只要我還飛得動,就會到艱苦地區來看你們”。

    創業公司打天下,條件艱苦,福利待遇不如大公司,未來前景不明朗。

    員工努力也不一定有相匹配的回報,這時員工最容易松懈,只有創始人親自做出表率,才能感召員工。

    “給我沖”和“跟我沖”,一字之差,卻是兩種不同結果。

    任正非說,誰有多大能力,誰就能拿多少薪酬。同時,如何從企業內部培養人才,意義更為重大。

    你的員工能力達標嗎?你的能力足以支撐你的企業發展嗎?

    勺子課堂新知會員全面升級!幫你全面升級職場能力,快人一步獲得餐飲新知!

    限時5折優惠,僅剩5天!?掃碼立即開通?

    點擊閱讀原文,快人一步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5963.html

    (0)
    上一篇 2019年6月16日 07:31
    下一篇 2019年6月16日 08:1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