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后臺領取餐飲必備工具包
來源|咖門編輯|Neo
今天要分享的這個秘密,星巴克、7-Eleven、蜜雪冰城、茶顏悅色都實施過——在500米甚至更小的范圍內開多家門店。
以一種極具“侵略性”的姿態拿下一個區域,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星巴克為什么要在500米內開3家店?
“我住的小區,直徑50米內,有3家星巴克,不去這家,就去那一家。”一位上海小姐姐告訴我。
她住在上海臨平路的瑞虹新城,內環,均價7萬,新中產社區。
50米稍微有些夸張,但如果身處這里,你可以在周圍不到500米的范圍找到3家星巴克:一家位于臨平路地鐵口,一家在瑞虹天地(商場)星星堂,第三家位于幾十米之外的,瑞虹天地月亮灣。
同樣的情形已在鄭州重現,在潮流地標二七廣場,500米內能路過4家氛圍完全不同的星巴克。
一家位于大衛城負一樓,很多人在這里喝一杯星冰樂,談天說地,漫無目的;一家位于二七廣場的華聯商廈,人們忙于談論各種業務;一箭地開外,星巴克金博大店和萬象城臻選店,潮人和時尚達人,慵懶地靠在軟皮沙發上發呆。
▲密集開店策略的星巴克
除了星巴克,在鄭州的夜市一條街健康路,發源于當地的品牌蜜雪冰城在300米內開了3家店,每家店風格迥異,生意火爆。
而在湖南長沙,新茶飲品牌茶顏悅色開了一百多家店,業態遍布商圈、社區、寫字樓、學校、景區等。出趟門,來回看見四五家茶顏悅色也不足為奇。
星巴克前總裁兼CEO霍華德·舒爾茨,幾年前曾公開表示,在美國,他將密集開店當作公司起步的一種策略,同樣的模式希望能復制到中國。
星巴克沿用至今的密集開店、區域深耕的策略,簡單總結起來就是:用大量門店 “侵略性” 地覆蓋一個地區,當在一個地區站穩腳跟后,才考慮擴張至下一個地區或者輻射附近地區。
這個和7-Eleven蜂巢式開店的策略如出一轍,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曾提到,在第一家店開業之后,他就開始貫徹密集型選址戰略,嚴格要求店鋪研發負責人在選址上必須和第一家店一樣,“絕不能踏出江東區一步”。
▲在開店選址上寸土必爭
與喜茶、奈雪的茶等一城一店的開店策略相比,在移動互聯時代,有美團、大眾點評這樣的工具輔助下,密集開店的策略還好使嗎?強勢如星巴克,還需要用密集開店來增強品牌勢能嗎?
城市綜合體的井噴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每一個偉大的商業案例,都是踩中了社會變革的一個潮流,出行之于滴滴,外賣之于美團。
讓我們把目光從飲品行業移開,看看社會發生了哪些能抓住的變化。
城市綜合體的興盛,是近10年地產界最明顯的趨勢。城市綜合體是以建筑群為基礎,融合商業零售、商務辦公、酒店餐飲、公寓住宅、綜合娛樂五大核心功能于一體的“城中之城”。
如北京東二環的MOMA、巴黎的拉德芳斯、紐約的洛克菲勒……
▲北京的MOMA
而在前文提到的上海瑞虹新城,就是一個集住宅公寓、商場、酒店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星巴克的密集占位很明顯,上下班必經的地鐵口、晚上散步路過的近社區店,周末購物的商場店。
“我平時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會到靠近社區的星巴克坐會兒,和熟人聊聊天,星期天參加他們的咖啡課程,可以免費喝,免費吃小點。
我覺得大部分品牌的咖啡味道都那樣兒,星巴克出現在了每個我正好需要坐坐的地方,不去星巴克去哪里?”住在瑞虹新城的小姐姐說。
而城市綜合體的井噴趨勢,也給飲品品牌的選址布局提供了參考。在一個小區域內,通過商場店、社區店、街邊店、寫字樓店把所有的業態全覆蓋。
▲目之所及最省力的選擇
這個區域內的顧客,不管上班還是休閑,在需要一杯咖啡的時候,目光所及之處,就剛好有一個星巴克。
如果同一區域能夠存在更多的星巴克門店,就能相對縮短客戶找到任一門店的時間。
便利性能夠使消費者提高消費頻率,產生路徑依賴,從而增強品牌粘性。
和目標客群創造“重逢”機會
除了便利性之外,一個品牌想要拿下一個區域的顧客,難度不亞于追求校花。
而在這個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想“撩妹”的品牌多了去了,該怎么才能快速高效地拿下呢?
營銷學上有一個著名的7次法則,追求一個女孩,約會吃飯到第7次再表白,成功率最高。
同理,顧客在面對一個新品牌時,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們心中都有一個閥值:當這個新品牌影響他們的次數超過7次的時候,才有可能接受。
具體次數因人而異,但營銷學上,一般認為是7次,所以稱之為7次法則。
▲長沙街頭常見的茶顏悅色
如何提高這個速度呢?有人會問,一次把7頓飯全請了行嗎?
密集開店就是“一次請7頓飯”的方法, 以一個白領為例,早上睡眼惺忪地打開朋友圈,看到了某品牌的朋友圈廣告。
上下班的地鐵口路過了飄著咖啡香的門店,晚上回家看到門店的周末活動邀請海報,進電梯的時候看到了品牌的框架廣告,周末逛街累的時候正好有一家商場門店……
密集開店,就是人為創造了和目標客群“刻意重逢”的機會。
每一次遇見,都是一次品牌影響力的加深。如此一天三番五次的重逢,愛上的幾率大幅提升。
正如瑞虹新城的星巴克,上下班地鐵口順手帶杯星巴克,晚上下班到靠近社區的星巴克坐一坐,周六逛街去商場的星巴克蓄能休息,有興趣的周日還能參加分享會,順理成章。
▲休閑放松的基本生活場景
如此下來,目標群體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場景,都已經被星巴克耳濡目染、無縫覆蓋,品牌勢能空前強烈。所謂見面三分情,天天見面則情深意濃。
而愛得夠深,也就不給小三、小四留下任何縫隙,就算來了也是個死。
開店越多,成本越低
對星巴克來說,即使贏利,一個城市開一家店的事,他們也不會干。
原因很簡單,其產品的主要形態為沖泡飲品,操作簡單,易實現標準化生產。換句話說,只要在一個地區設中央工廠,隨著附近可支持的門店數量越多、規模越大,工廠的固定費用率不斷下降,盈利能力也就隨之增強。
其次是物流成本的降低,特別是甜品,鮮奶等,需要全程冷鏈運輸,物流成本極高。單店的銷售額雖然高,但是經營成本也很高,所以星巴克的操作是在開設第一家店之后,要盡快再開更多家店。
“火鍋黑馬”巴奴毛肚火鍋,在走出河南布局全國時,就是采用了步步為營的城市戰,即在一個城市開多家店,而不是一城一店的跑馬圈地。
▲消費潛意識里的選擇
喜茶、奈雪的茶屬于特定時期的現象級品牌,可以用營銷口碑獲取時間,緩沖開店速度。對于普通品牌來說,像它們這樣到處撒網并不可取。相比分散的“點”,飲品品牌更應以“面”的方式覆蓋,密集開店、區域深耕,呈網狀擴展,方能最快速度抓取最大勢能。
2019年6月9日-15日
第37期勺子餐訪團將走進【臺灣】
特邀【前臺灣麥當勞總裁 李明元】作為帶隊團長
有【麥當勞】、【王品】、【鼎泰豐】等標桿餐飲企業餐訪
也有【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深度分享
更有基隆廟口夜市、九份、誠品書店和東海大學等著名地標深度體驗
全程帶您探秘10余家臺灣餐飲上下游企業的成功之道,體驗別具特色的臺灣文化
臺灣餐飲靈感之旅,期待與您一期一會
點擊閱讀原文,搶占名額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