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并星標☆,每天7:40準時閱讀餐飲經營好文
“編者按:
好食材與好服務缺一不可
作者|何姍
編輯|Neo
從東京八王子市起家,在十年的時間里高速躥紅,而且被媒體們譽為21世紀頭幾年日本“設計風餐廳”和“時尚休閑餐廳”風潮中的佼佼者,但社長卻說自己和它們不是一路人……他不在乎門店設計或者菜品設計有多么地讓人眼前一亮,而是關心食材是怎樣從田間地頭來到餐桌上的。
AP Company(以下簡稱APC) 于2001年創業、2012年上市,旗下共有 16個品牌、共計260家門店,其中的主力自然是在北京也有分店的塚田農場,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那個特立獨行的品牌,它主打日本宮崎縣本土菜色以及一些自創料理——在日本這種模式一般被歸類為“創作居酒屋”。在它之外,其他品牌也同樣是以直采農產品為主打的特色料理或食材零售店。
▲塚田農場的模樣和一般居酒屋其實并無二致
鄉間直送城市的食材
塚田農場正好趕上了日本農業“六次產業化”時期,在進入21世紀后,面對農戶收入大規模減少的情況,日本決定通過“六次產業”的概念——即第一產業x第二產業x第三產業,讓農業與農畜產品加工、食品制造、農業旅游、物流、信息服務等進行整合,通過農工商合作事業計劃、延伸產業鏈價值鏈計劃、地產地銷計劃、農業技術創新計劃,以及在政策和金融上的補助,讓農業再一次高速發展。
2008年12月,日本民主黨在內閣會議中提出其農林水產大綱——《農山漁村第六產業發展目標》,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在其政策大綱中提及“第六產業”;2010年日本農林水產省制定并頒布了《六次產業化·地產地消法》,促進農產品在原產地的加工、利用和消費,這標志著“六次產業化”戰略正式啟動實施;2013年2月,日本政府進一步提出整合第一、二、三產業從而建立農村“第六次產業”的指導方針。
▲趕上天時地利人和的商業模式
在近似的時間段里,塚田農場分別在2006、2011、2012和2014年在宮崎、北海道、鹿兒島設立了四所養雞場,為門店提供三款本地品種;從2007到2015年,它又在宮崎和鹿兒島建立了6 處加工廠,將食材生產和加工基本都放置在其原產地。
除了招牌的雞肉菜式,餐廳使用的蔬菜也從協議農戶處直采。同時,APC旗下還有若干家海鮮料理品牌,它們的魚獲也來自于日本從南到北13個漁民組織,集團在東京羽田機場附近設置了集散基地,旗下門店在當天晚上總是可以保證拿到當天上午新鮮捕撈的海產。
▲APC集團的自持養雞場和合作漁民
和相對固定的雞只品種不同,海產會根據季節和產地有更大的變動,每一天企業內部的通訊系統會把當日漁獲品種、它最適合的烹飪法發送給門店的員工,這樣他們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及時、豐富的信息;同時,門店的工作人員也以日為單位,把消費者的反饋傳達回給漁民們,讓他們更了解當前的市場趨勢。
這一套供應鏈系統,被APC集團稱為直接生產銷售模式(食のSAP),通過下方這張官方網站上的圖表可以看到,減少了農業協會和中間商的轉手,能向農戶讓渡更多的利潤、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實惠,據官方數據顯示,塚田農場的客單價(3800日元)遠低于同類型的雞肉料理專門店(6000-8000日元)。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鄉間直送城市的熱情
回頭率高達70%的塚田農場,光靠食材和故事遠遠不夠,別具一格的服務,是這家店在競爭激烈的居酒屋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利器。
首先,服務員以年輕女性為主,她們都穿著日本傳統浴衣,即在溫泉旅館常會看到的和式外套,它帶來的是休閑松弛的感覺。
其次,員工的“雜談力”相當重要,我們上一篇關于日本的文章【日本餐飲服務的精髓,其實全在于這個詞…】中提到過,日式服務(omotenashi)尤其擅長于從言談中了解顧客的需求并為其提供超越預期的服務,在塚田農場,雜談力是員工的硬性要求,在點餐和送餐之外,員工會與顧客有更頻繁的互動,與之相連接的一個硬性輸出產品,就是“畫圖”,這也是員工們要求掌握的技能,他們會判斷顧客的身份背景、前來餐廳的原因等,為其定制各種問候或祝福的圖片,比如說為中國顧客撰寫中文的歡迎詞,為即將出國辦展的顧客撰寫一路順利的祝福語等,這些把貼心的聊天直接轉化成為了超越一般居酒屋的驚喜服務,讓普通顧客在日常都感受到仿佛生日壽星的特別優待。
▲一句吉利話可能就換來了一個常客
再次,是門店獨特的會員體系,它模仿了日本企業中的層級制度,但和升遷難、壓力大的日本企業文化不同,這里的晉級可容易得多,第1次到店消費的顧客,在結賬前會得到“主任”職級的名片一張,之后再來,即有機會從“課長”(2次)、“部長”(5次)、“社長”(10次)一路當上“會長”(12次),門店看板上還會實時統計“主管”總人數。這種游戲式的積分體驗,與上班族這一主要客群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極易引起他們的共鳴和參與。
▲白天辦公室里當不了的老板,晚上可以輕易當上
最后,是在離開餐廳的時候,消費者會得到一盒餐廳自制的招牌味增醬,這與他們剛入座時吃到的蘸醬一致,讓消費體驗形成一個舒適的循環,而鼓勵“連吃帶拿”的好客之道,也與餐廳所主打的鄉土農家氛圍緊密聯結在一起。醬料盒蓋內部還有手寫的一句 “Thank You”,在你打開的那一瞬間,召喚起對于品牌的記憶,這很容易就延伸出下一次的消費。
▲有始有終的味增醬,讓品牌在門店之外再現
正如塚田農場的總經理米山久說所說,它成功的秘訣就是滿足人類世界的“需求”,從這“四道式”的服務流程上就可以看出,它們在城市中開辟的是“故鄉的良田”,自產自銷的誠實食物+熱情如火的治愈服務,讓塚田農場成為日本居酒屋行業的一股“神秘力量”。
在食品安全、食材溯源日益成為消費者關注點的中國市場,相信不少餐飲品牌也希望能從食材中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希望食材的潛能能盡可能多地釋放在門店體驗中,2019年3月 3日,勺子課堂就將帶隊奔赴“城市間的鄉野”——塚田農場,與其母公司APC展開深度交流,以下是本次餐訪的亮點簡介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