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政府出手扶持便利店,3年要開4500家,背后的邏輯是…丨【勺子洞察】

    點擊藍字關注并星標,每天7:40準時閱讀餐飲經營好文

    編者按:

    資本和政策是推動行業的兩只大手

    作者|石偉

    編輯|Neo

    被調侃為“便利店死地”的北京,這次對便利店動了真心。據新華網、新京報、36kr等多家媒體報道,包括北京市商務委、市工商局在內的7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中的19條新措施,條條對便利店開了綠燈,比如每個社區原則上配備兩個便利店,比如按總投資的50%金額給予資金支持,比如允許連鎖便利店銷售乙類非處方藥,比如支持搭載出版物、代收代繳等綜合服務功能。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藥品零售市場總規模約為105億元(含非處方藥),市內有5000余家零售藥店

    甚至,以大院文化(封閉式小區)為主導的北京提升了目標:截止2017年年底,北京有1500余家便利店,上海有5000家左右便利店,原本北京政府希望在2020年將便利店數字增加到3000家左右,而現在北京市政府要一舉在3年內將便利店擴張到6000家,比上海還要多1000家…

    相比北京的大院文化,上海的街道文化更適合便利店發展

    這對便利店是一重大利好消息,要知道,就在幾個月前,北京7-11還希望通過接入外賣業務擴大覆蓋面積,提升單店營收,詳情可以戳文章《北京7-11全面接入外賣的背后:純快餐將被取代……》了解。

    在廣東省,美宜佳便利店門店超過1萬家

    我們知道,在國內,政策對于行業的推動與資本齊平,甚至某些場景下還要強過后者……那么,通過這一政策,我們能夠看到什么?對餐飲企業有什么啟發?

    為什么便利店這么火?

    為什么便利店受到資本青睞?

    2年近40億資本涌入便利店,便利蜂是其中受益的一員

    原因有二:一是線上流量越來越貴,一個微信公眾號粉絲的獲客成本高達10-20元/人,而線上電商顛覆線下消費已成否命題,2017年,線上實體消費占消費品總額已穩定在15%左右,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因此看中了線下流量,在2018年年初時候搶位一般投資了永輝、物美、大潤發、海瀾之家等老牌商超、零售商;二是社區市場的紅利逐漸顯現。

    2018年年初,騰訊與阿里巴巴搶灘一般在2個月內相繼投資了永輝、物美、大潤發、海瀾之家

    有人會問,未來的社區市場足夠大嗎?軟銀資本創始人孫正義有個理論,叫“時間機器”,他認為,美國、日本、中國等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在某一行業的發展程度也會不同。較為發達的成熟市場(例如美國)的業務,如果放回中國開展,就仿佛坐上了哆啦A夢的時光機,回到幾年以前的美國。

    成熟的歐美市場給這個問題回答了“YES”。《新零售的未來》一書中介紹道,在歐美,購物中心、成熟的Shopping Mall雖然是一個成熟的名片,但真正令市民產生消費的地方還是家門口的社區型市場。從歐美的成熟市場來看,社區商業消費占到了整體商業構成的60%-70%。其社區商業具備3大特征:商業功能是便民消費,離消費者近是一個重要訴求;社區商業的消費對象偏重家庭、學生、兒童,以中檔的家庭消費為主;在服務業態的配置上突出消費的便捷性,服務業態的配置上偏重家庭消費的組合。

    在接到資本橄欖枝的同時,便利店還受到了政策傾斜。

    全時北京目前有約500家門店,已經是北京門店數量最多的品牌

    以北京政府這一次政策為例,公布的措施實際上放開了便利店經營范圍,讓北京便利店在政策層面向日本、臺灣的便利店看齊:在日本,便利店不僅僅是銷售商品的零售場所,還包含了繳納水電燃氣費、充話費、打印(包括照相)、賣電影票、ATM存取款、賣雜志報紙、公眾廁所等各種業務,店均收益是中國便利店的3倍。

    在日本,便利店意味著無所不能。

    當然,政府制定政策的出發點會從更為宏觀的角度出發,比如提升城市商業服務體系,比如升級社區商業,比如為居民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便利生活,比如優化便民服務網點布局…….總而言之,以便利店為代表的社區商業將會在資本、政策等多方面迎來一大波發展紅利。

    購物中心是不是不行了?

    那么,社區商業的發展會不會產生虹吸效應,將原本屬于購物中心的資源要素奪走?換句話說,購物中心是不是不行了?

    在一二線城市,的確如此,購物中心的增長帶動餐飲的增長已經到了一定的瓶頸。以上海為例,2010年以來上海餐飲業營業額平均增幅約為7.8%,而同期購物中心餐飲營業額平均增長幅度達到24.9%,遠高于全市水平,形成鮮明反差,上海購物中心餐飲板塊成為餐飲行業發展的主要消費推動力和熱點。但上海的購物中心在2016年年底達到177家,相比2015年凈增29家(包括關閉以及沒落的購物中心),數量已經達到一定瓶頸,換句話說,購物中心的外延增長對于餐飲的帶動不再明顯。因此,考慮承租能力以及成本控制,不少大眾餐飲已經撤離購物中心,200-300平方米的中小型餐飲成為購物中心餐飲業態的中流砥柱。

    在購物中心,200-300平的門店成了餐飲標配。

    早有預謀的餐飲品牌則開始布局社區場景。比如今年年中,星巴克曾針對社區遛狗這一場景,出了社區寵物店,讓消費者可以在遛狗之余喝杯咖啡,甚至可以以狗會友;比如西貝莜面村略顯低調,在亞洲最大的社區北京天通苑低調試水西貝EXPRESS模式,這家快餐店不僅延長了營業時間,增加了早餐、夜宵,還采用了西貝未曾使用過的一人吧臺,變動不可謂之不大,詳情可以戳文章《再戰快餐!西貝EXPRESS門店運行兩個月…這是第一手資料》再比如阿里巴巴的筷馬熱食、餓了么的未來餐廳都是針對社區場景研發的模式,詳情可以戳文章《從餓了么未來餐廳到外賣的未來…》;甚至老牌港式茶餐廳大家樂這次卷土重來中國大陸,主打的就是社區店,相比西貝EXPRESS、餓了么的未來餐廳,大家樂的社區店更具社交型,快餐的味道淡一些,詳情可以戳文章《星巴克、大家樂都在做社區店,是因為…》

    主打第三空間的星巴克,也有為寵物留的位置。

    至于這些門店的營業情況如何,我們無從獲知,未來還會繼續跟進。至于餐飲品牌之所以不公布相關營業數據,道理很簡單:一,目前是搶位階段,卡位為主,品牌越低調,門店遭遇的競爭越小;二,由于社區紅利未接近頂峰,社區店想要跑出漂亮的數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甚至有些門店還出在虧損狀態等待風口來臨。

    BHG(華聯)熟悉北京市政規劃,在選址上有先天優勢,有些零售品牌選擇追逐它的步伐。

    這時,搶到一個目前所覆蓋的消費人群不錯、未來人流量更佳的位置,是門店首先要做的事情。我們可以預見的,分析商圈數據成了選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有心的餐飲老板可以看下勺子課堂的線上課《餐廳選址的商圈分析》,提升自身選址能力。當然,在三四線城市,購物中心的紅利依舊存在,畢竟在混次發展的中國,一二線餐飲市場要比三四線餐飲市場領先7-10年,想要搭乘順風車的老板可以看下勺子課堂的線上課《如何進駐購物中心》。而對于中國未來社區市場的發展,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51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1月17日 07:35
    下一篇 2018年11月17日 14: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