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力,就是打造共同愿景… | 【勺子說管理】

    編者按:

    組織力的精髓。

    口述|云味館創始人 遲煥濤

    作者|林薄

    編輯|喬祎

    來源|第四屆中國餐飲業人力資源大會(主辦方:樂才JoyHR、微海咨詢),演講內容由公眾號餐人餐事首發

    在展開談組織力之前,我想先讓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兩個月前我去了一趟以色列,回來之后感觸特別深。猶太這個民族很了不起,在滅國兩千多年之后竟然還能夠奇跡般地復國,這背后一定有我們值得學習的東西。

    我們和動物的區別在哪里?最近《人類簡史》這本書很火,作者給出了一個新的答案。他說原始人連續幾天看到有一群鹿固定在某個地點吃草,他就會和他的部落溝通,認為接下來這群鹿還會繼續在那里吃草。于是大家就相信他,一起去狩獵,最后滿載而歸。這就是區別,動物也有語言,但是只有人類會講故事,可以把沒有發生的事假設出來,大家都會相信這個假設,然后一起去做一件事。

    這是動物做不到的,是文化的力量,是凝聚力。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溝通半徑實際只有 60 個人。但如果加上一個假設,“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這個半徑可能就變成 6000 人了;如果說“我們是上帝的選民”,可能就會變成 6 億人。這就是我們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做出一個假設,最后組織的所有人都相信了,最后共同去完成一個目標。

    這也是宗教對企業經營的啟示,猶太人能夠復國給我們的啟迪也在于此:他們有一個前提,叫共同假設與共同關注。這,就是我們企業的組織力和企業文化。

    組織力和企業文化是無形的

    文化是什么?

    我翻遍了對文化的解讀,其中《重塑組織》的作者說得最好:文化就是組織內普遍認同的假設、行為準則和關注點,就是你在企業走廊里嗅到的某種“味道”。所以文化絕對不是創始人拍腦袋然后讓人力資源部寫在墻上的,文化是印在每個團隊成員的心里的,每個行為方式與它的味道是相符的。

    企業的“味道”也會吸引與它風格相似的人

    去年我在上海參加了一場人力資源會,有一個環節是職場秀。會議后有幾個熟悉我們的人說,其中有一個女孩一看就是云味館的人:她每天健身鍛煉,每天都在讀書,給人的感覺就是貼著云味館的標簽。后來發現她就是沖著云味館來面試的,之后也真的加入了云味館工作。這就是云味館的味道,它會吸引到和你一樣的人。

    文化、愿景、使命、價值觀,這些詞很大,但它們的核心絕對不是高大上的名言系統,一定是我們創始人的愿景、使命、價值觀與團隊的愿景、使命、價值觀鏈接的過程。是落地,是溶于組織血液的過程。

    為共同目標而努力

    實現了企業和團隊的鏈接,實現了團隊和員工個人的鏈接,這能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提升。我們一開始做米線學院的時候,我們認為是技能培訓,后來發現都是錯誤的,員工的心態導致他的行為,這根本不是技能或者專業度的問題。崗位培訓 3 個月都過不了,其實不是因為真的過不了,而是企業沒有和他建立聯系,他做這件事費力不討好,內心根本沒有動力過。

    所以后來我們就改革,技能培訓都放在門店內,米線學院只做兩件事:價值觀的培養,和方法論的輸出。我們做心靈成長的課程,內部競爭讓優秀的人上來做老師做院長,讓員工有內驅力。我們發現很神奇,那些 3 個月都過不了崗的,7 天就過崗了。他心中有了夢想,和企業建立了聯系,有了對企業的期許之后,技能就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

    向心力和構建學習型組織

    在工作內容之外,云味館還在做讀書會,已經做了三年時間了。很多企業做讀書會沒有成功,為什么?是因為他把本質弄顛倒了,讀書會絕對不是老板為了提升業績的工具,而一定是持續關注團隊伙伴成長,輸出企業文化和組織力的成果,提升業績只是副產品。

    要用讀書會來增強團隊的凝聚力,首先老板要讀書,否則就會變成形式主義,都是做給老板看的。自我超越這件事,如果老板你自己都做不到,剩下的事就都是白扯。再有就是關注伙伴成長。這兩點做到了,你的組織就可以做好。讀書或者鍛煉,都是建立組織內不假思索的做事習慣,培養一種自上而下的行為方式,形成你在“走廊里的味道”,形成蜂群效應。

    共同學習也是增強組織力的一種途徑

    讀書會只是一個形式,實際是打造一個學習型組織。構建學習型組織,一是做一個讓團隊在一起做一件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另外也是提升團隊競爭力,突破組織邊界的手段。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開一兩家店的時候,老板學習就可以了。但是當企業組織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就會變成老板天天學習、在天上飛,團隊不學習、在地上爬。老板交代事情,團隊就沒辦法快速高效去執行,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明白。

    所以必須整個團隊一起去學習,從頭到尾弄明白目標和任務,通過降低溝通成本來降低內部交易成本,最后達到降低企業成本的目的,你才有競爭力。很多即使是做得很好的大企業,很多人也都是忙于應付內部流程,而不是關注外部的消費者。所以我們就是整體學習,然后打破組織邊界,減少流程、減少重復動作。

    傳統的組織是金字塔結構的,營運、經理、督導、一副、二副。但如果按照這個形態,按照金字塔尖的我自己的水平,可能開兩三百家店就到頭了。去年我們就在思考,總部的唯一職責就應該是賦能,用文化來貫穿主軸,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上來之后,你只需要幫他提升技能,然后打破邊界,這樣才是好的商業模式。

    一切為了提升團隊

    互聯網行業人均產值三四百萬,餐飲人均產值三四十萬,人才怎么會流到你這兒呢?能給你創造 1 億流水的人才,你又能拿多少錢給他?所以餐飲人一定要創造出適合餐飲行業獨特的流程。馬云曾經說規模性盈利才叫商業模式。對我們來說,規模性盈利核心就是組織力,持續盈利重點就是學習型組織模式。

    變化中的不變

    有人問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你認為未來十年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貝佐斯回答說,很多人都問我變化的東西是什么,很少有人問我不變的東西是什么。其實變化的東西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變的東西,我們一定要在行業里找到必然,未來所有的變化都是圍繞必然展開的,圍繞這個必然打十年,你一定會成功。

    對于云味館來說,我們業務的必然是便利性和極致性價比。我們組織的必然首要就是共同假設。文化是共同假設,錢、國家、法律也都是共同假設。為什么有的國家會消亡,有的組織會倒閉,就是因為共同假設的邏輯失恰,維系組織力的東西斷了。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讓我們的共同假設,包括錢、制度、文化都能夠自恰。

    其次就是構建學習型組織,通過降低溝通成本來降低企業內部交易成本,突破組織的邊界,讓云味館能開到 300 家、1000 家、甚至 1 萬家店,這是我的必然。所有的東西都會圍繞這些必然來展開。

    之前我們認為我們的人力資源、我們的伙伴是為實現目標而服務的,這個觀點其實是錯的。我們工作的展開,都應該包含為關注伙伴成長的不足的目的。只有你關注伙伴成長,關注他的能力和內心的成長,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

    你的店如何營造體驗感?

    如何使用產品背后的文化進行傳播和導流?

    在沒有預算的情況下怎樣宣傳自己的門店?

    怎樣刺激客人拍照?

    地段不好人流不高如何解決?

    本期公開課勺子來為你解答

    更多餐飲課程盡在勺子課堂APP

    點擊“閱讀原文”,把餐飲干貨知識裝進自己口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767.html

    (0)
    上一篇 2018年8月18日 07:35
    下一篇 2018年8月18日 15: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