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商觀察網
三年級六班,李子明同學,你媽媽拿了……”不用說完想必你腦海里已經有情景了吧。
這就是“旺旺”的魔力,熟悉的廣告詞與畫面深深的烙印在每一個消費者的腦海中。
旺旺,中國家喻戶曉的食品品牌,許多人童年甜美的回憶。鮮為人知的,是它的主人,來自臺灣的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
蔡衍明,中國臺灣企業家,號稱“米果大王”。一起來看看蔡衍明的創業之路。
旺旺集團創辦人
老幺最愛當老大,19歲敗光一個億
蔡衍明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含金湯勺出生的富二代,在家里排名老幺,從小深受家人寵愛,不喜歡上課讀書,只喜歡當老大。
他知識的主要來源于他父親開的中央戲院,一個人經常坐那一天能看十多部電影,他心里一直認為在街頭混,遠比讀書更有用。
讀高中的時候,在和老師發生沖突后,一氣之下就選擇了退學。,進入父親的制冰廠工作。
1976年,他19歲,父親從朋友那里接下了主要加工魚罐頭外銷的宜蘭食品廠。因為父親沒有時間經營,蔡衍明便主動請纓去廠里當起了總經理。他回憶:“我賬也看不懂,人也不認識,我又不敢問。損益表是賺是賠,我也不知道。”
啥都不懂的毛頭小伙卻操心起食品廠的戰略轉型。他覺得做OEM(俗稱代工生產)要看別人臉色,決定轉做內銷,并開始生產“浪味魷魚絲”。
圖源:網絡
結果一年多下來,賠掉一個多億(臺幣),不得不找家里貼錢補救,落下個“敗家子”的稱號。
為尊嚴而拼,成米果大王
蔡衍明哪是接受這等稱號的“慫包”,為了挽回尊嚴,改掉了過去揮金如土就愛“拜把子”的習慣,一直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
三年后,他發現臺灣的稻米資源過剩,正巧日本米果在臺灣很受歡迎,便打起做日本米果的生意的主意。
圖源:網絡
年僅23歲的蔡衍明,跑到日本去找日本散大米國之一的巖冢制株式會社,表示了合作的意愿。誰想,64歲的老社長對他很不信任,怕他做事不踏實,壞了自家名聲,直接拒絕了他的請求。
之后的兩年間蔡衍明曾多次去日本拜訪老社長,還邀請他到臺灣實地考察,最后老社長終于同意將制作技術傳授給蔡衍明。簽了協議后,蔡衍明回到臺灣,很快就推出了臺灣本土米果系列——旺旺。
圖源:挖東西
旺旺一經問世就很受歡迎,很快就占據了臺灣市場的半壁江山,蔡衍明也被推上了“米果大王”的寶座。
進入大陸,機智打贏價格戰
1992年,35歲的蔡衍明生意已經相當成功,但臺灣市場局限性太大,“不夠刺激”,他把目光投向了大陸。
因投資額僅在千萬級別,他沒選沿海,而是成為湖南首家臺企,因而享受不少優惠政策。投產后,蔡衍明參加鄭州糖酒會,收到了300多份的米果訂單,協議上都是款到發貨。
一接到訂單,臺灣的工廠連續24小時漸進制作,完成后將米果運往大陸,沒想到交貨的時候,大陸經銷商居然開始耍賴皮,非要賣完之后才付款。
圖源:網絡
蔡衍明不想被人牽著鼻子走,就在長沙、上海自己開店賣,可是做出來的旺旺仙貝真的太多了根本賣不完,到后來只能把旺旺仙貝分到上海、廣州、南京免費送給各級學校里的學生吃,沒想到的是這一送,就打開了市場。
面對大陸“賣完付款”的要求,蔡衍明絲毫不妥協,堅持“款到發貨”,經銷商們的也沒那么容易妥協,為了倒逼他們蔡衍明到一個地方就先打廣告,誰先給錢就給誰貨。
那個年代很少人會打廣告,廣告一打就有很多人排隊給錢拿貨。“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廣告與貼畫,隨處可見,深入人心。當年,旺旺的營收超過2.5億人民幣。
第二年,許多食品商看中了米果市場這塊大蛋糕,發起了“米果大戰”,開啟了價格戰。面對撲面而來的危機,蔡衍明推出四個低價米果品牌,讓對手比無可比,他說“除根之后,才好做”。
圖源:網絡
為了降低成本,他拼命擴大生產規模。“一下子要蓋很多工廠,我們又沒有那么多錢。我就給各縣政府寫信說要投資,條件是政府出資蓋好廠房出租給我。”正值招商引資熱潮,蔡衍明發了1000多封信,收到不少回應。此后,他又掀起幾番價格戰,將競爭對手殺得所剩無幾,米果老大的地位再無人撼動。
200天退市上市,重組公司
1996年,蔡衍明決定將旺旺掛牌上市。當時在臺灣申請上市的程序非常復雜,而新加坡政府又正大力吸納中國企業去當地交易所上市,于是蔡衍明舍近求遠,選擇在新加坡掛牌。
但新加坡股市交投不夠活躍,自從旺旺上市后表現一直平淡,雖然每年凈利率達16%,卻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市盈率一度達40倍。在投行的建議下,蔡衍明決定轉投港交所。
圖源:鳳凰網
不過,精打細算的他不甘心讓投行與私募狂分利潤,他做了一個相當江湖氣的決定,用自己的團隊替代專業私募。
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義向12家銀行財團聯貸8.5億美元,用于收購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轉投H股。這一做法無疑極其冒險,因為他要頂著每天高達15萬美元的貸款利息,時間越久,對他越不利。
這一回,蔡衍明不僅讓外界體驗到他的決策之大膽,還看到其行動之迅速。從新加坡撤離到香港上市,只用了200天。
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完成了公司的重組,把核心業務食品飲料業務單獨剝離在港上市,旗下醫院、酒店、房地產等業務則分拆至新成立的“神旺控股”公司中,作為家族私有,成為業界公認的近些年來亞洲規模最大、杠桿比率最高的巨額融資經典。
終成首富,迎戰新時代
2012年,蔡衍明以500億元的身家成為“胡潤外來首富”。
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蔡衍明排第272位,財富值60億美元。
圖源:嘻哈網
但是,旺旺在進入大陸后,并沒有建立自由的銷售網絡,隨著食品行業新秀的日益增多,這一軟肋帶來的劣勢越來越明顯。
蔡衍明卻意外看得開,說“不用太完美,凡事得有點殘缺,留給孩子們多點機會學習”。
如今,旺旺不斷地和各種品牌聯合,推出各式新產品,看來是時候填補那份“留白”了,但是旺旺未來能否在消費升級的未來繼續一家獨大呢?我們拭目以待!
可可藏香創始人姚巖 | 良品鋪子創始人楊紅春
姐弟倆創始人宋寶民 | 粒上皇創始人潘俊海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