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太白
來源:創業最前線(ID:chuangyezuiqianxian)
24年前,中國曾有一家小工廠,靠著一口鍋發家致富,如今不僅年營收178億,還成為了國內炊具第一。
這個傳奇工廠就是蘇泊爾!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用了12年時間,將負債300萬的小破廠變成市值16個億的集團企業,套現70億瀟灑離場。
就在外界原以為蘇增福已經到達了人生巔峰,也該功成身退安享晚年的時候,他隨后又以66歲高齡再造了第二個蘇泊爾,2019年,78歲的蘇增福以68億財富入圍了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國家居富豪榜。
蘇增福這一路走來,其經歷完全可以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干掉那個老鍋王
17世紀中葉,一個名叫德尼·帕潘的法國年輕人發明了壓力鍋,但傳到中國的時候,已是20世紀中期了。
當時,壓力鍋在中國還是一個空白的市場,1956年,沈陽雙喜正式創建。
經過8年時間的艱苦奮戰,雙喜研發出了中國第一口壓力鍋,同時也奠定了在國內炊具行業的領先地位。
直到1994年之前,雙喜在國內的炊具行業一直都處于一騎絕塵的狀態,也就是這一年,53歲的蘇增福創立了蘇泊爾。
蘇增福創立蘇泊爾有著明顯的時代烙印,當時正值改革開放之初,國家大力扶持鄉鎮企業,鼓勵國有企業把一些業務以承包或聯營的方式轉包給鄉鎮企業。
彼時蘇增福正任玉環縣壓力鍋廠廠長,他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曾在海軍當兵8年,也當過知青,退伍后成了農機廠的供銷員,憑借著十足的干勁和突出的業務能力,他一步一步當上了廠長。
怎么把負債小廠做大,是蘇增福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他決定先從幫雙喜打工開始。在80年代,雙喜的市場占有率超過70%,是行業里無可爭議的王者。
蘇增福通過與雙喜聯營,讓玉環壓力鍋廠獲得了穩定的配件生產訂單。
但蘇增福并不是一個安安分分只甘心做配件的人,他看得很清楚,生產配件難度低,即使家底厚起來了,前景也依然令人擔憂。不過既然能生產所有的配件,為什么不能自己生產整鍋呢?
當他提出這種想法的時候,毫無意外的遭到身邊所有人的強烈反對,給出的反對理由也很簡單:訂單足夠維持廠子生存,沒必要冒險。
面對反對,蘇增福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他始終認為只有做整鍋才有出路。
“我找縣財政局借5萬塊,人家都不借,反問我你一個農民,借錢干什么?”
蘇增福頂著被鎮領導免職的風險,跑去上海找銀行貸款200萬元,又挨家挨戶找村民,一點一點地湊,這才引入了一條生產線,準備單干。
在計劃經濟的大背景下,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買生產資料的價格不一樣,玉環廠買一噸鋁錠要1.6萬元,而沈陽雙喜不到3000元,鍋雖然生產出來了,但利潤卻很少,錢也并沒有蘇增福想象的那么好賺。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92年初,隨著市場經濟推進,民營企業有了和國營企業同樣的待遇。
原料成本大幅下降,產量和利潤開始猛增,蘇增福看到了翻身的希望。他聽從兒子蘇顯澤的建議,偷偷在產品的產地信息中標注上“玉環”,試圖創立自己的品牌。
到了1994年,玉環雙喜的年產值達1.8億元,產量高達230萬口,比母廠沈陽雙喜多出了一倍!
這一下雙喜不干了,堅決決定終止合作,并要求蘇增福停止使用“雙喜”商標,并且毫無回旋余地。
1994年12月25日,蘇增福急忙帶著兒子和兩名副總趕赴沈陽協商,可說什么也沒用,沈陽總廠擔心養虎為患,依舊斷然回絕。等蘇增福再回到浙江,已到了年底。
迫于無奈,蘇增福只好自立門戶,創建自己的品牌。
蘇泊爾就此誕生。
1996年,蘇泊爾年銷量達到了400萬口,占據了40%的市場份額。
就這樣,創立僅2年時間,蘇泊爾就擊敗了壟斷市場長達30年的雙喜,成為了新的“鍋王”。
賣了,賣了
蘇泊爾的命運在2002年的一天迎來轉折,61歲的蘇增福到韓國考察。
他發現韓國炊具行業因原材料和人力成本過高,已經喪失了競爭力。這對他震動很大,忍不住想蘇泊爾未來會否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在干掉沈陽雙喜之后,蘇泊爾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成為當之無愧的鍋王,隨后幾年,蘇增福又對準電飯煲、炒鍋、不粘鍋,向炊具行業縱深發展,2004年蘇泊爾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炊具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炊具業務蒸蒸日上,但蘇增福卻萌生了想要賣掉壓力鍋業務的念頭。
四年后,蘇增福陸續向全球最大的炊具和小家電制造商法國SEB公司轉讓蘇泊爾炊具71%的股份,蘇泊爾集團也因此失去對蘇泊爾炊具的控股權。
一時之間,“鍋王賣鍋”的新聞掀起軒然大波。
人們始終無法理解蘇增福耗盡平生精力做大的炊具業務,為什么隨隨便便就賣給了外企。
蘇增福堅持賣鍋且態度強硬,面對質疑,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很會算。”
實際上,此時炊具行業的勞動力和成本已經產生了沖突,蘇增福還覺得,面對與國際龍頭間的巨大差距,不如主動退出。
隨后蘇增福兩次賣股,套現70億后瀟灑離場,此時大家才反應過來,不得不為當年蘇增福的決定鼓掌。
蘇增福掛著董事長的頭銜過了一段普通老爺子的生活。他每天只做四件事情:看書、看企業資料、看國家政策、看股票,很快,蘇增福和蘇泊爾開始慢慢淡出了公眾視線。
03
再造一個蘇泊爾
然而年過六旬的蘇增福,卻不甘心真的過上退休生活。
2007年,玉環縣一個給蘇泊爾股份生產不銹鋼配件的供應商和蘇增福閑聊,他說玉環縣作為中國水龍頭生產基地之一,卻拿不出一個像樣的不銹鋼水龍頭。
這番話引起了蘇增福的注意。
蘇增福發現,國內整個炊具行業產值大概也就是250億,但衛浴行業最少有2500個億,而不銹鋼水龍頭的市場占有率只有3%左右。
這是一個大市場,蘇增福創業的欲望之火又被點燃了。
在當時,使用銅質水龍頭的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一個重要原因是銅質水龍頭普遍鉛、汞含量超標嚴重。
“銅質水龍頭含鉛,鉛溶于水,這是毒。對大人影響還小,五歲以下的小孩要是吸收過多,有得癡呆病的風險。”
蘇增福認為不銹鋼的確是個很好的選擇。作為國際公認的健康材質,不銹鋼不含鉛,且耐酸、耐堿、耐腐蝕、不釋放有害物質。
但水龍頭是一個要求度非常高的行業,尤其是不銹鋼龍頭,鑄造工藝復雜,研發成本高,市場基本被進口產品所壟斷。
在66歲這年,蘇增福毅然殺入衛浴行業,但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蘇增福和他的不銹鋼水龍頭,兒子蘇顯澤并不支持他,認為父親早已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不該再去冒險。
集體反對也無法澆滅蘇增福的創業欲望2009年,蘇泊爾衛浴公司成立。
為了研發不銹鋼水龍頭,蘇增福天天蹲在生產線,率領團隊努力研究怎樣將不銹鋼水龍頭實現規模機械化生產,幾經淘汰,4年中換了三套流水線,生產了100萬個水龍頭,都不滿意,就一個也沒賣,幾個億打了水漂。
蘇泊爾的研發投入、試生產投入和兩個基地建設的固定投入已經接近10億元。其中土地、廠房和設備投入超過7億元,研發投入1億元,還有2億元的試生產產品一直堆在倉庫里,因為是次品,蘇增福不讓賣。
轉機出現在2014年,國家對水龍頭流出水的含鉛量從推薦標準改為強制標準,要求每升的鉛含量不超過0.5微克。
整個水龍頭行業一瞬間迎來了大洗牌,高標準不銹鋼水龍頭的春天來了。
如同當年做鍋一樣,蘇增福是在缺乏領軍企業的時候提前布局,高標準起步,樹立起了蘇泊爾在衛浴領域的江湖地位。
也就是這一年,蘇增福決定在三年內免費為全國10000所幼兒園捐贈不銹鋼水龍頭,來改善嬰幼兒飲用水的安全問題。
2017年,蘇泊爾以443億元市值以及178億的營收穩居中國炊具第一。
直到現在,仍然有人追問蘇增福,為什么敢投入10個億資金建設基礎設施,而不是及時止損,蘇增福只是說,“我不會去判斷這條路走對了或是走錯了,就像在空中走鋼絲,走到一半的時候已經無路可退,因為你前進或者后退的風險是一樣的。”
04
小結
從一個代工廠轉型為產品商,這不僅是從幕后走向臺前,更是經營模式的巨大轉變。
雖然有著天時地利的外部條件,但蘇泊爾的成功依舊離不開它自身的努力。
靠一口壓力鍋起家,誰也想不到當年那個破舊的小工廠,如今可以成長為中國炊具第一。
未來,希望蘇泊爾能夠繼續前進,書寫更多傳奇。
圓通創始人曹玉根 | 百鮮花甲創始人李彥焌
愿茶創始人池興遠 | 李錦記創始人李錦裳
胡大創始人孫玉珍 | 町上壽司創始人郭嘉鑫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