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賣菜大媽,因一件事登上《時代》周刊,排名超過奧巴馬、喬布斯!


    她以矮小的身軀,

    低微的工作,

    數十年如一日成就了偉大的善舉。



    //////////


    放眼當下,但凡能驚動BCC、登上《時代》周刊的,都是些政界名流,或者就是對社會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的大人物。


    因為這類人影響巨大、值得表彰。


    可話又說回來,能為人民為國家做出特殊貢獻的,一定得是響當當的行業領袖嗎?


    我看未必。


    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只要是心系百姓、福澤四方的人,都該堪稱先鋒楷模。67歲的臺灣賣菜老嫗陳樹菊,便首屈一指。



    她在美國《時代》周刊2010年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排名第8,奧巴馬、克林頓、喬布斯、李彥宏排在她后邊。


    她還是《福布斯》雜志2010年48位亞洲慈善英雄之一,《讀者文摘》更稱其為亞洲英雄……


    幾十年里,她靠點滴善行,贏得了這些贊譽。



    01


    過去你去問一個臺灣人,他們最引以豪的是什么?


    或許是風景如畫的阿里山,或許是煙霧裊裊的知本溫泉,或許是淳樸的高山族文化,或許又是身材火辣性格軟糯的臺妹。


    但現在,臺灣人民更愿意說:


    我們有一位令人驕傲的女士,她靠自己的品格與善行,讓寶島臺灣廣受稱贊——她就是陳樹菊。



    西方“四大通訊社”的路透社也評論:


    在《福布斯》獲獎的48人中,陳樹菊的故事最能打動人心。


    臺灣前“海峽基金會”董事長、現任紅十字會董事長陳長文形容,“陳樹菊是臺灣最燦爛的第一道曙光。”


    陳樹菊,實際上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賣菜阿姨,卻靠幾十年如一日的公益慈善,廣受國際追捧,令臺灣人引以為傲。



    她只有小學學歷,身高僅1.39米,卻做出了異常光芒萬丈、高大偉岸的事情。


    13歲開始在臺東賣菜,靠著“50臺幣三把菜”的小生意,資助孤兒、給學校蓋圖書館……


    50多年,累積捐款達1000萬臺幣(約224萬人民幣)。


    她自己出身窮苦,到現在生活都極其簡樸。



    1000萬臺幣對不少臺灣人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因為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掙不到那么多錢,而這些錢的源頭,竟來源于一個默默無聞的賣菜阿婆!


    02


    2010年5月4日晚,紐約的“林肯中心爵士廳”,個子只有1米39的陳樹菊穿著一件蓮藕色的舊外套,一條簡單的牛仔褲和球鞋走上了紅地毯。


    走紅毯時,她因為脊椎側彎、靜脈曲張、蜂窩性組織炎等毛病,一瘸一拐。



    那天與她同行的都是名流,有巨星Lady Gaga,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這是陳樹菊參加《時代》周刊的表彰晚宴的情景,年過半百的她在此之前只離開過兩次臺東縣。


    因為李安的推薦,陳樹菊登上《時代》周刊。


    面對人們的夸贊,阿婆謙虛地說:“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就是一個賣菜的。”



    談及廣做慈善、播撒愛心的原因,得從陳樹菊辛酸的人生經歷說起。


    陳樹菊自幼家境貧困,父母是賣菜小販,且還養育著6個孩子。


    13歲時,媽媽又懷上一個孩子,但由于胎兒太大必須剖腹產。在60年代,醫院規定必須繳納5000元保證金才能開刀。


    家里一貧如洗,爸爸含淚跪在醫院,大夫無動于衷。


    △陳樹菊少女時唯一的一張照片


    爸爸只好四處借錢,勉強湊齊5000元趕到醫院時,媽媽卻因難產致死,一同西去的還有未面世的弟弟。


    每每想起這件事,她心中就一陣抽搐。


    “媽媽一個人在寂靜、冷清、沒人管沒人照顧沒人理會的情況下過世了。”


    媽媽過世后,家里經濟更吃緊,陳樹菊退學幫襯家里。


    她開始賣菜,以13歲的羸弱肩膀扛起養家重任,成為臺東菜市最年輕的攤販。



    19歲時,厄運再次降落在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


    陳樹菊的小弟僅11歲,得了一種怪病:身體瘦得像皮包骨,肚子卻鼓脹得像氣球一樣。醫生建議他們去城里治療。


    爸爸為了湊錢,熱臉貼著冷屁股向親戚借錢。


    結果經濟寬裕的親戚為了躲避他,戲耍爸爸一番——


    跑到他們家里,家人說:“人在山上。”爸爸又跑到山上,又說:“下山去了!”



    連番的嘲笑與看低,讓陳樹菊感受到了刻骨的人情冷暖。


    后來,是一位教師幫了他們。可當籌夠錢把小弟送去大醫院時,小弟已錯過最近治療時間,命歸西天……


    再后來,三弟因患流行性感冒病故;二弟因車禍死亡。


    回首家族往事,她滿腹心酸,亦心如刀割,她發誓:要賺很多很多錢,維護好家人和這個家!



    03


    起初,陳樹菊痛恨現實的社會與炎涼的世態。


    但也正因為吃過苦、流過淚,她皈依佛門,借著信仰的力量放下怨恨,決心用一己之力幫助如她般困頓的人。



    “我不想求助無門的情況,再次發生”。


    她更身體力行。


    “50塊3把青菜”的生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吃著醬油拌飯,積累了無數銅板,捐出了大多數普通人望塵莫及的善款。



    賣菜的勞累,并不是為了讓自己生活變好,而是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生活變好。


    盡管靠積蓄買了房,但她本人的生活依舊艱苦,每日伙食費不超100元。



    賣菜五十幾年,她幫過很多孩子。


    當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樹菊接觸到一家兒童福利院,那里有許多缺少關懷、遭受家庭變故的身心障礙兒童。


    之后,她開始幫助這些孩子。


    她算過,如果每天捐100臺幣,能照顧到3個小朋友。


    她按自己的能力領養了幾個孩子,不久,又給這家福利院捐助了100萬臺幣。



    2000年,她拿出100萬,在母校仁愛小學成立了“急難救助金”,以幫助需要緊急救助的孩子與家庭。


    2001年,她又捐450萬新臺幣的巨資,在仁愛小學建圖書館,那是臺東地區小學里唯一一棟三層圖書館。


    落成當天,她看見這棟以她名字命名的圖書館,嘴巴在笑,但眼淚差點掉下來。



    人們評價道:


    她最令人感動的地方,就是一元、五角;一角、兩角,一點一點慢慢累積,再捐出來。


    她卻謙卑地說:


    我就是個賣菜的,吃飽穿暖就行,一個人存那么多錢也用不著。


    將錢給需要的人用,才是該做的。


    那種高興我不會形容,我只知道很舒服,很快樂,幫了人,那一天就很好睡。


    這股無私的精神,這般樸實的言辭,映襯得她的品格更為高風亮節。


    她無意感動世界,卻讓人們看到最明媚耀眼的“臺灣之光”。


    馬英九到陳樹菊的菜攤買菜


    李安為她在《時代》里的撰文寫道:



    陳樹菊最令人津津樂道之處,

    是她的單純與慷慨。


    單純,使她的慷慨令人驚艷;

    慷慨,使她的單純發人深省。



    陳樹菊的每一個善舉,都由無數次的失望和痛苦凝練而成,簡單純粹,令人動容。


    世界待之以痛,她仍報之以歌——


    正因如此,她的每一次捐款顯得彌足珍貴。


    她以矮小的身軀、低微的工作,數十年如一日成就了偉大的善舉。


    更重要的是,上善若水,靜水流深,世界也因她這般人的存在,變得更熾烈、溫情。

    資料來源:世界華人周刊


    往期品牌回顧
     

    新辣道創始人李劍 | 湘鄂情創始人孟凱

    阿興記創始人劉英 |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

    王品創始人戴勝益 | 涪陵榨菜董事長周斌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939.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月5日 07:40
    下一篇 2019年1月5日 16: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