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營業額超3000萬,他把粥賣出了全國第一的銷量

    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

    粥這個品類慢慢火起來了。

    有一個餐飲品牌就抓住這個趨勢,

    做起了粥外賣。

    在餓了么上線200多家店,

    月交易額達到3000多萬,

    成為名副其實的快餐領域新旗幟。

    這個餐飲品牌就是曼玲粥店。

    1

    粥成為下一風口,即將迎來井噴式發展

    2017年,粥類成了當之無愧的外賣流量王。


    在平臺發布的數據中,粥類的單量遙遙領先,出現了不少萬單店鋪。嘉和一品登上北京外賣top3,上海的曼玲粥店沖入全國銷量前10。在2017 年度《中國互聯網本地生活服務藍皮書》中,皮蛋瘦肉粥作為粥類代表登上榜單。


     

    粥類能夠熱銷,離不開平臺發展趨勢、品類自身特點,年輕群體飲食偏好的調整。


    隨著平臺新用戶增速逐漸放緩,非正餐時段的巨大增量空間逐漸凸顯,下午茶、夜宵等品類迎來快速發展。經營時段長的品類,由于各個時間段均能帶來單量,因此占據更大優勢,而粥類就是適合全天經營的品類。

     

    喝粥是國人千百年來形成的飲食習慣,全國各地都如此,所以市場教育成本低。冬季飲食普遍好溫補,又帶起一股喝粥熱潮。

     

    2018年,粥類更是迎來井噴式發展。有專家預測,今年粥將成為最具挖掘潛力的品類之一。無論是老牌粥店,還是粥界新秀,想要掘金外賣市場,都要思考標準化、連鎖化、區域性等發展問題,才能跑贏這個賽道。


    2

    因為愛情去做粥

    曼玲粥店的創始人是鄧公斷。關于這位從草根階層一步步變身為知名外賣品牌曼玲粥店創始人的成功男士,外界賦予了他許多色彩和標簽。


    ▲曼玲粥店創始人鄧公斷


    鄧公斷做粥的初心很簡單,就是為了讓女朋友走到哪里都能喝到自家的粥。


    在剛剛開始做粥生意時,他并沒有莽撞的進入市場,而是前期做了大量的顧客調研。


    “粥是一個不受季節限制、出餐快的品類,當時我就認為有市場,所以我利用家常菜館的客流量,讓每位老顧客免費喝粥,并根據他們的反饋及時調整粥的配料。”



    在這種扎實的調研下,曼玲粥店把第一家店開在上海455醫院附近,開業第一天線下營業額高達3000元。


    因為醫院的病人是一個很大的消費群體,大多病人在住院期間不方便吃米飯類主食,以流食清淡類為主,所以粥就會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我們要知道顧客在想什么,他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


    果然,店鋪開業后80%的顧客來自醫院。


    3

    從0到1創立曼玲,幾年時間月交易額達到3000多萬

    曼玲粥店之所以能夠成為全國外賣粥品類的月單量第一,是因為離不開團隊對品質的塑造。那么,曼玲粥店是如何做到如今這般成績的?


    01.產品引發需求


    有需求,可是也有痛點。

    首先粥類外賣不經久置、容易坨;其次,粥對于溫度的要求比一般的品類都要高。這就意味著做粥品類就要出餐快、能保溫。

    ★做產品測試、調整原材料比例


    為了解決粥易坨的問題,鄧公斷和他的團隊反反復復地做了很多次測試。最后通過調整原材料的比例來解決變坨的問題。


    就拿皮蛋粥為例,一般的皮蛋粥都是直接剁碎皮蛋加入,曼玲則是先用純凈水將皮蛋的粘性稀釋,盡可能地延緩粥變坨的速度;


    除此之外,將原先4斤肉、5斤皮蛋、一斤半米的比例通過研發更改為5斤肉、5斤皮蛋、1斤米的比例。


    通過這樣的改變,曼玲的粥在出餐后一小時基本上都不會變坨。

    ★成坨了怎么辦?丟掉


    即便通過調整比例的方法已經使得大部分的粥不會變坨,但是對于個別解決不了變坨的產品,曼玲的做法就是:“丟掉”。


     當曼玲粥店發現產品在變坨的時候,唯一的解決的方法就是丟掉。



    02.30秒出餐,30分鐘送餐

    做外賣,本來就要求快。做粥外賣,就更恨不得自己能夠快到飛起來。



    別家的外賣在外賣小哥的“催生”中差點瘋了,而曼玲粥店早已實現30秒出餐,30分鐘送餐。

    ★寬時備,急時用

    曼玲粥的廚房,除了熬白粥的大鍋,還有4口小鍋,兩個甜粥、兩個咸粥,由一個人掌控,單份單熬,可以實現平均15秒出一單。


    每天早上5點半員工就開始準備一天所需要的原材料,在寬裕的時間提前將配菜、點心準備好,一些量大的粥品也可以提前準備好配料,這樣在高峰時段就不至于手忙腳亂。

    ★一個勺子一個“墩”


    為了讓粥品實現標準化制作,曼玲根據菜品的不同來準備相對應的勺子,不同的配料所使用的勺子大小不同;為了避免串味,每一種配料所使用的勺子顏色都是不一樣的。



    這樣的操作之下,即便是在高峰期,員工也不會發生錯亂,保證了曼玲能夠實現標準化出餐。


    ★與外賣小哥“一呼百應

    為了盡可能快的實現出餐,曼玲可沒少費心思,和外賣小哥之間“一呼百應”。


    先到曼玲粥店的外賣小哥可以呼叫他的單號,后廚會提前打包他的菜品,盡可能地減少外賣小哥等待的時間。


    通過這樣的設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讓外賣小哥過來立馬“拎包”就走。


    03.重早餐外賣,選址選商圈

    雖說早餐是很重要的一餐,但也是極容易被消費者忽略的一餐,對于一些上班族,早上會選擇不吃早餐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認為會趕不及。

    而在餓了么、美團等外賣集團進軍早餐市場后,消費者就多了一種選擇,可以訂好外賣到公司,省下了排隊等待早餐制作的時間。

    ▲早餐外賣成職場新寵

    外賣業務一旦能做好,就會擴展更多的消費群體。曼玲粥店的出現無疑是抓住了這部分人群的痛點。

    曼玲粥店的選址也因此多選擇在以住宅、醫院、寫字樓為主餓商圈周邊。

    04.梯度滿減,拉動復購

    曼玲粥店的滿減活動有三擋,第一檔25元減14元的活動目的是引流并增加訂單量,力度也是結合所在商圈的同行進行設置。


    讓顧客下單并且首次品嘗滿意才是這個活動最大的作用。


    “顧客不會每次下單都選擇新店、新菜品,這樣太費時間,如果他能對你的菜品甚至你的店產生信任,那么下次他還會下單,這樣你就賺錢了。”


    剩下的兩檔活動“滿50減18”、“滿75減22”才是盈利點,活動滿減力度和門檻也是根據店鋪過往訂單的金額進行設置。


    05.片區連鎖化經營,打響知名度

    吉刻聯盟·第四屆中國外賣產業發展大會上,曼玲粥店創始人鄧公斷作了題為“新餐飲快速發展之路”的演講。鄧公斷講到,進駐一個城市,沒有知名度,不怕,先打響一個區域,在商圈里打響知名度,先讓它成為一個區域品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逐漸打造更大的品牌。

    曼玲粥店2012年成立,深耕上海這個城市,在上海打響了知名度,最終為大眾所知。

    未來,片區連鎖化經營將會是一大趨勢。當餐飲老板在品類、服務、情懷特色等橫向領域打造差異化時,不妨學習一下曼玲粥店的這種縱向打法,先打響一個區域,再發展全國市場。

    4

    結語

    從一個打工仔,到今天外賣知名品牌的創始人,鄧公斷坦言這條路并不容易,但他還是想給躍躍欲試的年輕人一些勇氣——“如果只做單店,那不妨考慮加盟一個成熟的品牌;如果想要做連鎖,那就必須實現標準化,而標準化并非要親力親為,可以尋求共享合作”,鄧公斷說道。



    談到未來,鄧公斷表示自己更落腳于當下,今年曼玲的目標就是走向全國,實現門店500家的愿景。


    對此,他表示根據目前的開店進度,預計年底之前就能完成,截止目前,曼玲旗下所有門店只有1家關閉,閉店率幾乎為零,而任何一個品牌的任一家店能否經受住市場考驗,最終還是要過產品這道關。

    餐飲好項目,請點擊下面LOGO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8304.html

    (0)
    上一篇 2018年7月25日 17:08
    下一篇 2018年7月25日 18:4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