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煎餅果子的滿大街都是,都聽說他們才是隱藏的富豪,到底有多有錢?一個出生于90年的小伙兒用行動告訴我們,一個5平米的小店,可以做到日收入4000元。
這家店的名字叫做“鄒同學”,創始人王臣,三年在北京開了18家檔口,面積都在5-10平左右,一個檔口一天最多能賣出4000元,更驚人的是,毛利能夠達到70%~85%,他是怎么做到的?
說起煎餅,總會讓我們想起午夜或者清晨游弋在街頭的大叔,推著一個小車,要站在前面等煎餅,總覺得穿個大褲衩拖鞋更為配套。不錯,雖然現在煎餅也是年輕人早餐的重要選擇,但是這種形式總覺得散發著一股“中老年氣息”。而且,市面上的山東雜糧煎餅,要么口感過干,醬味具有地方性;要么配菜太多、制作工藝太復雜,對于年輕人來說都不是最佳選擇。
前幾年爆火的黃太吉煎餅、西少爺肉夾饃給了王臣啟發,單品類小吃不僅潛力巨大,而且也可以做到品牌化、年輕化。王臣的鄒同學從產品入手,研發了“專為年輕人打造”的煎餅。
鄒同學的煎餅,是以綠豆面+白面+雜糧為主的薄脆小煎餅,這樣的煎餅的特點是口感既不干,也不粘牙,制作工藝簡單,成本也不高。同時,王臣對薄脆和醬料分別進行了創新,薄脆既酥脆也不油,醬料是以北京老四樣為主的咸口兒醬料。
既然決心要把“鄒同學”做成年輕人喜歡的煎餅,王臣決定第二步從煎餅的外形入手。因為他發現,很多年輕人不吃煎餅不是因為不好吃、不喜歡吃,而是因為煎餅太丑。
你可能覺得很奇怪,這也算是理由嗎?是的!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顏值高的東西,食物也不例外。很多小店的東西價格非常高,味道也并不比別家好多少,為什么那么多年輕人追捧呢?就是因為顏值高。
所以,王臣將煎餅做成了三角形。他算是第一個把煎餅做成三角形狀的人,從產品形式上徹底改變了大家對路邊煎餅的認知,自從做成了三角形狀以后,不但里面的食材清晰可見,顏值高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購買。畢竟,煎餅是三角形,從吃相上來說,也顯得更斯文了。
不僅從食材上、形狀上王臣進行了創新,在產品上,他也推出了全新的單品。
肘子煎餅、帶魚煎餅、牛肉片煎餅……這些稀奇古怪的單品就是王臣的“撒手锏”。為什么要這么做?王臣說,還是為了迎合年輕人:
“如果想做給年輕人吃的煎餅,就必須先引發他們的好奇心,什么產品能夠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和關注呢?那一定是人無我有的產品,其次從定價的角度來說,傳統的煎餅多少錢大家心里已經有數,你賣超過10塊錢,可能人家連理你都不理你,但是原創產品就不一樣了,顧客是愿意為稀缺去買單的。”
現在鄒同學正是因為這樣的結合,有些產品毛利能達到85%,原創產品占銷售額的50%。
隨著消費升級,包裝也成了眾多品牌爭奪用戶的戰場。可口可樂的歌詞瓶、味全果汁的文字瓶、樂事表情薯片都是這個戰場上玩得好的玩家。
王臣從中得到啟發,推出了非常好玩的“表情包包裝袋”。過去吃一個煎餅就會糊滿臉,所以很多女孩是不好意思讓人看到不雅的吃相的,了解到這一痛點以后王臣把鄒同學的包裝做成了漏斗狀,即有一塊包裝遮蓋住了嘴巴的位置,這樣美女們就不會有諸如此類的顧慮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表情包包裝袋非常有趣,大家都非常樂于拍照分享到朋友圈,而鄒同學就可以借此進行二次傳播。
傳統小吃是不是不受年輕人歡迎了?其實,從皇太極煎餅、西少爺肉夾饃等就可以看出,年輕人并不是不喜歡這些美食,只要進行改造,傳統小吃也可以煥發出青春活力。鄒同學就因為發現了年輕人喜歡顏值高,所以研發出了大家喜歡的三角形煎餅。不過,對于長得丑的我來說,這并不算是一個好消息。
來源:舌尖上的美食經
– END –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