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開了6家餐飲店,其中一些還是“網紅”,他依然覺得很惶恐

    因為他最拿手的事情依然拿手,最不拿手的事情也沒什么變化。

    包括前幾天被拆遷的古羊路餃子店在內,陸曉遜在 12 年內至少已經開過 6 家不同的餐飲店了。一家咖啡館倒閉了,一家雞尾酒吧轉給了別人,其余好幾家都成了所謂的“網紅”。

    這個叫做“希罕”的餃子店本來也有希望吸引更多人氣,至少它頂著“文藝”和“滬上最洋氣餃子”的標簽出現在上海各個吃喝公眾號中,還幾次登上大眾點評的“熱店榜單”。陸曉遜設想得很好:古羊路位于日本、韓國人聚集的生活圈,從這里起步,可以塑造這家店的基因。“我想要進軍海外市場,餃子是東亞文化的代表作,他們可以接受餃子的文化基因。 另外,這里聚集的日本人韓國人香港臺灣人都來吃過以后,我才好講故事,說‘這家店跟別的餃子店都不太一樣’。”

    如果你曾在它短短 120 天營業時間里光顧過,你會發現希罕賣的是東北菜,裝修卻是一副清新時髦的樣子:水泥墻面、木色門臉、玻璃外墻和搟面杖裝飾吊頂;菜單也時髦:搭配餃子的是精釀啤酒和桂花酒釀冰激凌,還有頗具懷舊風格的北冰洋汽水。

    希罕餃子酒館內飾。來自:橄欖畫報


    希罕餃子酒館。來自:橄欖畫報


    希罕的吧臺。由記者拍攝


    在盤下這家店的時候,陸曉遜就知道這里遲早要動遷,開不長久,但他還是有僥幸。

    這種“有點機會就去做做”的心態,似乎挺像他一貫的風格——在上海此起彼伏的餐飲圈子里,恐怕很少有人像他這樣興趣旁逸斜出的了——從咖啡、雞尾酒、餛飩面、餃子到冰激凌,他一直在開出與上一家不一樣的店鋪。

    陸曉遜以前是個記者。他記得每家店的精確開業日期,但什么時候進的媒體、什么時候離的職,他都不太記得確切的時間了。在 8 年媒體人生涯中,陸曉遜先后在《東方早報》、《周末畫報》和《時尚先生》待過,但他后來發覺自己并不適合這一行。

    從 2005 年開出第一家咖啡館開始,到辭去報社的職務,陸曉遜的記者和餐館老板的身份有很長一段時間是重合的。他在兩邊都沒有付出太多時間。不夠專注的壞處很快就顯露出來。

    時間管理混亂、忘記寫稿、版面差點開天窗、時常被編輯催稿,這都是他細數自己當記者時的慘痛經歷。一次,他外出忘了交稿,為了應急,只能用手機打了一篇文章,將爛攤子甩給了編輯。他明白自己是個難以專注、沒有耐性的人,連寫文章都很少能超過 3000 字。

    在他眾多熱度短暫的愛好之中,“做生意”和“吃”成了他堅持最久的興趣。

    2005 年,他與朋友合伙在安福路上開出一家叫做馬里昂巴的咖啡館。這個名字來自一部 1960 年代的愛情片《去年在馬里昂巴》。周圍不斷開出新的館子,又不斷關門。但這家咖啡館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斜對面維持了 12 年,成了上海市區內歷史最久的獨立咖啡館之一。當然,也是陸曉遜最持久的生意。

    當時他和合伙人偶然拿來這個門面,但“沒什么錢、也沒什么經驗”,天花板貼的是報紙。最早期的馬里昂巴,裝修設計都可以說有些簡陋。“口味一般、服務也不好”,來這兒的客人大多是看話劇的大學生——地段幫了很大的忙。

    最初的馬里昂巴。來自:豆瓣用戶“掉頭”


    2010 年,安福路人流漸起,馬里昂巴房租猛漲,如果無法維持下去,關店止損可能是最好辦法。幾個月以前,他上一間咖啡館倒閉關門。正是他對餐飲業猶豫不決的時候。

    但他最終還是和合伙人借了錢,追加了一筆投資。他們請來設計師,把咖啡館的外墻敲開,做了玻璃立面,打通了后院,馬里昂巴的光線一下變得通透起來。

    生意竟然自動好起來了。他挺慶幸自己押對了寶,第一次見識到“追加投資”的力量。但他因為第二家咖啡館受挫——2008 年,陸曉遜個人投資 200 萬獨立經營過另一家咖啡館 Neo Cafe,一年后隨即倒閉。這讓他看到自己的管理短板,以及餐飲業的風險所在。

    “有段時間,我去取經。一個朋友從百勝集團的東方既白、必勝客、肯德基請了四個店經理過來,跟我開了個會。十分鐘以后,他們的區域經理就跟我說,陸哥我想告訴你,你不應該做管理。”

    陸曉遜說:“只用了十分鐘。別人都看得出來,你擅長不擅長。”

    他到現在都沒解決店鋪管理的問題,唯一也是最大的話語權在于產品開發。

    就像希罕里的“桂花酒釀冰激凌”一樣,陸曉遜專門開了一家賣各種古怪口味冰激凌的快閃店:咸蛋黃、山核桃、松子橄欖油……店面位置也挺奇怪,在烏魯木齊路一間叫做“陸記蟹行”的大閘蟹店里。大閘蟹上市的那幾個月,冰激凌店就關門賣蟹。


    陸曉遜不會做飯,開發口味對陸曉遜來說是個數學問題,關乎變量和常數。

    他的方法也簡單直接:排列組合+窮舉。不管是開餛飩店、冰激凌店還是餃子店,他都會以不同比例組合調料,一遍一遍嘗試,直到發現他所認為的最好味道。

    陸曉遜曾經扛著自己配的冰激凌原料,坐高鐵去南京幾家冰激凌廠里面一個個試口味。這些冰激凌原料是他列了一個中式食材口味的單子之后做的選擇:他從流沙包里面找到了咸蛋黃這個味道,發現它和冰激凌挺契合。之后又做過很多種包括紫薯和枸杞味的冰激凌。

    在開冰激凌店以前,陸曉遜找了一個全英文的冰激凌方子,上面規定了葡萄糖和蔗糖的比例,但是他并沒有按照上面指示的比例調配。“我不管,我覺得我們是亞洲人,應該減蔗糖量。減下來之后發現很好吃。”

    以同樣的方法,他反復嘗試了十幾遍香草冰激凌的配方,也以各種比例調配巧克力粉、巧克力液塊,尋找口味融合點。

    他幾乎是店鋪菜品口味標準的唯一評判人,“如果你連自己都不相信,你很難去相信誰了。你總要有個標準吧。”

    餅干店“黑法師”的創辦人 zhuyi 是陸曉遜的好朋友,有設計背景,曾經在行業里拿過大獎。他還是中國早期數碼論壇 HiPDA 的創始人。陸曉遜佩服他做產品一以貫之的品牌感覺,也從他那里拿到三條經驗:

    “一定要設計好你的產品,讓你的產品自己具有被傳播的屬性”,“保護好你的品牌,讓它成為品牌,而不是一個品類”,以及“提高你的售價,選擇你的客戶,不要讓客戶來選擇你。你主動去屏蔽掉那些消費能力不高的顧客”。

    至今為止,他那間冰激凌店多少符合這些要求,也是陸曉遜開過的盈利能力最強的一家店。

    做餐飲始終讓陸曉遜感到惶恐。一來他自己都覺得興趣太多。每當陸曉遜想到一個新點子,就會打開手機記下來。這個單子會越來越長,但真正有精力實現的并不多。他還寄希望于點亮某一個點子以后,能有一個替他接盤管理的人出現。

    二來這實在是個很容易虧錢的生意。

    請設計師進行門店翻修、聘請職業經理人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一個經理人年薪百萬,陸曉遜只能采用店長制。這些店長大多原本是西餐廳或是連鎖企業的領班、店長,他們會替陸曉遜管理店鋪,做些約束性的工作,但他們還不足以設計出一個系統的培訓方案和流程。

    “非常糟糕。只有把營業情況做得更好,才能有機會去用統一的經理人來管理所有不同的業態。”他說。

    管理不到位,關于“人”的不確定因素就會極大的凸現出來。希罕餃子店內,有 5、6 個餃子工同時在操作,陸曉遜認為如果能請到熟手的話,“可以砍掉一半人。”熟手能雙手搟皮,同時操作兩張面皮,包餃子一捏一個。但生手的出菜效率低下。

    在這一點上,他很佩服桃園眷村,因為“有資金也有好的團隊”。在大多數店鋪的裝修設計依靠外包團隊時,桃園眷村的店鋪設計都由公司內部的團隊完成了。桃園眷村董事總經理聶豹的主業是女裝,因此有室內設計的人力資源可供調用。已經在全國開出 20 多家店的桃園眷村將精力都集中在一個品牌上,“規模”的好處很容易就顯現出來:不僅店鋪風格調性一致,中央廚房統一采購也能節省不少成本。

    去掉人為不確定因素的唯一辦法是給菜品建立標準,這又回到了口味把控的細節上。在希罕,陸曉遜買了鹽度計,給湯的濃淡做了定義;給餃子餡中的調料稱重,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數;買了定時升降的下面機和炸爐。“在快餐行業,機器比人要可靠”,他說。

    這多少是他一直在做傳統小吃的原因,“比較不容易受到時尚潮流的沖擊”。但小吃的標準難以統一。餛飩、餃子其實是個挺具有地方屬性的食物。比如他開的金剛餛飩,雖然是傳統的上海菜。但實際上,這些菜品和傳統的口味并不相同——它們還是依照陸曉遜個人的口味來裁定甜咸度。

    不少“口味原教旨主義者”認定他違背了上海屬性,批評這樣的菜違背了一個城市傳統的記憶性味道。曾有客人抱怨,金剛餛飩的臘肉不甜,不好吃。

    陸曉遜很無奈,但也只能砍掉那些沖突過于強烈的菜品。精簡菜單在餐飲界似乎是一個潮流和共識,包括桃園眷村和喜茶在內的餐廳或飲品店會把菜單調整得更精簡。與登上去年上海那本“米其林必比登”的“金剛餛飩還有面”(這也是陸曉遜的生意)相比,希罕餃子館的品類被砍掉了至少一半,除了餃子和酒,剩下的就是配菜和冰激凌。一方面是出于聚焦產品的目的,讓“餃子”和“酒”的屬性更突出,另一個原因就是更易于標準化。


    陸曉遜喜歡把餐飲業和 IT 業作比較,它們之間的共同之處,是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不是 2015 年之后社交媒體在口碑傳播里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很多小生意還不會成為“網紅”。

    他依然是個矛盾體:既不想一味開連鎖,又想建立規模化之后才有的那種高效管理。

    唯一篤定的是那些開了好多店之后的經驗之談,比如說,“你到一個人流很大的地方,東西不見得賣得好。有時候你不能看人經過得多不多,得看他們走得快不快。”

    他還在繼續替希罕尋找新店址。

    餐飲創業請關注






           餐牛網是集創業加盟 實體展會 品牌招商 商業地產 運營服務于一體的招商平臺 網站通過線下展會、招商會,結合互聯網為企業品牌宣傳進行全方位推廣,同時輔助更多創業人群精準、快捷、安全找到優質的品牌商、地產商、供應商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9357.html

    (0)
    上一篇 2017年5月26日 16:36
    下一篇 2017年5月26日 18: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