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吃蝦季。紅燒、醬爆、油燜、清蒸……對于吃小龍蝦的各種姿勢,你可能諳熟于心。
但是,你知道一只“合格”的小龍蝦是怎樣養成的嗎?它們需要經歷多少次蛻殼?為什么有的蝦肚皮雪白透亮,有些黑黑臟臟?
今起,小編將推出小龍蝦系列文章,關注一只蝦從小蝦苗成長為一只成蝦,再到餐盤上令人垂涎的“口味蝦”,將經歷怎樣的一生。
立體生態養殖:稻蝦綜合種養
小龍蝦是雜食生物,靠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也吃水草和螺螄,有時還吃黃豆。小龍蝦的養殖方式現在主要有稻蝦綜合種養。
我國中南部地區,一季稻兩季蝦,這種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產出,從而增加養殖戶收入。由于稻田里養了蝦,所以一般不使用除草劑,主要利用生物除草和除蟲。
稻田養蝦,最好要有獨立、充足的水源,不用從別人稻田里流過來的水。
專業人士介紹,稻田的面積要足夠大,中間用來種稻,四周挖3米至4米寬、1.5米深的蝦溝,蝦溝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蝦的大小。
“要給蝦足夠的生長空間。”除此之外,小龍蝦還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排水也要方便。
業內有句俗話:蝦多少,看水草。水草是小龍蝦的棲息地,水草豐富的地方,養出來的小龍蝦肚皮雪白透亮。趴在水草上的小龍蝦和趴在泥地上的小龍蝦,當然前者更干凈。
并且養殖龍蝦比野生龍蝦衛生干凈。一般來說,在做口味蝦、油爆蝦、清蒸蝦時,高溫都能殺死寄生蟲,有利于食用安全。
小龍蝦在稻田里生活很自在。不種水稻時,稻田區域的水深約為0.5米至0.6米,小龍蝦們就能在稻田和蝦溝里自由地“搬家”。
白天游到蝦溝里吃一吃,玩一玩;晚上則游回稻田區域去休息睡覺。總之,水質好,水草肥,小龍蝦才能快快地長肉長個。
成長:“歷劫”十余次才能長大
從蝦苗成長為成蝦,大概需要多長的時間?根據了解,一般需要3到6個月。頭年秋季繁育的蝦苗,次年四五月能長成;當年春季繁育的蝦苗,要等到六七月才能上市。
小龍蝦在性成熟之前,體色一般為青色或青褐色,俗稱青蝦。如果小龍蝦的鉗子泛紅了,說明它長成了。
不過,每只小龍蝦的成長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不斷地“歷劫”。它們從蝦頭到蝦尾,會蛻下一個完整的外殼。每次蛻殼后,小龍蝦都能快速地成長。
最開始可能7天蛻殼一次,隨著小龍蝦越來越大,蛻殼周期也越來越長,大概會延長到半個月左右。大約蛻殼11次到12次,就會完成生長過程,變成一只成蝦。
蝦殼蛻掉后,小龍蝦只剩下軟軟的身體,新的外殼需要12小時至24小時才能硬化。這段時間,如果沒有水草的掩護,可能會被誤傷或者被吃掉。
鯉魚、鯽魚、黃鱔、泥鰍和青蛙等都是小龍蝦,尤其幼蝦的天敵。養殖時,要在進水口進行過濾,防止一些小魚苗和魚卵隨水源一起流到稻田中。
資料來源|瀟湘晨報
責任編輯|Penny Pong
自助餐這門生意怎么做才賺錢?
“全家”認真做餐飲了,“純正血統”餐企該怎么活?
避免”開店三月死”,六步打造持續火爆餐廳
CCH展提醒:加盟防坑你該了解這些
立即報名參加(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