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6張桌子到200畝火鍋公園,她是怎么做到的?



    都說重慶江湖氣重,很多人到重慶吃火鍋也都喜歡找蒼蠅館子,但這只是多面重慶的一面。


    曾做了8年小學老師的李春艷,就在南山上,從6張桌子開始,通過近二十年時間,建起了占地200余畝鮮龍井“火鍋公園”,并將引入介紹重慶文化的實景演藝。


     575 期
    本文經授權轉自:紅餐網
    id:hongcan18



    重慶南山是一處知名的旅游景點,被外地游客熟知。南山黃桷埡,保存著昔日“農村”的樣貌。可謂城市中的郊野公園。

    就在這里,坐落著一家以“荷塘月色”聞名,占地200余畝,擁有600余張桌子的火鍋公園——鮮龍井。


    01
    愛吃火鍋
    小學老師開起了火鍋店


    李春艷的家就在重慶南山黃桷埡,大學畢業后,她成為了一個小學老師,但8年來用嗓過度一直困擾著她。她開始萌生退意。

    她想有家自己的火鍋店。正巧這時,有個朋友愿意和她合伙,李春艷真正開始將夢想付諸現實。


    找門面、找炒料師傅、找服務員……2002年,在老家黃桷埡,李春艷的火鍋店開張了,借黃桷埡一口老水井的名字,取名龍井鮮(后因商標注冊原因定名鮮龍井),僅有6張桌子。

    前幾個月,生意一直不好,合伙的朋友也選擇了止損退出。

    李春艷卻不甘心,四處取經。“以前吃火鍋只會覺得,哎呀,這個好好吃。但怎么好吃,為什么好吃,是不會去細想的。”

    當一個吃貨變為火鍋店老板,卻能更快領悟各種原料之間的搭配,“這時候我才知道為什么有些火鍋吃到后面會發苦,就是花椒沒用好。”

    在嘗試很多種花椒后,李春艷最終選定了茂汶椒,“雖然它長得沒有大紅袍好看,但它久煮不會發苦”。


    之后李春艷又帶著炒料師傅,一點點去試辣椒,哪些辣椒增香,哪些提色,哪些增辣,李春艷都門兒清。

    李春艷也終于從一個火鍋迷,成了一個合格的火鍋老板。

    而鮮龍井的真正火爆是2003年非典之后。

    因為鮮龍井本就在南山上,空氣好,而且門店外有一個空地,再外面就是荷塘,客人都喜歡讓服務員把桌子搬到外面去吃。


    非典之后,很多重慶人都知道,南山上有個好吃的火鍋,風景也很好。

    “那個時候味道好,真的是天然的營銷,顧客帶顧客”,當生意好起來,鮮龍井的桌子不夠了,“我們就加一張兩張地加,后來等我反應過來,我們已經有二十多張桌子了,有時候還要等位。”


    02
    洞察顧客需求
    一步步擴建出200余畝火鍋公園


    就這樣,李春艷也過了幾年相對“悠閑”的日子。直到2008年。

    “那時我們周邊起來了幾家火鍋,客人就有一點流失了”,鮮龍井作為南山上的老店,有些招架不住。

    “餐飲我知道,一旦下滑下去,再起來就很難”,這時的李春艷真實地感受到了后面有人追趕的危機。

    李春艷開始分析,之前為什么客人喜歡來鮮龍井,現在為什么不來了,答案是,“一個餐廳你要有主題,要有特色。”

    除了味道、菜品,鮮龍井最大的特色,就是那塊荷塘。山下的客人在私家車尚不普及的時候,不惜打車、坐公交到南山上來吃火鍋,除了味道,就是環境。

    “客人來最喜歡的就是荷塘邊的桌子”,常有客人打電話來,就為訂一個荷塘邊的景觀位。

    危機之時,李春艷才想明白,就應該把這個點做深、做透。

    “我們就把荷塘作為特色、亮點來擴大。”除了自家門前的空地,李春艷又租下了周圍幾家農戶的禾田,只在禾田周圍加上了長廊、桌子,盡可能地保留了原生狀態。


    擴建后的鮮龍井,不再是“南山上有家火鍋”,而是有“荷塘月色”的那家火鍋,生意又逐漸好起來。

    又過了一段時間,已經學會去思考怎樣經營好火鍋的李春艷覺得,不行,讓客人大老遠跑一趟,就吃個火鍋,怎么都有點意猶未盡。

    于是李春艷開始了鮮龍井的再次拓展,這次不是簡單地拓展空間,而是拓展娛樂活動。

    麻將、紙牌等必不可少,塘邊釣魚也是多備幾根釣竿的事。同時由于鮮龍井的環境很好,不少顧客到這兒是家庭聚會,所以李春艷在場地中又設置了兒童娛樂設施。

    “后來好多客人都說,到這兒不像是來吃飯的,像是來逛公園的。”


    后來,她又發現鮮龍井會接待不少公司聚餐,便專門搭建了水榭、舞臺,晚上還可以燃起篝火,這讓很多公司將一些會議、大型活動從星級酒店,搬到了鮮龍井。

    就這樣不斷洞察顧客需求,鮮龍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成為了一個集就餐、娛樂一體,占地200余畝,擁有600余桌,可同時容納4000多人就餐的火鍋公園,也吸引了《極限挑戰》等多檔綜藝在這里取景拍攝。

    鮮龍井引領了南山情景式火鍋店的風潮,周邊陸續開張了不少規模不小的火鍋店,形成了南山火鍋一條街,2018年更是開始打造“火鍋小鎮”。


    03
    火鍋不僅可以江湖氣,也可以很文雅


    看上去,能把火鍋店從6張桌子做到如今的規模,非常牛掰,但這也正是李春艷焦慮的最大來源。

    “這地方,我們改建出了200多畝,光是固定員工就有200多個,如果我這兒出問題了,這片地、這些員工,怎么辦?”

    由于沒有拓展太多連鎖,很多加盟店都屬于弱管控,每年單店的管理費也不過幾萬元,鮮龍井的主要營收,還是在于這200余畝的火鍋公園。


    這些年火鍋在全國成為了熱門,高居餐飲品類收入榜首,但連鎖化、營銷化的發展模式,對手的強勢、不少老火鍋品牌的下滑,都帶給李春艷巨大的危機感。

    但之后李春艷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天下這么多火鍋,不是只有連鎖才走得遠,不是用網紅手法才叫營銷,自己的特色,不就是這片優美環境中的好味道嗎?那就再去加深這種感覺。

    可能不少人會奇怪,為什么充滿江湖氣的火鍋,會搭配“荷塘月色”?

    其中緣由之一,是李春艷非常喜歡園林景觀,喜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但更重要的是,她希望改變一些食客對重慶的刻板印象。


    “大家對重慶的印象,就是很江湖氣,而重慶火鍋一定要巷子里沒有裝修、很破舊的小店才正宗、才地道。我覺得火鍋雖然市井,但它也可以做得比較有品味。我就想讓重慶火鍋能有一個提升。”

    2018年前后,鮮龍井開始有意識地打造自己的連鎖門店,“我們的店一定是要有戶外場地的。”

    由于鮮龍井最大的特點在于情景體驗,對場地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注定了沒有辦法大規模地向外拓展。

    對此李春艷也早有打算,不管在哪兒開店,一定堅持做好自己的特色,不去胡亂搶市場,條件夠就開,不夠就不開。

    同時,李春艷也希望將重慶文化的厚重,通過重慶火鍋,傳達給更多人。

    “我們已經和演藝團隊成立公司,專門打造一系列表演,去展現重慶自己的故事。” 


    重慶已是一座網紅城市,但很多外地游客對它的印象主要集中在火鍋之都、8D魔幻,對其三為國都、四次筑城等歷史,卻知之甚少。

    李春艷希望利用鮮龍井有水、有舞臺、有燈光的場地,向更多人展示重慶自己的文化。


    04
    用文化做招牌,打造重慶火鍋地標


    今年疫情突至,鮮龍井推出外賣自救,雖然外賣一個月一百多萬的營收,僅是往年同期的20~30%,但原本在“偏遠”山上離顧客較遠的鮮龍井,卻因此和顧客建立了緊密的聯系。

    復工后,鮮龍井的演藝事業正式運作起來。演出僅推出一周,鮮龍井便接到訂位電話,要求預定能看到表演的位子。


    更多原本不知道鮮龍井的顧客,又因為看到朋友圈鮮龍井怡人的景致、邊吃火鍋邊看表演的“福利”,而選擇來到鮮龍井就餐。

    “疫情雖然讓我們有所損失,但疫情也幫我們打開了一直做得不是很好的線上營銷的大門”,李春艷說,無意中,鮮龍井已經開始經營起了自己的私域流量。

    李春艷表示,未來在演藝之外,鮮龍井還將好好利用和顧客建立起的這種親密關系,更多地打造顧客喜愛的娛樂項目,還會嘗試將茶藝、古樂等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將鮮龍井打造“文化”的招牌立起來,成為一個重慶的火鍋地標。

    生存調查
    為了解目前火鍋業的真實狀況
    助力生意回復
    《火鍋餐見》開啟第三輪生存調查
    希望您參與匯集數據?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文末閱讀原文
    (聯系餐見君:hgcj66666
    領餐飲人必備工具包)




    統籌|語嫣     視覺丨馬亞丹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丨txg13333832182




    往期精選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但機會向來只青睞有準備的人。


    想“五一”生意火爆,

    現在就要想好引流高招。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13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24日 20:32
    下一篇 2020年6月24日 21: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