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中餐廳60萬家,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嗎?

    文|阿飯

    編輯|馬亞丹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隨著國內獲客成本不斷提升、競爭對手日益增加,顧客需求一日三變的情況下,尋求更廣闊的海外市場或許成了國內商家的又一選擇。


    2018年海底撈在美國加州開店,并在新加坡、韓國、日本、英國等地開店,開啟了世界范圍內擴張之路。


    其后,大龍燚、小龍坎也紛紛在國外開出店。


    前段時間紅火的《中餐廳》也是順利的完成了15天2萬歐元(15萬多人民幣)的KPI,也是讓國人因中餐而倍感自豪。


    以海底撈為代表的中國餐飲企業紛紛出海,按照世界中餐聯合會的統計,目前海外中餐廳約有60萬家,涉及中餐品牌100+,涵蓋全球188個國家和地區。那么為什么國內餐企頻頻出海,在這一過程中又會遇到哪些問題呢?





    中餐出海浪潮




    其實早在200多年前,中餐就已經開始了出海記。中餐出海四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

    約160至190年前


    我國廣東、福建等地移民在國外開設的中餐館,以中國傳統的小吃為主,家庭作坊居多。



    第二次浪潮

    改革開放之初


    當時不少國營餐飲品牌,比如全聚德、東來順等,首次開拓海外市場,截至上世紀90年代,美國紐約有約5000家中餐館落地生根。



    第三次浪潮

    21世紀初


    2004年6月,以小肥羊為代表中餐連鎖店國際化之路正式拉開帷幕。眉州東坡、海底撈、楊銘宇黃燜雞、甘其食、山西面館、獅子樓、黃記煌、局氣海外……紛紛出海。



    第四次浪潮

    2018年至今


    2018年開始的中餐出海第4次浪潮中,餐飲大佬仍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但令人驚訝的是新興品牌加入到了中餐出海的大潮中,例如,音樂酒館胡桃里、新茶飲品牌喜茶。這一時期的共同特點是標準化程度高、成本低、模式輕。





    海外市場真的那么好開拓嗎?




    此前,沙縣小吃進軍美國,開業3小時就關門了!原因是竟然是顧客太多,餐食被一搶而空。這個火爆程度可以說非常給中國美食長臉了!

     


    連鎖擴張,幾乎是每一個餐飲品牌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并不是所有的中餐出海都像沙縣小吃那么受歡迎,在餐飲業,大多時候,外來的和尚不一定好念經。


    眉州東坡董事長王剛曾坦承,在美國投資超過兩千萬美元的眉州東坡門店,盡管當前在美國的經營已經漸入正軌,門店數量也拓展到4家,但月虧損額平均仍在10萬美元左右。


    基于無形成本較多,在國外餐廳經營的回本周期相對較長。也有餐飲人表示,在海外開餐廳的最初幾年是很難考慮盈利的。




    中餐出海需注意4個問題




    海外第一家餐廳選址至關重要,特定時期下,當地飲食文化包容性高,華人相對聚集和中國文化相近的國家或地區更受歡迎。


    除此之外,中餐出海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在這波浪潮中脫穎而出呢?


    01

    你想要誰成為你的顧客?


    有的餐廳定位是把中國菜引入國外,培養當地的粘性顧客,讓他們愛上中國菜;還有的餐廳定位是為海外華裔做菜,提供熟悉的家鄉菜,說白了就是換個地方賺中國人的錢。

     


    02

    餐飲品牌要有國際化目標


    品牌的發展具有一定階段性,當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國內市場已經無法滿足品牌擴張需要時,走出國門是個不錯的選擇。


    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等很多國外品牌涌入中國,甚至遍及全球,中餐為什么不可以走出國門進入海外呢?


    對中國餐飲人而言,需要國際化品牌與這些大牌抗衡,而走出去是實現的第一步。


    03

    中餐出海需要策略性


    順應當地文化和消費習慣,每個地區的文化都不同,餐廳出海當然要順應地方習俗,不然就會吃虧走彎路。


    比如海底撈為了在硅谷開店籌備了2年,但原設計的等位區設置戶外暖爐、桌椅棋牌等都未能實現,因為受地方管理規定的限制。


    畢竟到了別人的地盤,只有順應當地的文化和消費習慣,才能獲得當地認可。



    04

    加強自身品牌管理


    店面發展越大,開店越多,對品牌管理的要求就越高,尤其是把店開到國外。必須要做到規范化、規模化,同時需要提升品牌的實力,人才培養系統,安全的物流配送等,走出國門,要先把品牌管理做好。


    在國外開個店不難,難的是長期經營下去,想讓品牌在海外站穩腳跟,就必須保證管理能跟得上,不然,幾個月就關門大吉了。



    中餐出海還要知己知彼




    中餐出海大都集中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場,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些國家的餐飲市場是個什么情況,又給中餐出海外來哪些風險和挑戰?

     

    01

    美國


    在美國不乏像麥當勞、漢堡王、賽百味、百勝集團、星巴克等大牌餐飲集團,他們的存在讓美國餐飲業呈現以下特點:

     

    ◎成立時間早、品牌積淀深


    經過品牌經營迭代和時間沉淀,這些品牌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和品牌故事,還擁有不少忠實粉絲。例如麥當勞的巨無霸已經過了50歲生日。

     

    ◎ 品類較為集中


    美國知名餐飲企業主要是快餐企業,產品集中在漢堡、披薩、炸雞等。


    ◎品牌具有年輕感


    最近肯德基的上校爺爺形象又進行了更新,星巴克的美人魚標志也已經有了四次的變化,這些品牌為了迎合消費喜好,保持品牌活力不斷進行產品創新。


    ◎門店集中度高


    行業發展時間較早、擁有超級連鎖餐飲巨頭、餐品可復制性強且標準化程度。而且門店高度集中。

     

    02

    日本


    日本的餐飲企業一直是國內餐飲老板爭相學習的典范,但因為空間上的聯系,也是眾多國內餐飲企業選擇中餐出海的陣地,那么日本的餐飲企業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行業進入成熟期:低增長、低死亡


    日本餐飲業已進入成熟期,表現為低增長、低死亡。據日本餐飲專家宮內海曾介紹,日本60萬家餐廳倒閉率只有10%。


    ◎奉行產品主義,將單品做到極致


    牛肉飯、拉面、天婦羅、壽司,這些單品占據了日本餐飲業的半壁江山,并且還誕生了諸如“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這樣的匠人,在產品的打磨上,日本餐飲人花了不少心思。


    ◎ 大品牌、小業態


    日本有62個上市餐飲品牌,品牌化程度深,但小業態居多。從單店來看都是小而美,方便快捷。


    03

    新加坡


    ◎消費者多元化,口味多元


    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多文化碰撞融合的國家,飲食文化豐富多彩。


    無論是街邊小商小販、大眾化美食廣場還是精致的的米其林餐廳,日韓菜、中西餐,印度菜系、娘惹菜系、中東菜系等都在新加坡餐飲市場上表現活躍。


    ◎ 行業人效不高


    從餐飲業來狀況來看,低生產率和高度依賴人力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新加坡餐飲公司。


    新加坡標新局的數據顯示,餐飲業在國內僅占GDP的0.8%,但是雇傭了16萬工人,占當地勞動力的4.5%。


    從2010到2014年,餐飲業的從業人員每年以6%的速度增加,高于新加坡的整體經濟。



    最后



    國內餐飲市場競爭激烈,中餐出海成為現階段國內連鎖餐飲企業又一發力點,也是連鎖餐飲企業實現全球化擴張路線的必然選擇。


    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前方的道路上有機遇更有挑戰,想要中餐出海的餐飲老板一定要在戰略選擇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并從內外問題中不斷尋求解決的辦法,最終實現中餐出海成功的目標。



    作者:阿飯



    表面佛系,內心狂野



    各方面都知道一點,又了解不深




    如果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說出你想了解的火鍋行業熱點,我們將持續調查、挖掘。





    統籌|巖巖

    編輯丨馬亞丹

    視覺丨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 期 閱 讀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粉絲客服:18739017911(同微信)
    內容交流:xiaoxian_02
    文章轉載:txg13333832182


    歡迎關注

    火鍋餐見

    新浪微博:@火鍋餐見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45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月9日 08:01
    下一篇 2020年1月9日 12:4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