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青團野蠻生長,蔓延進夏天。
河馬數據顯示,網紅青團一經上市,第一周銷量就激增300%。同時戰火燒出圈,從團家必爭之地上海,蔓延到隔壁的蘇州杭州,而令人意外的是,北京作為黑馬直追而上,成為第二大“團城”。
1
“青”聽故事
時至今日,青團變成新晉網紅,無盡風光,殊不知,它襲一身歷史的煙火味。
順著青團大戰無聲的硝煙,穿越到兩千多前戰火紛飛的春秋時期。
公子重耳為尋介子推,放火燒山三天三夜,煙霧籠罩了整個綿山頂,結果誤燒死介子推和其母親,公子追悔莫及,為悼念介子推,下令全國“寒食三日”。寒食禁明火,青團以其“易準備、易保存”的特點應運而生。
后來,寒食節和上巳節漸漸冷卻,清明節融合兩者成為更大眾的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祭祖、掃墓、踏青。
青團,合情合理變成祭祀之食,仗著祭祀的身份扶搖而上,這一吃,就是千年。
據說蔣介石很愛吃青團,每年清明和避壽(10月底)回老家,一定要吃青團。他的第一任夫人毛福梅,便是用青團拴住了他的胃。
“春風又綠江南岸,艾草即刻變成團。”但是不限于春天吃,因為艾草每年可收割4-5茬。
2
青團大戰
2016 年,上海杏花樓的師傅開創性地將蛋黃肉松塞進青團,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青團的存在,由此拉開了“網紅青團元年”的序幕,同時也開啟了青團餡的魔幻創新時代。
這一年,上海人為了吃個綠團子,竟然排隊8小時!
但是你們以為這就完了?青團大戰才剛剛開始,且一年比一年猛烈。
2017年的馬蘭頭青團、春筍青團、腌篤鮮青團讓我們咋舌,這一年,腌篤鮮青團享受“c位”出道的待遇。
2018年推出麻辣火鍋青團、蟹粉青團、牛蛙青團。
2019年網上掀起”青團挑戰”,全民都在青團里瘋狂加口味,剁椒魚頭青團、小龍蝦青團……一輪一輪的口味創新,讓我們不得不獻上膝蓋。
3
高顏值背后的秘密
“搗青草為汁,和粉作團,色如碧玉。”清代詩人兼美食家袁牧用三兩句話將青團寫成無數食客心中的白月光。
詩中的青草,就是艾草。這鮮艷欲滴的綠色就來自新鮮的艾草葉子。
將艾草葉子收割、擇洗、瀝水。老艾葉味苦,故嫩葉為佳,為去苦味,加入適量的堿粉或鹽,煮沸后立刻撈出,還可保護葉綠素。
加入糯米粉中,和水揉團。
包入餡,上籠蒸透,刷一層熟菜油或芝麻油,掀開熱氣騰騰的籠屜,綠油油的青團冒著“仙氣”。
憑借過硬的顏值,青團躋身網紅美食行列,吸引一眾90、00后拍照打卡,360度無死角,怎么拍都美。
現在市面上為了口感都和顏色,會用漿麥草或麥草粉做青團,取代傳統的艾草,還有的干脆用同顏色的菠菜葉子代替艾草葉子,保留傳統艾草制作工藝的已然不多。
許是因為艾草做團色澤略差,甚至還有些隱隱發黑。但作為流傳幾千年的吃食,餐見君認為天然去雕飾的樸素,更令人安心。
4
火鍋,來團啦!
青團是江南人心底的溫柔,火鍋是全國人心中的熱烈。青團遇上火鍋,是恰到好處的互補。
A
青團配火鍋
青團上火鍋菜單,以小吃的身份比肩紅糖糍粑、油炸小饅頭、紅糖鍋盔。青團和豆花、月餅、湯圓一樣,也有咸甜之爭,但是無論咸甜,只是口感不一,絲毫不影響和火鍋的搭配。
青團價格不貴,15元就能買到10個,直接吃還是涮吃,自己說了算。
B
青團包火鍋
2018年的青團大戰中,某店家推出麻辣火鍋青團,將香菇筍丁和火鍋底料包進青團,成就了火鍋和青團的結合。
輕輕咬一口,將整個火鍋的麻辣鮮香吞進了胃里。不用去火鍋店,還能享受火鍋的美味,也算是一種創新。
小結
青團屬于南方民間小吃,北方人吃的并不多。但隨著網絡的發展,區域性小吃撕開神秘面紗,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和茶飲、火鍋等組CP。
青團走紅,絕不是江南的自嗨,也不是偶然,而是滿足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以“高顏值、強產品、超體驗”躋身網紅行列。但是它真的是新晉網紅嗎?不,它已經紅了幾千年。
統籌|巖巖
編輯丨馬玉笛
視覺丨李青超 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 期 閱 讀
520海報|520營銷|孤單經濟
歡迎關注
【火鍋餐見】
聯系我們|18637183183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