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燕青
來源 | 餐飲投融界( ID : canyintrj )
近幾年,餐飲市場的高速發展有目共睹,2017年餐飲市場總收入達3.9萬億元。然而,一片繁榮的大環境之下,餐飲企業之間的競爭卻日益激烈,尤其在一二線城市,餐飲品牌瀕臨飽和,增長乏力。
餐飲行業的主力消費人群正在發生遷移。過去一年,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銷售額增長率高于一二線城市,這推動了眾多餐飲品牌或主動、或被動地發力三四線城市,一個新的餐飲主戰場正在形成。
一二線城市餐飲增量逼近于零
如果是十年前,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無疑是餐飲創業的第一選擇。靠著人多、經濟發達、信息不對稱等市場優勢,很多餐企老板紛紛扎堆一線城市并輕松獲得第一桶金。然而隨著科技、經濟、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資本對于餐飲的押注,餐飲行業已歷經多輪洗牌,如今的餐飲市場,競爭猶如短兵相接。
當年的市場環境不復存在,一線城市各行各業的競爭都如火如荼,雖然資源豐富,但是搶食者更多,在一線城市立足猶如虎口奪食,風險重重。
以北京為例,數據顯示,每天會新開四五百家餐廳,每天又會倒閉四五百家餐廳。這也意味著北京的餐飲幾乎不存在增量市場。
如果說“三高一低”是餐飲行業的共同特點,那么在一線城市,三高成本還要翻幾倍。可以查到的數據是,北京某水吧的租金高達200元/天/平米,而這個數據在三線以下城市可能不足10元。
除了高成本,一線城市的餐飲還經常扎推出現,一條街上的同業態重復率非常高,火鍋的旁邊是烤串,烤串的旁邊又是火鍋的情況非常普遍,大家貼身肉搏,勝者為王。隔段時間再去,這些商鋪可能已經換了一輪。
增量市場逼近于零,用戶消費習慣已然形成,餐飲品牌結構基本固化,這就是一二線城市的行業現狀。想要在一線城市從零開始殺出一條血路,難度越來越大。
爭奪“小鎮青年”
對于新入局的餐飲人來說,三四線城市已經是必然選擇,也是前瞻性選擇。
三四線城市的租金、人力成本、物料成本更低,而居民消費已經向一二線城市靠攏。2017年,三四線城市GDP增長速度分別達到了8.87%和10.58%,遠超全國平均水平。社會零售總額增速也以11.0%的水平高于一線城市的9.6%和二線城市的10.5%。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小鎮青年(學習、工作或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18-30歲人群)基數高達2.27億,對比一二線城市青年的0.68億,小鎮青年的群體眾多,消費潛力巨大。
此外,相較于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小鎮青年職場工作環境相對輕松,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無需為高昂的房貸和昂貴的物價而犯愁,可自由支配的財產絲毫不弱于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們,這些因素都賦予小鎮青年強大的消費力。
一位餐飲投資人表示,以前大家都愛在一二線城市扎堆,直到這些城市逐漸飽和,不得已而下沉到三四城市后才發現,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能力完全可以比肩一二線城市,而且競爭環境相對寬松。
事實上,三四線城市在前幾年就已經展現出它巨大的消費力,近幾年很火的喜茶、巴奴毛肚火鍋、海底撈都是在三四線城市發源的品牌。
還有一些被動進入三四線城市的品牌,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前幾年因為“麥肯大戰”而差點死掉的德克士,瞅準了兩家巨頭在三四線城市的空白,一路穩扎穩打,低調擴張,目前全國已有兩千多家門店。
事實證明,在三四線城市驗證了模型,擴展到同級別城市模型也一致,而在一線城市驗證了模型,接下來被抄襲的模型會很多,還沒有鞏固大本營,就有一堆競爭者瘋狂涌入,根本沒法實現一個根據地一個根據地去打的路徑。
相比在競爭激烈和透明度高的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更加能夠韜光養晦,耐心做好產品和打磨模型,而且有更大的試錯空間。
農村包圍城市
三四線城市更適合扎扎實實做品牌,但要想借力資本,走向資本市場,還需要回歸一二線城市。
從近幾年的餐飲投資案例來看,獲得融資的餐飲品牌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換句話說,資本目前只關注一二線城市的餐飲品牌。
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投資公司就在一線城市,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餐飲品牌數量足夠多,品類足夠豐富,對于資本來說,選擇空間已足夠大,考察與盡調也更加便捷。
上述投資人表示,目前來看,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能力已得到證實,但是投資環境相對薄弱,短期內,一二線城市仍是資本關注重點。
鑒于此,在三四線城市修煉內功,打造品牌,最終發力一二線城市是個不錯的路徑。以巴奴毛肚火鍋為例,在河南安陽起步,之后重倉鄭州,與火鍋老大海底撈展開數年的拉鋸戰。如今,無論是門店數量,翻臺率,口碑,巴奴在當地都占得上風。試想如果這個戰爭放到一線城市,可能結果會完全不同。今年年初,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巴奴開始進軍北京,在北京依然延續了河南的火爆景象。
新茶飲代表喜茶,起源于江門,創始人經過多次試錯,最終做出受歡迎的產品,切入一線城市后,順利拿到高額融資。這得益于當地低廉的人力成本、開店成本、租金成本,充足的試錯空間與修正空間。這樣的茶飲店如果開在一線城市,成本之高足以使它在第一次犯錯之后就面臨關店風險。正因為這些城市擁有寬松的市場環境,才讓創始人有足夠的時間、精力、財力來打造并驗證模型,才有了后來切入一線城市的一擊必中。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德克士在三四線城市的藍海快速發展多年后,也在逐步回歸一線城市。可以預見,一線城市里優秀的品牌逐漸下沉,三四線城市不斷孕育出優秀的餐飲品牌,會是未來趨勢。
對于資本來說,雖然一線城市的選擇足夠多,但在三四線城市,很多區域性品牌都做得非常優秀,相對利潤普遍高于一二線城市,對這些品牌的早期投資,可能價值更大。
– END –
關注公眾號,回復「報告」免費獲取
《2018年10月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投融資報告》完整版
更多精彩內容查看:
兩位投資大咖現身說法:做到這三點,資本才會青睞你!
對話馮衛東:投資企業前,對人的判斷和考察應該放在第一位
馮衛東:餐飲投資“有路可退”,黃金時代才剛剛到來
報告 | 弘毅10.26億收購新辣道,美菜網完成超50億元融資,10月餐飲行業有這些大事
一年開店180000家,新茶飲市場有多大?
干貨 | 餐飲行業投資機遇解讀
把錢投給P2P,不如投給這個正在爆發的行業 | 報告
↓ 點擊閱讀原文,做更懂餐飲的投資人
原創文章,作者:窄門餐眼,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