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龍蝦在全國爆發,這一個多月,龍蝦在全國市場都供不應求,全國的媒體都在競相報道這個事情,于是,這給人帶來“有商機”的錯覺,很多人都開始在了解是否可以來養龍蝦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困惑,很多人來問我的意見,我無一例外全都勸他們放棄,為什么?
小龍蝦作為一種食材,全國主要有五大產區,分別是湖北,江蘇,湖南,安徽和江西,這五個地方都大量出產龍蝦,但產量各有不同,安徽、江西和湖南的小龍蝦,以前基本上都是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能銷售出省的比例很小;江蘇是中國龍蝦的發源地,但它們的龍蝦主要是滿足江蘇,浙江,上海等長三角地區和北方。
而湖北是全國最大的龍蝦出產地,每年湖北的小龍蝦占據了市場65%以上的份額,全國各地的小龍蝦,一大半都是由湖北供應,而且,上面這樣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很多年,從以前龍蝦只是區域性火爆,到現在借助移動互聯網在全國火爆,都沒有改變這樣的供應格局。
那么,看到這里,大家自然而然就應該想到一個問題:為什么只有上面五個地方大量產小龍蝦?其他地方就不產小龍蝦么?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很多朋友在不了解原因的情況下,覺得干脆自己投點錢來試一下,帶著試一試的心態投身小龍蝦養殖的,在早幾年的四川,也有不少,但遺憾的是產量幾乎忽略不計。
小龍蝦是一種生命力非常頑強的生物,即便是在很臟的水質環境里,他們也能很好的生存,于是這給很多人以誤解,認為小龍蝦就喜歡生長在骯臟的環境里,但其實完全是錯的,就好比生活在那些嚴重污染地的居民,他們能活下去,并不代表他們喜歡污染,只是沒辦法,必須要活下去而已。
小龍蝦作為生物,和人是一樣的,也非常希望有舒服的生活環境,希望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滿生活,但,遺憾的是除了前面所說的五大產品,目前全國其他省份,沒有一個地方能批量養殖小龍蝦,有些省即便是有,其產量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么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如果要把所有原因都羅列出來,那可能是一篇論文了,考慮到看我日志的朋友,要么是消費者,要么就是對龍蝦養殖感興趣的朋友,大家的共同點都是對小龍蝦知之甚少,因此,為了便于大家理解,今晚的日志,我將只從“小龍蝦的生長習性”來說明這個問題,而且,只需要這一個方面,就能說明背后的原因。
正常情況下,小龍蝦從出生,到長成成品蝦,中間需要蛻殼11次左右,最多的可以蛻殼12次,朋友們看到這里可能就奇怪了?小龍蝦還蛻殼么?答案是肯定的,小龍蝦和知了一樣,它身體的每一次長大,都要通過蛻殼來實現,退一次殼就長大一次,蛻殼次數越多,意味著龍蝦的個頭越大。
蛻殼次數多的龍蝦,除了個頭大之外,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殼軟,且很薄,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青殼蝦,它是龍蝦里面品質最好的品種,也是最受歡迎的品種,餐飲老板烹飪起來容易入味兒,肉質肥美;消費者吃起來也容易剝殼,吃得過癮,它們唯二的兩個缺點,就是數量很少,價格較貴。
在國內的養殖市場里,江蘇的水質環境是最好的,在江蘇的小龍蝦,它們從出生到被抓出池塘,中間蛻殼的次數可能達到10~11次,恰如前面所說,這樣的龍蝦個頭大,殼薄,肉質非常好,而且因為經常換殼,所以蝦體上非常干凈,因此,江蘇的小龍蝦,是全國品質最好的龍蝦,龍蝦源頭的供貨價格也最高。
生長在湖北的小龍蝦,它們從出生到被抓出池塘,中間蛻殼的次數可能只有8~9次,在水質環境特別好的地方,可以繼續蛻殼生長,但在絕大多數養殖環境中,都只能蛻殼8~9次,因此,湖北的龍蝦在品質上,整體而言,要比江蘇的品質差一個等級,其根源就在蛻殼次數帶來的品質差異。
在其他龍蝦的幾大產區,龍蝦從出省到被抓出池塘,中間蛻殼的次數與湖北基本持平,那么為什么產量沒有湖北大呢?主要養殖面積和規模決定的,龍蝦養殖已經成為湖北的支柱性產業,全湖北省能養蝦的地方都在養蝦,而湖南,安徽和江西,從規模上完全沒有可比性,因此幾乎沒有產量外銷。
那么,除了五大龍蝦產品之外,其他地方的龍蝦呢?非常遺憾的告訴大家,在很多地方的小龍蝦,不管是野生蝦,還是養殖蝦,他們只蛻殼5~6次就不再蛻殼了,大家可能就好奇,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在水質環境不好的地方,小龍蝦長到一定程度后,要面臨其他危機,而被迫放棄長身體。
先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出生在農村,我們當地比較以前比較窮,村的小伙伴,很多都是初中畢業后,就出門打工去了,開始自己掙錢,同時給家里減輕負擔,能留下來繼續學習的人是少數,對這些出門打工的小伙伴來說,表面原因是學習成績不好,深層次原因呢?則是生活所需。
小龍蝦是一樣的情況:在四川等內地不具備良好水質環境的地方,小龍蝦長到一定程度后,他們更重要的任務是與水里的其他生物搶奪生存資源,他們必須停止蛻殼,因為每次蛻殼后小龍蝦身體缺少保護后都很脆弱,不管是自保還是搶奪食物上,都沒有任何優勢。
因此,在水質狀況不好的生活環境里,小龍蝦長到一定程度后最重要的任務,是基于生物的自我保護意識,他們會不再蛻殼,而是通過把身上的殼長硬,長厚來達到“強壯”的個體,同時呢?會把鉗子長大,有兩個好處:在搶奪食物時有更多打架的優勢;萬一打不贏呢?逃跑鉆洞也比那些鉗子小的速度更快。
這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這些龍蝦品質非常糟糕,一則個頭偏小,相同的蝦苗,相同面積的池塘,在江蘇可以有很多一兩以上的青殼蝦,在湖北有很多七八錢的炮頭蝦,而內地呢?則幾乎都是四五錢的小蝦,而且,更糟糕的是這些蝦的蝦殼非常堅硬,是龍蝦行業品質最糟糕的“鐵殼蝦”。
養殖是一門學問,里面有很多成熟的養殖指標,這些標準在全國都可以同樣,但現實有差別:我們假設相同大小的一塊池塘,在江蘇投入一萬尾蝦苗下去,到起塘時,全都是一兩左右的青殼蝦,那就可以起塘1000斤,每斤可以賣到40元都還供不應求,那么江蘇的養殖戶可以有4萬元的養殖收入。
那么在內地呢?同樣大小的養殖場,也投入一萬尾和江蘇一樣的蝦苗,甚至連養殖師傅和喂養龍蝦的飼料都全部和江蘇保持一樣,但到起塘時,你會發現龍蝦幾乎都是四五錢的鐵殼蝦,一萬尾只有不到500斤,而這種龍蝦每斤賣15元錢都沒人要,養殖戶能獲得的連1萬元都沒有,相當于江蘇同行的四分之一。
當然,上面只是例子,用來說明為什么在內地投資龍蝦養殖要慎重,而且,我今晚只是就小龍蝦的生理習性和生長周期做了介紹,實際上,小龍蝦養殖要想成功,還要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項,它不像養魚,養黃鱔,養泥鰍那么簡單,這里面的水很深,稍不注意就可能血本無歸。
因此,打算在內地投資龍蝦養殖的,千萬不要錯誤的以為:自己從江蘇進蝦苗,從江蘇請專家,從江蘇采買飼料,就可以把龍蝦養殖成功,水質環境才是決定小龍蝦品質和產量的最主要原因,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年以來,小龍蝦只在上述五個地方大量出產的原因:因為他們的水質環境符合小龍蝦生長。
有些人喜歡與人斗,沒關系,你胳膊粗一點就可能贏;有人喜歡與自己斗,也沒關系,你自身實力強的話,虧點也無所謂;但是,我建議不要與天斗,小龍蝦的養殖,絕對是與天斗的典型:沒有匹配的水質環境,沒有匹配的氣候條件,小龍蝦即便是能活下來,但它根本沒有品質可言。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豪蝦傳每年只從湖北采購龍蝦的原因,即便是價格比成都本地蝦貴一點,我們也每天從湖北空運龍蝦回來,五月開始四川本地的野生蝦就完全不能用,殼越來越厚,鉗子越來越大,屁股上的肉也就很少了;而湖北,江蘇等地的養殖蝦,則因為水質環境達標,這些龍蝦整體而言,品質更有保證。
寫了這么多,也不知道大家看懂意思沒,小龍蝦養殖絕對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我今晚無非只是說了其中一個方面,要想養殖出高品質的小龍蝦,你必須深入研究里面的各種問題,在沒有弄懂之前,千萬不要盲目投入養殖,我這幾年,看到太多人投入到這個行業,到目前為止,成品蝦做成功的,鳳毛麟角。
小龍蝦和我們人一樣,只有在熟悉的環境,在不需要爭奪食物的環境,才會去長的“身寬體胖”,一旦水質環境不達標,他們需要自保,需要和別的龍蝦和水生物去搶奪食物,對不起,他們第一選擇是把殼殼長厚長硬,把蝦鉗子長大,而不是去繼續長身體,他們不會讓自己在糟糕生存環境里,身處弱勢姿態。
這是生物的天性!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