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差不多十年前,在天涯論壇,一幫文化學者發起了一個主題文章的寫作,名字就叫《每個人的家鄉都在淪陷》,當時我剛大學畢業,看了差不多接近10篇主題文章,只是覺得新奇,而沒有太多其他的感受,但是最近這兩年,我也明顯的感覺到家鄉的淪陷,因此對曾經的那些文章,多了一份理解。
我的家鄉在四川與重慶交界之地,現在開車只需要不到十五分鐘就可以進入重慶管轄范圍,從小我們老家就屬于偏遠地區,十分貧窮,但留在我腦袋里的那些小時候的印象,卻全是美好的東西,比如和同鄰人每天下午放學后,借著打豬草的名義,到處去摘果子,掏鳥窩,甚至偷偷洗澡,都是回味無窮的事情。
當然,讓我記憶深刻的不僅是自己的娛樂,更主要的是我們村人丁興旺,大大小小的孩子就有幾十人,每個家庭基本都有2~3個孩子,小孩子跟著年齡大一點的玩,晚上吃了飯以后,全村幾十個小孩子就在村里玩開了,家長不拿著黃荊條子來找,那是打死也不會回去的,而一到放電影的時候,不管再遠,我們一個村的孩子都會成群結隊的翻山越嶺去看電影。
這些美好的記憶一直殘留與我的腦海,但是最近這兩年回老家,看到的卻完全不一樣了,首先說好的吧,環境確實更漂亮了,不知道是退耕還林的政策,還是本來農村的青壯勞動力出門打工,反正農村的土地和稻田基本荒廢,里面長滿了各類雜草,曾經這些被我們視為影響莊稼收成的雜草,現在也長的郁郁蔥蔥,居然有“景觀”的錯覺。
而剩下的多是不好的一些方面,最為明顯的那種可怕的冷清和人口凋零,曾經人聲鼎沸的場景,已經只能從記憶力去尋找了,別說平時,就算是春節,人氣都明顯下降了太多太多,但凡有本事的人,都在外地安定下來,把全家人都遷走,他們已經選擇遠離家鄉,對這里好像不再留念,甚至躲得遠遠的!
為什么要躲?這就涉及到最近幾年在我們老家所出現的惡習:因為平時農村幾乎沒有人,只有春節那段時間才有人,于是出現一種非常奇葩的事情,那就是全村的人都把各類事情往春節湊,結婚故意安排在春節倒也罷了,最讓人莫名其妙的是,居然連平時過生的,居然也把做生日的時間,延期或者提前到春節來過。
大家的出發點可以想象,無非是希望在做事情時,能人多熱鬧一點,但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在春節前后那十五天,弄村里幾乎每天都有好幾批人在請客,絕大多數都是結婚,一小部分是過生,最多的一天,據說是同時收到5家人的邀請,原因前面說了,因為全村的人都把辦事情的時間轉移到春節來了。
農村里的很多人都是在外務工人員,一年辛苦到頭,實際上也落不下多少錢,結果好不容易說春節回家鄉休息幾天,結果呢?回到家鄉后,每天都面臨不同的酒席邀請,自己家里連過年的時間都沒有,不僅沒有實現全家團員,反而比平時更忙,更累,更惱火,因為你不可能空手去吃飯,總得趕禮才行。
據說,很多農村已經養成“趕禮風”,因為鄰里鄉親做酒必須要去,而且要送禮,于是各家各戶的人都變著法的找理由請客,一部分是為了賺取別人的禮金,而一部分人則是拿出去太多禮金,想拿一點回來……,當我聽到這樣的說法時,腦袋里一時半會沒轉過彎,以收禮金為目的的宴請現在如此大行其道么?
這已經成為全國各地很多農村的陋習,很多人對家鄉越來越沒有留念,即便是春節也不愿意回去,我不知道背后是否有這樣的原因,或者只是原因之一吧,農村春節不好玩,城里面呢?其實更難受,我們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腦袋里始終告訴自己春節應該回家鄉,如果留在城市,反而感覺各種不適應。
今天表弟結婚,大舅舅一個月前就給我說,這段時間太忙,我昨下午才猛然想起這件事情,于是立即決定趕回去,心想著這個時間老家應該是人非常少,我們多回去幾個人,相當于也可以給表弟湊湊人氣,讓他的婚禮可以更熱鬧一點,嘿嘿,結果今天現場還算不錯,好幾百人參加了表弟的婚禮。
只是,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臨時從成都和重慶趕回去參加婚禮的人,基本都會在這兩天相繼離開,而剩下的三分之二,則幾乎全是留在農村的老弱病殘,看著這些老輩子,我仔細回憶著他們年輕的樣子,很多人的印象很清晰,而也有一些人的印象已經很模糊,當然,那些老輩子,很多也已經不認識我,因為我在他們眼里,以前是個瘦猴子,現在則變得太胖了。
原本想在老家多待一天,結果因為成都有事,所以急著趕回來,臨離開村里時,回頭看漫山遍野的青山綠樹,雖然美麗,但完全不是我小時候的家鄉景象了,我們家的房子在當年修公路時候已經拆除,老家已經沒有我們的房子,現在我偶爾還回來,是因為這里還有一些親戚朋友,再過一些年份,我因為什么回來呢?
家鄉,正在成為過去式!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