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上周二回湖北去參加戰友聚會,陳師傅也有事回湖北了,這幾天就我一個人在成都,趁這幾天的時間,一直在思考我們秋冬菜品的問題,有一個全新的思路,等著二哥回來與他商量,結果今天二哥主動給我來電話,說有事情和我商量,結果我們見面后一聊,居然是同一個問題:秋冬菜品的思考。
豪蝦傳創建以來,秋冬菜品嘗試了很多,比如2010年的臘貨湯鍋(臘豬蹄,臘排骨和臘板鴨),2012年的羊肉湯,2013年的鹵煮大閘蟹和蘭花蟹,2014年以來的鹵煮魚,所推出的每一個菜品,我們都很用心去研究過,并且味道也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消費者的好評,但遺憾的是每一個菜品能撐起我們的秋冬生意。
現在我們店已經開始進入秋冬生意模式,我們必須要開始考慮秋冬菜品問題,在鹵煮魚基礎上,我們今年又新研發出了味道非常好的紙上烤魚,原本是計劃列入今年的秋冬菜品,但今天和二哥一碰頭,我們倆意見完全一致:魚這個食材與豪蝦傳有點相沖。
我們的鹵煮魚是全標準化的火鍋魚,味道,出品等方面都沒問題,也有很多好吃嘴吃了以后覺得非常喜歡,但通過2014年和2015年兩年的經營來看,它要撐起我們秋冬的生意比較困難,今天愚頭記的高中還在問我關于魚頭火鍋的問題,他們也發現單品火鍋的潛在問題。
不得不承認的是,豪蝦傳秋冬產品上鹵煮魚,是基于我們廚房的研發能力基礎上的最大選擇,也是當初的最好選擇,為此我們甚至專門派師傅去重慶學了大半年的火鍋,專門為鹵煮魚開發了獨特的底料,但現實就這么殘酷:不管鹵煮魚的味道再好,都無法撐起我們豪蝦傳的秋冬生意。
那么怎么辦?就這么將就的繼續做鹵煮魚?還是做今年新研發出來的紙上烤魚?我和二哥的共同選擇都是:如果能有更好的替代品,去期待魚這個食材最好,那么問題在于:用什么來做替代品?大家可能猜到了:我們將目標鎖定為蟹這個食材上,想專門針對蟹來做產品研發。
省內市場來說,成都有吃香辣蟹的歷史,光頭香辣蟹到現在都還是響當當的品牌,榮記爬爬蝦里面的香辣蟹也很不錯,很多干果店里面都有香辣蟹這道菜,因此成都人很早就在吃蟹,具有吃蟹的歷史基因;省外市場來說,貴州的阿杜炒蟹非常牛逼,依靠炒蟹這道菜,在貴州開了很多分店,成為吃蟹的第一品牌。
而豪蝦傳,從2013年開始,我們其實一直也在提供蟹,也就是老朋友們都知道的鹵煮蘭花蟹和鹵煮大閘蟹,這是兩個在我們店很受歡迎的品種,但我們直到現在才發現一個問題:我們以前太草率的單獨僅僅依靠鹵煮這個味道,在此基礎之上,沒有對蟹這個食材做進一步的深入開發。
這幾天,趁二哥和陳師傅不在成都,我就一直在不停的思考,鹵煮龍蝦每年可以支撐我們6~7個月的生意;如果我們能用蟹這道食材,來對接秋冬的生意,也就是每年10~12月這三個月,那么豪蝦傳將徹底解決秋冬菜品的短缺問題,而想依靠蟹來支撐我們秋冬的生意,就必須打破原有思維。
什么是原有思維?就是片面依賴我們的鹵煮味道,當鹵煮味道的大閘蟹和蘭花蟹很好吃后,我們沒有再多進一步的開發,結果呢?秋冬天氣轉涼,單純的鹵煮蟹無法成為消費者選擇的主菜,于是我腦袋里浮現出成都香辣蟹和貴州阿杜炒蟹的案例:決定,嘗試深度研發蟹這個食材。
目前的計劃是,想在我們的鹵煮大閘蟹基礎上,增加清蒸大閘蟹,但這不夠,我們希望再增加一個蟹的炒制品,比如香辣蟹那種類型,里面除了蟹之外,還有其一些配菜,能讓消費者不再只是簡單粗暴的只啃幾只蟹就結束,而且,在這之外,我們還開發以蟹肉和蝦肉為主要食材的海鮮粥,來充當主食。
下午我就這個問題和二哥達成一致意見后,二哥讓我趕緊研發,如果能研發成功,豪蝦傳以后就不再為秋冬發愁了,原本在我們沒有研發成功之前,不應該先寫出來,萬一研發不成功被打臉呢?嘿嘿,我后來一想,反正又不是第一次打臉了,先寫出來再說。
既然是創業日志,那就應該真實記錄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哪怕是失敗,也應該一并記錄下來,這樣的日志才有價值和意義,否則以后回頭來看,滿篇都是好的事情,完全沒有過程中的艱辛和困難,那也挺沒意思的哈!所以,這篇日志就是不顧后果的給我們的好吃嘴朋友們公布:
豪蝦傳要深度研究蟹這個食材了哈!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