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的餐飲案例中,經常遇到這樣一個矛盾:想進入餐飲行業的老板,總是想把師傅的味道掌握在自己手里,給自己找個心理安慰,求個心理踏實,為此,不惜巨資花高價去買配方,或者是購買所謂的技術;擁有技術的師傅,又總是防著自己的技術被偷走,以免到時被掃地出門,最終各懷鬼胎,合作中處處針芒相對。
根據我所接觸和了解的情況,餐飲行業里面,85%左右的餐廳,老板和師傅之間都存在類似互相不信任和互相防備的情況,老板因此覺得非常痛苦,感覺處處不安全,但實際上,這才是常態,既然這么多餐廳都是這樣,說明它才是“主流”和“常態”,甚至說明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合理在什么地方?捫心自問,當你真正掌握了烹飪方法和秘訣后,你以后還會像沒有掌握時那樣對師傅心存顧慮么?很多人都不會,人心都是不滿足的,你解決了技術問題,就還會有其他很多問題,對于你來說,技術問題只是餐飲經營中一個環節,但,這確實師傅吃飯賺錢的全部依靠,一旦人家全部交給你,那人家拿什么自保呢?
別說自己人品好,在商業領域,最不可靠的就是人品,也別拿商業上的風云人物舉例,最近幾年全球最成功的企業,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就是非常典型的反面教材:他身邊的合作伙伴和曾經的同事在各種場合都明確表明此人人品極差,而且唯“有用論”——你沒用,就會毫不留情的踢出局。
師傅一旦把“最有用”的東西給了你,那你完全可能因為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對師傅產生強烈不滿,并因此認為他沒用而嫌棄,甚至最后肆無忌憚的把人家攆走,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比比皆是,也正是因為很多師傅因此上當受騙多了,才變得更加脆弱和現實:保護好自己的技術,才是最安全的自我保護。
因此,單就餐飲這一塊來說,我覺得廚師和老板之間,就是應該讓這種不可取代的互相被需要一直存在:廚師需要老板的眼光,資源,能力來讓他們的手藝得到發揮,并跟隨這些能干的老板賺大錢;老板需要廚師高超的烹飪技術和獨家味道的菜品,去讓自己的能力落地,接觸師傅的技術實現商業價值。
只有存在這樣相互需要的關系,彼此之間才會對合作心存顧慮和敬畏,在遇到問題時,才更愿意冷靜下來尋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即使心里再氣,再不高興,也能因為對方的不可替代性而選擇退一步,這種被迫的“委曲求全”恰好也讓很多企業順利度過一個又一個合作的險灘。
一旦失去這種被需要,那商業合作就非常危險,不排除有那種完全不被需要,也同樣不被拋棄的合作伙伴,比如純投資人,他們除了前期的資金之外,其他沒有任何付出,尤其是在企業走上正軌,有很穩定的正向現金流,對資金的需求不那么明顯,甚至出現富余資金現象時,他們就完全屬于“不被需要”的角色。
在國外,這樣以投資身份進入合作團隊的情況很普遍,事實上,中國現在在這條路上也開始步入一種很良性的循環,但畢竟起步太晚,這樣的案例和事實相對于整個國內的商業體量來說,實在太少,絕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剛創業的企業,他們很少涉及到“純投資合作伙伴”,更多的還是能力結構的合作伙伴。
單就我而言,對中國當前商業環境下的商業誠信和商業道德非常悲觀,因此,有朋友來找我咨詢關于合作伙伴的問題時,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為什么需要合作伙伴,凡是能用錢解決的盡量用錢解決,不能用錢解決的才用合作伙伴的方式來解決,我非常認同這句話,并經常分享給其他朋友。
關于商業合作伙伴,我先后寫過很多關于這個話題的文章,其他也有很多人在寫這個話題,可見它在餐飲創業上的重要性,但是老生常談也沒太多意思,因此今晚的日志就這樣,歸結起來一句話:商業合作伙伴的標準就是“相互需要”,這是根,只有相互需要,相互不可替代的合作關系,才相對更長久。
不求認同,歡迎大家有自己的意見!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