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本來會比較長,我原本計劃要旁征博引的長篇大論寫,結果一方面是回家時間太晚,再加上與美國的朋友通越洋電話,導致時間有點不夠,所以今晚的日志我們就直接說主題,其他論述性的東西,我們就留到以后再來補充說明哈,嘿嘿,朋友們不要覺得怎么文風不對頭,這還是我自己寫的!嘿嘿
OK,下面進入正題!
今天中午我與一位餐飲同行碰面,到她們家的烤魚店吃午飯,順便交流關于餐飲的一些東西,他們家搬家到現在地址已經兩年,到目前還沒有實現盈利,這讓我非常意外,追問情況下,營業處于盈虧平衡點附近,一直不舍得放棄,覺得稍微找到一個什么方法,就可以讓這里起死回生,但卻一直苦于找不到突破點。
烤魚在成都是一個很成熟的產品,據我在成都這些年的經歷,見證了烤魚這道產品所經歷的兩次興盛,第一次是以滋味烤魚為代表,當年起家于祥和里的滋味烤魚,曾經引領了成都的烤魚市場,即便是到現在,滋味烤魚也還是成都餐飲行業一塊金字招牌,很多分店都長年累月的排隊。
第二次是最近這兩年的新派烤魚,以烤匠作為其代表,他們深度迎合了新興消費人群追求消費體驗和感受的特性,在味道基礎上,疊加上了很多遠遠超出味道之上的東西,再次讓烤魚走到公眾面前,天天瘋狂派對,再次讓成都掀起一股烤魚的熱浪和風潮,幾年過去了,生意照樣異常火爆。
除了這兩家之外,成都也還有不少烤魚品牌,甚至生意都做的很不錯,甚至還有不少創新的東西,比如紙上烤魚,但不管是名氣和知名度,還是生意與人氣,都無法與這兩家想媲美:滋味烤魚開成都吃烤魚的先風,讓我們把這幾個字與烤魚做了深度的認知綁定,屬于老店老印象;烤匠則找準了市場需求,有的放矢的直擊消費者心窩。
朋友的烤魚店也已經有一定的歷史,現在面臨進退維谷的尷尬,是繼續堅守下去,期待撥云見日么?還是毅然選擇放棄,另外尋找機會再殺回來?在征求我意見時,我不敢給予肯定答復,品嘗著桌子上的烤魚和干鍋,看著菜單上的各類菜品,我第一次感到有點流汗:因為我真的給不出任何有用的建議!
要說他們家的烤魚味道和干鍋味道,雖然今天中午稍微偏咸,但是,既不算差,也沒有讓人驚艷;就餐環境來說,也是簡單而清新的風格,不好不壞;服務來說呢,店里就這么幾個人,感受不到與其他餐廳的明顯差別,因此,從各方面來看,這都是一個四平八穩的餐廳:各方面都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也沒讓人驚艷的東西。
我安慰朋友說,他們家這不是個例,事實上,現在絕大多數都屬于這種四平八穩的情況,而且,這也是餐飲的正常情況,絕大多數餐廳都擁擠在“四平八穩”的區間里,我舉例說餐廳的集合就好比一個兩頭尖,中間鼓的梭子,那些天天排隊,對生意高枕無憂的在一頭,另外一些進來就賠的底朝天的在一頭,其他餐廳,則全擠在中間。
但是,站在營銷角度,恰好是中間這部分餐廳最痛苦,因為他們找不到自己的營銷點,即便是去找一些媒體來曝光自己,但問題在于:讓別人曝光你什么呢?難道就讓那些工作人員胡編亂造么?如果是這樣的話,幾乎沒有一點效果,想要效果,就一定要找到區別于別人的亮點所在。
但環顧四周,自己與同行之間,幾乎所有東西都有重疊,幾乎找不到任何亮點:你家有的東西,別人家也有;你家能做到的味道,別人家也能做到;你有的服務,別人家甚至做的更好……,那么你靠什么在眾多的同行中凸現出來呢?千萬別拿自己人脈廣,認識的媒體多來當心理安慰:因為再多的媒體捧你,你自己沒有亮點也是白搭。
我給朋友說,一家味道不太難吃,也不太好吃的餐廳,想在營銷上有所突破,獲取眼球效應,獲得關注度的話,需要劍走偏鋒,從兩個極端下手,這不是我的經驗之談,而是分析和總結那些餐飲前輩與案例得出一個結論,當然,這些結論不具有普適性,因為它畢竟屬于“劍走偏鋒”,如果運用不好,甚至可能傷及自己,那么,是哪兩個極端?
其一,就是除了味道之外,其他方面的無限糟糕,通過其他方面的糟糕來讓原本平淡無奇的味道顯得超出水平,典型的例子是那些偏街陋巷的老管子,最開始的明婷飯點也算是一個案例,我第一次去明婷就被現場糟糕的環境所震撼了,覺得這樣破舊的地方,生意居然還能這么多,那味道必須好,否則不可能有這樣的生意,因此,在還沒有吃,我腦袋里就已經潛意識的說服自己這家味道一定不錯,最后的結論,一定是高于菜品真實水平。
這是很普遍的一個情況,但很少有人是故意這樣做的,更多的情況是無意,或者無奈之中做出這樣的效果,所謂無意,是指很多人只是正好在附近,或者這個地方成本低而選擇,并不是有意想要營銷效果而去做它(豪蝦傳撫琴店就是如此);所謂無奈,則是根本無力承租更好的地方來開展生意,只能選擇破舊的地方,以成都最低的方式謀求一口飯吃。
其二,就是除了味道之外,其他方面的無限拔高,通過其他方面的長處來讓消費者忽略味道上的平淡無奇,典型的例子是現在那些注重于環境和服務的餐廳,他們從客人到店開始,到客人離開店里,全過程所可能接觸到的所有視覺,聽覺都有意識的做了設計和安排,讓消費者在店內完全沉浸于環境本身,從而忽略掉味覺和嗅覺上的不足。
這是當前正在流行的餐飲形勢,與第一種帶有無意和無奈不一樣,這全是老板的有意為之,屬于深度研究了當前的消費者心理和消費市場環境后,做出的非常明智和優秀的選擇,既然追求極致的味道是偽命題,那么就索性追求極致的視覺和聽覺效果,只要做的不太過分,這一招基本都很奏效,尤其是對那些90后消費者,更是大受歡迎。
不管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其目的就是“通過反差求效果”,在我看來,這也是那些四平八穩的餐廳所能尋求的唯一突破口:打破自己哪兒都好,又哪兒都不太好的局面,找出可以形成反差的方面,然后盡可能將這些反差拉大,拉大到讓人有關注欲望的程度,那就可能是突破口。
當然,所謂的反差,并不一定是我上面所說的兩點,我所說的只是舉例的兩個方面,還可能有其他很多方面,比如打悲情牌:有時突然會出現一個餐飲人很悲慘的情況,比如被房東坑害之類的,在打情懷的同時捎帶悲壯,讓消費者的同情心泛濫,并進而發自內心的想要去支持他的生意,不然心里覺得過意不去……
不管什么方法,最終的結果,是為了打破四平八穩的局面,不管承認與否,一個企業進入四平八穩的階段時,也就是其最危險的時候了,稍有不慎,迎接的就是急轉直下,當然,這是針對很多大企業而言,對于絕大多數餐飲企業和餐廳來說,它的危險在于:找不到營銷宣傳的突破口,最后可能被湮沒在平淡無奇之中。
這已經成為很多餐飲老板最頭疼的問題!
繼江蘇十三香,湖北油燜大蝦,湖南口味蝦之后,第四個具有地區代表性的龍蝦味型,純正的川派麻辣味道,曾經專屬于成都豪蝦傳龍蝦館,他們借這個味道成功撬開成都的龍蝦消費市場,引出四川吃龍蝦的熱潮;現在創始人面向全國推廣四川鹵煮味道,爭取讓全國喜愛龍蝦的消費者,品嘗到地道四川風味的麻辣小龍蝦!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