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餐有料】,掌握餐飲界大事兒
原標題 | 2300平只放61個臺位,巴奴正在爭相打造“品牌教堂”? 來源 | 餐飲老板內參 歷時2年,巴奴概念餐廳亮相鄭州。該餐廳位于鄭州經三路和金水路口。這家耗資數千萬的概念餐廳,由國際著名建筑師、清華大學副教授陸軼辰設計。 他曾設計過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整體設計非常前沿,體現了“匠心與藝術”的統一。除了頂級設計師,巴奴還為了追求極致呈現,連重要建筑材料、部分燈具都從海外采買。 更“壕”的是,他們為了藝術,犧牲掉了三分之一的臺位。整個店面2300平,卻只有61套餐桌。 為什么這么做? 主要就是提升體驗感。就像樓房別墅,都是低密度一樣,減少擁擠,提供就餐的舒適度。 除了空間,景觀設計也變得更突出。 10多米挑高的玻璃幕墻,白天陽光透過幕墻沁入店內,夜晚則可一望金水路車水馬龍。 讓人震撼的是天花板上簇擁的激流造型,由數千個鉆孔鋁板排列而成,整個平面自由起伏,又猶如麥浪在天地間自由翻騰。 巴奴的做法,看起來很反常規。但是,讓藝術設計成為餐飲業新的競爭力,正在成為趨勢。 巴奴概念餐廳為這種“全沉浸式體驗”做了足夠的準備: 1、在產品層面,巴奴已經建立了強大的認知。巴奴有核心爆品“毛肚”和“菌湯”,還有繡球菌、小油條等十大“護法”產品,產品主義已經在行業、客群內深入人心。有了產品準備,“全沉浸式體驗”才有了根基和依據,而不會陷入“徒有其表”的困境。 2、在場景層面,門店從建筑材料、布局等處處都體現了“匠心與藝術”的融合。就連一桌、一椅,甚至餐盤,都體現了藝術。 △ 巴奴山水盤和新的桌椅設計 3、除此之外,巴奴也嘗試推出一些周邊產品。比如帆布包包、精致的筆記本,做工精良的水杯等產品。 在一家概念餐廳里,這些準備工作都讓巴奴的品牌不僅體驗豐富,而且更具有感知力。 未來的餐飲業,沉浸式體驗,將成為必然。 首先,一店一景模式走入困境,概念店+標準店是未來趨勢。 2012年以來,餐飲業急劇變化。隨著新餐飲崛起,“一店一景”成為新潮流。 新的門店、新形象、個性化的場景設計,成為吸引消費者的利器。 但是,進入到2018年,購物中心租金成本、裝修成本、人力成本等各項成本過高,使得“一店一景”模式走入困境。 而“品牌教堂”拉高品牌勢能,基礎門店提供優勢服務,形成了良好的協同。 未來,一所城市里,一個品牌可能只建立一家概念餐廳樹立品牌高度,建立多家標準店提供服務。 其次,企業運行周期也走到了“慢體驗”。 放眼中國餐飲市場,肯德基、麥當勞明顯比中國餐飲企業大約提前了一個周期。 2015年,當肯德基從快變慢時,中國餐飲企業整體還在“提速”。 現在,中國餐飲企業在經過了效率提速之后,也不約而同地走到了“慢體驗”上來。 第三點,從產品的儀式感,到品牌的儀式感,是中國餐飲公司化進程的必然。 以后,大店不只是空間,更重要的是基于審美的儀式感。 就像房地產業,從滿足居住和身份象征,已經成長為滿足精神文化的需要。 餐飲業越往后發展,餐廳越不應該局限在一道菜,甚至產品也不應定義成一道菜。 如同杜中兵在餐飲老板內參舉辦的中國餐飲創新大會(2018冬季峰會)上的分享: “我們的餐廳不是一道菜就OK了。從材料到地域、到歷史、到功能、到工藝、到生產、到運輸,以及到你的儲存、呈現、表達,這些所有都是你的產品故事,都是你的品牌故事。” 餐廳之中,一切皆產品,一切皆品牌,一切皆表達。 這是餐廳進化的必然,更是企業化發展的必然。 -END- 朋友,「餐有料」旨在為餐飲人提供新鮮資訊、有價值的經營案例,并聯合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輕創業促進中心、中國食文化研究會餐飲傳承委員會、餐飲青年聯盟等權威機構,提供幫扶及政策指導。同時,整合性價比高的優質資源,幫助品牌及門店提升獲客能力與美譽度。長按下方二維碼就可以免費訂閱。現在,開始我們的故事吧! 談事兒? 長按下方二維碼加料主
覺得有價值,請在下方點“好看”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
原創文章,作者:餐有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