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印良品接連布局餐飲,究竟是野路子還是正規軍?

    溫馨提示:本文約3000字,燒腦時間6.1分鐘,筷玩思維記者趙娜發于上海。

    能在MUJI Diner剛剛開業就去消費的顧客,大部分是無印良品的粉絲。

    這家代表了日式極簡風格的日雜專賣品牌在國內已經深耕多年,在最近幾年開始拓展售賣品類和業態,其中咖餐廳、書店是前陣,如今竟也大膽嘗試正餐,其于6月3日在無印良品上海淮海755店開辟出了首家餐廳MUJI Diner。

    可是,在2015年開始經營的搭配咖啡售賣的簡餐餐廳Café&Meal MUJI還沒能站穩腳跟時,就上馬正式的餐廳,無印良品是有多大底氣和自信?

    從目前來看,顧客對開業初期餐廳表現的反饋并沒有很好,有的甚至表示大失所望。

    原因就在于,對經營餐飲并不擅長的無印良品,把新餐廳開業要犯的錯通通犯了一遍。

    接待流程冗余,開業排隊管理效率低

    MUJI以性冷淡風格收獲了大量粉絲,MUJI Diner則想把餐廳做成有煙火氣的家庭風格,但從開業期間的服務來看,“冷淡”依然是餐廳表現出來的特質。

    先來看進入餐廳之后的流程。進入餐廳后,服務員會帶客人到一個桌子,放個占座的牌子后,客人在離開去點菜。

    這個實際情況與此前無印良品宣稱的并不一致。因為Cafe&Meal MUJI是全自助的就餐體驗,點餐、取食和清理餐桌都在廚房前由顧客自行完成,MUJI Diner為了區別這種冷冰冰的方式,稱要全面采用點餐制,即每桌顧客落座后,只需在座位上點餐和等菜即可。

    但事實上,午餐時段依然是自助模式,顧客落座后要把牌子放在桌上占座,自己還是要起身到柜臺點餐,并沒有服務員的服務。

    而且店內服務員數量多,卻也都忙的團團轉,效率低下且出現各種一連串的失誤。

    之前的候餐環節,也讓不少客人感到拒人千里之外。

    有顧客反映,四點多提前來排號時前面還有二十幾桌等待,被告知五點開始叫號,客人拿到號之后在附近逛街,五點一到準時排隊等候時,卻又被告知已經暫時不發號,被檔在門外,怨聲載道。

    排隊、接待流程管理的混亂,是餐廳整個運行系統內部出現混亂的外在表現。

    對于一個服務員集中在前廳的正餐餐廳,顧客卻必須占座后離桌點餐,這可以理解為,前廳服務員對點餐流程還不能勝任。

    服務員沒有能力接待,顧客只能自己點餐,這加大了人力有限的點餐區的壓力,同時也浪費了接待的服務人員的人力。

    而排隊一個多小時不能入座,如果不是商家故意造成排隊局面,就是出餐管理出了問題,一旦讓排隊就是好事變壞事,影響餐廳的形象。

    高峰時間菜品估清較多,菜品水準喜憂參半

    開業是餐廳的大事,往往都是在做足了宣傳之后的驚艷亮相。而開業前檢查干貨食品、冷藏、冷凍食品、生鮮食品備貨充足,確保開業當天完全能滿足客人需要,是必須的準備工作。

    而無印良品開業期間,顧客就經常反映部分菜品供應量少,下單后被砍單的幾率不低。

    甚至出現顧客下了三次單,都被告知一些餐品不能做的情況。這就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后廚供應不足,估清菜品沒能及時反饋到訂餐環節。

    此外,上菜順序被打亂——原本要烘焙一小時的甜品被第一個送上來;配菜不合理——拼盤里的內容和主菜的內容重復;促銷活動解釋不清晰——開業優惠的兩杯蔬果條要從微信端領券,顧客卻并沒有找到……等等這些問題,都出現在顧客的反饋當中。

    回到食物本身。MUJI Diner在食材上是下了力氣的,在家常食物的菜單中,也有高級食材如和牛;在菜品上,大盤雞和味增茄子等特色菜也贏得了一部分顧客,但從評價來看,整體而言菜色并沒有讓人驚喜。

    從菜單上看,顧客在MUJI Diner可以品嘗到新疆、日本、泰國和意大利多個地區的風味,但這幾種完全不同的菜系在烹調方法、調味用料上差異很大,也讓人懷疑大廚是否能兼顧,以及后廚的運轉效率。

    筷玩思維(www.kwthink.cn認為,MUJI Diner目前的問題集中在服務和管理,在經過開業期的磨合之后可能會有一定的改觀,但餐品本身的出品水準如果在最初就不能掌控,那之后的優化將會更加困難。

    MUJI Diner開局口碑不利,人員是根本

    MUJI Diner雖然是要做更高級的“餐廳”,但從種種跡象看來它還有簡餐的影子。因為采用分時段經營策略,午餐時間只能提供簡餐和飲料,晚餐時間才提供更為正式的餐點,讓許多顧客以為和Café&Meal MUJI是一回事。

    在空間上,MUJI Diner增設適合多人聚餐的大桌子,以及適合私人談話的小空間和沙發,讓空間看起來更像一家餐廳,但整個空間是在原先Café&Meal MUJI上重裝的,整體空間有限,讓餐廳顯得比較局促。

    最關鍵的并不是硬件,而是軟實力。

    精心改造裝修的餐廳的確看起來比簡餐餐廳更“高級”,但管理者依然是之前沒有相關餐飲行業經驗,仍在摸索之中的核心團隊。

    無印良品另一個業務MUJI Hotel酒店業務同樣是全球首次開設,但是交由合作伙伴負責運營,MUJI Diner則是無印良品中國分公司全權運營,而所有相關人員沒有任何先例可以參考。

    另一方面,這些日本籍高層對于中國的餐飲文化了解也有限,MUJI中國區總經理山本直幸直言,之前開了Café&Meal MUJI之后,顧客說我們的菜就像大學里的食堂,非常不好吃,又是冷的。對于中國人不同的飲食習慣,MUJI Diner要做改變,但目前無論套餐還是單點菜品,冷食的比例依然很大。

    MUJI Diner的底牌是什么?利潤增長點還是提升品牌帶動主業

    此次MUJI Diner是繼無印良品又一次跨界餐飲大動作,但都還處在探索階段。目前看來,餐品和服務都依托于MUJI的零售商店,數量也僅有上海和成都的幾家店。

    MUJI吸引的大部分還是無印良品忠粉前去用餐,有的人可能是專程為體驗日本文化而來,餐廳品質上的劣勢短期不會導致經營的失敗。

    但同時問題也在于:無印良品大多開在市區的商業綜合體,除了粉絲,一般消費者沒有必要像在郊區的宜家家居大賣場一樣,購物之后就近解決用餐需求,這也讓客流成為痛點,給MUJI Diner的經營帶來持續壓力。

    但僅從開業的情況看整體,MUJI Diner的餐飲管理能力并不如預想的成熟,甚至不及普通的餐廳,無印良品在餐飲領域的投入是一個怎樣的戰略地位,就是問題的關鍵。

    高品質的裝修和高客單價,以及開業排隊就餐的盛況,都讓MUJI Diner看上去變得更有吸金能力,但事實上,無印良品要借更高級的餐廳,來更好地推廣自己的高價位產品和零售門店。

    從無印良品所有的新興業態的定位就能看出,都與“店鋪”這個主業有關,比如開酒店MUJI Hotel就希望能夠推廣家具和生活雜貨,開餐廳則是為了帶動品牌餐具和食品商品的銷售。

    MUJI Diner剛剛開業后山本直幸的表態更是說明了這點。MUJI Diner不會以單獨的形式開店,再開新的店鋪的時候,如果適合開MUJI Diner才會繼續開店,也就是說,無印良品的零售商品仍是最主要的業務。

    筷玩思維認為,不作為盈利增長點的定位,注定讓MUJI Diner缺少了足夠的專注度。如果配套餐廳的表現不佳,也會讓無印良品的商品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如今跨界開餐廳的消費品牌中,無印良品算是嘗試較多、走得較快的一個,由于主業家居品牌本身的特點鮮明,餐飲品牌也天然具有個性,而提升出品水準和服務水平的問題可能還需要很大精力來解決,才能避免又成為一個只適合“拔草”的網紅餐廳。

    持續不斷為餐飲業貢獻深度硬干貨。筷玩思維于5月2日正式發布了面向餐飲上中下游產業鏈的九大配套服務,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具體查看。各種形式合作請聯系:蘇先生 15650737218(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7648.html

    (0)
    上一篇 2017年6月8日 07:37
    下一篇 2017年6月8日 09:5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