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餐飲企業王品集團在臺灣的第14個餐飲品牌開業了。
這家名叫Cook BEEF(酷必)的牛排飯門店,2月5日在臺北信義區開門迎客,而在大陸,王品去年11月才在上海剛剛推出了新的川菜品牌“GUN8辣椒”。
1993年王品牛排誕生,之后的第八年,王品才推出了新品牌“西堤牛排”,發展到2015年后王品面臨疲軟,創始人戴勝益退休,自從新掌門人、王品集團董事長陳正輝執掌以來,王品的品牌增速越來越快,目前共有17個品牌,共405家店,包含臺灣256家、中國大陸148家,以及新加坡1家。
王品的計劃非常明確:未來每年增加一到兩個子品牌。
餐飲業是傳統產業,利潤率相對比較穩定,一家成熟的品牌到市場飽和后,營收獲利會回歸正常水平約10%,這時品牌調整、增加新品牌勢在必行,而消費者對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高也是開拓新品牌的原因。
但這樣高速的拓新速度,投資和管理的風險也很大,要怎樣才能把握得住,不會越開越賠?對于已經形成品牌體系并開始加速拓店的王品,是怎樣的商業邏輯和策略,支撐著多品牌運營的順暢?又是什么促使新品牌不斷誕生并持續生長?
多品牌戰略大轉移:從“精致異國料理”到“大眾川粵中餐”
創立于1990年的王品集團,是臺灣第一大連鎖餐飲集團、上市公司。王品以西餐料理切入市場,2003年,王品集團在上海開出王品臺塑牛排的中國大陸首店,多年下來已經有中國西餐一哥之稱。
目前,其在大陸市場擁有王品牛排、西堤厚牛排、慕·法式鐵板燒、花隱日式懷石料理、石二鍋、鵝夫人港式餐廳、GUN8辣椒川菜7個品牌。
臺灣王品集團最初帶著西餐的牛排進入大陸市場,希望把好產品賣給國人,獲得了成功,之后的新品牌,也延續了這個定位,把異國的優秀品類帶到內地,經過適當改良,讓國人感受到不一樣的味道和服務。
然而口味是一個長期形成的習慣,對于大部分中國人,法式牛排、日本料理、法式鐵板燒再好吃也只是偶爾一吃,與中餐主流市場相比,西餐市場規模要小得多。
王品集團如果以西餐事業為主,發展得再好,也依然受市場規模限制,很難有中餐品牌的成長空間。
如今,王品集團已確定將中餐品牌視為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并在兩岸同步發力。在品類戰略布局上,王品集團先鎖定粵菜、川菜兩大菜系,分別布局了“鵝夫人”和“GUN8辣椒”兩個新品牌。
而多年在高端餐飲上積累的實力,一旦轉型,難免會把以往對菜品、環境和服務上的精致追求順延到新品牌中。
在第一個試水的平價中餐品牌“鵝夫人”上,這個情形就非常明顯。從選材、烹制手法、菜色呈現,到餐廳裝潢和服務,這個中檔價位的粵菜餐廳處處都透露出高級餐廳的氣質。
最大的不同是點餐方式的回歸。在“精致異國料理”的品牌組合時代,王品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所有菜單都是成套出現,沒有單點的菜肴。
而從“hot 7”、“聚北海道昆布鍋”開始,王品推出了幾個單點菜肴后,餐廳的平均客單價明顯提高,于是“原燒”、“石二鍋”等品牌也跟進新增單點菜式。
對于全部菜肴單點的“鵝夫人”,王品在定位上十分謹慎,雖然大方向是粵菜餐廳,但以燒鵝為主題,把菜品集中在這個特定領域,切口小,成功率也更高,即使單點也會集中在燒鵝上,依然是精品路線,供應鏈依然容易控制。
王品還為燒鵝料理專門研發了烹飪工具“太空烤爐”,在仿照太空的密閉環境中烘烤出的燒鵝,讓鵝夫人這家新店在2016年上海評選米其林餐廳時摘得寶貴一星。而人均百元就能享受米其林級別的大餐,高性價比也讓鵝夫人生意越來越好,分店已經開到六家。
平價品牌也有個性,瞄準90后的“平價潮牌”
品牌戰略轉型也意味著風險。
粵菜、川菜這兩個菜系占據了中餐最大的市場份額,在口味、區域接受度上受眾最廣,容易切入市場,但競爭也非常激烈。
同時,王品董事長戴勝益在2014年曾提出,王品集團平價品牌營收占比僅14.6%,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85%,平價成了之后王品的品牌戰略之一。
新創立的品牌都走平價路線,意味著市場進入門檻低,利潤低,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
為了突圍,王品的策略是主打“潮牌”概念,“吸引多元化客層、獲得最大化收益”。
去年11月23日,王品集團旗下的川菜新品牌“GUN8辣椒”在上海開出首店,一系列“滾吧XX”主張,凸顯了做年輕人川菜館的品牌定位。
向川菜發起挑戰,意味著王品真正入局平價中餐市場,而打造絕對面向90后一代消費者的品牌形象,則是王品推出新品牌的第一要務。
菜品的口味獨特、裝潢上的新潮已經不是“潮牌”的核心,好玩的概念、品牌的個性態度才是攫取90后認同的關鍵。
“GUN8辣椒”主打的三個態度分別是“GUN8負能量”常旺魚、“GUN8高跟鞋”吮指鳳爪,以及“GUN8戰爭”香辣蝦兵蛙將,這些也都是餐廳的推薦菜。
其它的如“GUN8套路”、“GUN8沖動”、“GUN8八卦”等,組成了GUN8辣椒的“十大必GUN菜”。這個來源于臺灣熱血勵志電影“翻滾吧!阿信”的餐廳名,再延伸到菜名,本身也成了一種潮的元素。
而在臺灣,最新品牌Cook BEEF酷必牛排飯,將西方牛排與東方米飯結合,分為五個口味,用大碗盛裝,同樣瞄準年輕族群。
新品牌主打簡單品項、輕餐飲、快時尚,店型空間小巧,菜單上僅有5種主食+4種單點配菜小吃,是王品各餐飲品牌中菜單最小、菜色最少的。
這個品牌既切入Fast Casual Dining市場,又搭上“跨界食尚”潮流,300~350臺幣的親民客單價,為的是吸引年輕人和上班族日常享用。
而用高端餐飲服務的經驗和態度去服務大眾消費者,這也是王品俘獲年輕人日趨挑剔品味的利器,因為在服務和管理上,王品擁有其它餐飲品牌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
“醒獅計劃”鼓勵內部創業,匯集眾人腦力和心力更易創新
多品牌戰略離不開人才。要開發一個新品牌,就需要有人帶頭創建新品牌。
在王品創始人戴勝益看來,企業內部可以有很多具有領導力的創業人才,“你假如有自己的創業點子,可以帶走一批人,這個團隊由你運作,然后給你一段時間籌備,創建一個獨立餐飲品牌,屬于王品集團麾下。”
這就是王品“醒獅計劃”的原型。為了鼓勵內部創業,避免人才流失帶來的損失,在王品,如果某個員工創建了一個新品牌,那么他就成為王品的“獅王”,出任這個品牌的總經理。
獅王就是內部創業者,通常是高層管理人員,比如達到門店副總資格,有強烈的創業愿望,但不愿在集團內被指派,公司也發現其有領導能力,就會放權讓其自己創立一個新品牌而成為獅王。
多品牌給王品集團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力和擴張力,但是,十多個品牌集中在同一行業,相互之間如何區隔,來避免因相互競爭造成品牌間的傷害、營收損失,就十分重要。
醒獅計劃成了第一道保障。因為計劃要求獅王提出的新品牌,不能與現有品牌形成同質化競爭。新品牌方案必須經過集團中常委認可才能開始實施,實施過程也有嚴格的審核條件。
獅王計劃是王品的高層人才選拔方式,也是其促進內部創業點子最終落地的機制。
為了有效統籌資源,現在獅王計劃也有一些變動,由過去一律“獅王”擔綱新創品牌、成功者提任為品牌總經理的模式,改為“組織型創業”,成立“兩岸新事業小組”,以專業分工形式由組員針對新品牌的定位、市調、產品與服務等進行研究,成熟以后由培養好的獅王負責運營。
“Cook BEEF”正是王品第一個由“獅王創業”走向“組織型創業”的餐飲品牌。Cook BEEF品牌經理陳雅寧在王品從企劃助理開始歷練,一步步升至企劃經理,如今則打破王品過去由“獅王”創業的傳統,為王品集團成立20年來最年輕的創品牌經理人。
無論是獅王計劃還是創品牌經理人制度,都是王品內部搭建的合伙人制,鼓勵內部創業,避免自己培養、訓練出來的優秀員工出去單干或者被挖墻腳,釋放其才干,挖掘其潛能,為企業所用。
這既滿足了優秀員工的發展需要,又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新生力量,而對于新品牌來說,具備豐富實干經驗、對企業文化理解更深刻的內部經理人,比外聘高管更有益于品牌的立足和成長。
結語
餐飲企業發展到多品牌階段,一般都已經歷過長期的主品牌積累,才能夠做到品牌下沉。但要運轉順暢,除了多品牌管理的構架要非常清晰,人員儲備要厚實,背后的運營體系也需要有力。
對此,王品在業界著名的標準化制度起到很大作用。
王品對每個工作環節均設定SOC(工作站檢查表)來保證運轉高效合標,從手工記錄到移動互聯網端口收集的大量的客戶信息,形成大數據來分析新店營業額,各種手段都在協助多品牌的運轉,讓王品集團在大陸成為多品牌發展的餐飲航母目標得以實現。
在臺灣,王品的多品牌戰略有些無奈的意味,而在投身大陸市場后,王品的多品牌戰略才真正變為主動出擊,更有用武之地。
更關鍵的是,在中餐餐飲日漸強勢、90后消費能力已成金礦的時代背景下,讓王品在精耕大陸市場13年后,終于迎來了最好的新品牌開拓時機。
持續不斷為餐飲業提供硬干貨。接下來,筷玩思維將換股并購2家餐飲產業服務公司,屆時,我們將具備多維度、全資源、深層次的餐飲深度服務能力。各種形式合作請聯系:蘇先生 18518677068(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