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各地海底餐廳:讓食客接近海洋是怎樣一門生意?

    春節期間不少人都選擇出門旅游,來一場“度假過年”,根據國家旅游局測算,2017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3.44億人次,公民出境旅游總量達到615萬人。

    而在各種休閑游、度假游里,餐飲消費絕對是一個重頭。

    餐飲和旅游都是體驗經濟,既能吃飯又能觀光體驗的餐廳,更是游客們行程單上必備的目的地,其中分布在世界各地海濱城市的海底餐廳,就是一個典型形態。

    旅游勝地的海底餐廳、海洋餐廳,因為工程造價和地理位置等等因素,可以算得上是體驗式餐廳里的奢侈品了。今天筷玩思維就來盤點一下國內外以“水底”、“海洋”為主題特色的餐廳,看看這些“主題餐廳中的明珠”都是怎樣定位、呈現和運轉經營的。

    馬爾代夫的海底餐廳

    馬爾代夫的海是世界各地游客的向往之地,由于獨特的地理條件,這里非常適合海底景觀,世界上最早的海底餐廳也是在這個國家誕生。

    ITHAA海底餐廳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個。

    ITHAA在當地語言中意味“珍珠”,餐廳位于印度洋港麗島海底5米,小小一間餐廳僅僅放置了六張桌子,提供成套的西式創意菜,人均消費為190英鎊。

    早在2004年2月,馬爾代夫皇冠公司向M.J莫菲公司提出需求,希望建造一家獨特的海底餐館。

    原本皇冠公司的設想是把海底餐館建成玻璃窗樣式,采用平時習慣的直面墻。后來M.J莫菲公司提出了有機玻璃通道的設計模式,也就是水族館通道的形式,這更適合直接接觸海底并且觀賞海洋生物,此方案被選為最終的樣式。

    這個總重175噸的餐館主體結構建造是在新加坡。9個月后,基本組裝好的“珍珠”才被吊至一艘遠洋駁船運往馬爾代夫。

    在85噸裝沙子壓艙物的幫助下,“珍珠”被精確地放置在打入海床4至5米深的4根鋼柱上,沉到海底并用混凝土牢牢固定。當時稱這個餐廳只有20年壽命,到現在它已經算是個老年人了。

    而在馬爾代夫,一家新的海底餐廳剛剛在去年12月開業,同時也是目前最大的海底餐廳:5.8海底餐廳(5.8 Undersea Restaurant)。

    這家餐廳位于馬爾代夫的五星島芙拉瓦麗島度假村Hurawalhi Maldives Resort的海面下,餐廳位于環礁湖海底5.8米處,因此得名“5.8海底餐廳”。

    作為迄今為止空間最大的海底餐廳,5.8海底餐廳共18米長、5米寬,但相對于普通餐廳實在是小,最多可容納8對情侶同時就餐,而這家海底餐廳同樣是由MJ Murphy公司設計。

    中東國家的海底餐廳

    自從ITHAA海底餐廳在馬爾代夫創立以來,以色列、阿聯酋等奢華旅游地已經有多家海底餐廳開出。

    位于迪拜七星級“帆船飯店”底層的海底餐廳Al Mahara,餐廳的名字意思是牡蠣殼,經營的是英式海鮮料理,一頓餐價格不菲,食物的味道見仁見智,但環境和服務可以說沒什么可挑剔。

    位于以色列南部的The Red Sea Star Underwater Restaurant,是個深入海底20英尺的餐廳。這里本身是一個廢棄了的水底觀光塔,1999年開始被改建成餐廳,但并沒有走奢華路線,而是盡可能向自然靠攏。

    餐廳共有105個座位,62個形狀不一的玻璃窗,腳下的地板是用海沙做的,天花板上布滿章魚吸盤似的凸起,海葵形狀的吊燈,珊瑚落地燈發出幽幽的光束,鐵柵欄則被設計成海草造型。

    這家餐廳可以算是最有環保意識的海底餐廳了,在餐廳開業前的4年中,經營者派出潛水員在海底搭建了鐵絲網,將一些受破壞的珊瑚礁移植過來。現在,餐廳所在水域已經成為珊瑚礁樂園。

    美國、非洲的海底餐廳

    美國田納西州的水族館餐廳Aquarium,主打“海底美食冒險之旅”,餐廳本身就像一個水族宮,各種觀景設施十分豐富,五彩斑斕的水族館景觀讓客人感覺就像是海底美人魚的宮殿一樣。

    這里提供各種魚類菜品以及各種美式餐品,所以很受美國家庭歡迎,在丹佛、科羅拉多、休斯頓、凱馬赫和德克薩斯都有分店。

    位于南非德班的CARGO HOLD“鬼船餐廳”,它的結構和裝飾都模仿當年的幽靈船“THEPAHANTOM”,那艘終結在德班的南非海岸的一個傳說的鬼船。

    這家餐廳建造在一個大型海洋公園里,整個餐廳是一艘巨大的沉船,船身大部分沉入海底,能看到各種魚群在沉船周圍游來游去。餐廳主要提供海鮮,牡蠣大餐則是招牌食物,客人可以在海底吃飯、看著名的德班大白鯊,飯后則可以到甲板上散步。

    亞洲海底餐廳

    海之味餐廳是新加坡的海底餐廳,位于S.E.A海洋館,本身不是很大,但有一整面的玻璃幕墻可以看到海洋館里最大的水族箱中,海底生物緩緩游弋,而餐廳內部特別設計的藍色色調籠讓餐廳的氣氛很濃。

    餐廳跟海洋館共用一個玻璃海景墻,在遠離水族箱的另一側,放置著一面巨大的鏡子映襯水族箱的寧靜。不過還是靠近水族箱的餐桌位更搶手,需要提前預定并有更高的最低消費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行政主廚Cat Cora是號稱“鐵娘子”的美女廚師,2005年,她成為Food Network電視節目“美國料理鐵人”里的首位女性“料理鐵人”。

    此后她的餐廳先后于美國梅西的南海岸廣場、舊金山與波士頓機場,以及迪斯尼世界開幕。Cat Cora為餐廳制定的意式菜單有兩個套餐,以清淡、簡約和健康的飲食理念為主。

    不過在海之味餐廳,一頓浪漫的午餐才人均60新元左右,并非十分奢侈,美好的用餐體驗搭配米其林級別的餐食,對于用餐者來說性價比相當高。

    國內海底餐廳

    相對于海外各式、各高檔次海底餐廳,國內這樣的業態較少,大多是和海洋館相結合,位置也多在沿海城市,如三亞、廈門、青島等地。

    三亞天房洲際海底餐廳是國內首家全海水世界的海底餐廳,位于海棠灣天房洲際度假酒店的地下,四周被一個海洋水族館縈繞。

    位于廈門的梵爾納海底世界自助餐廳,是一家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海鮮自助餐廳,內部有直徑9米圓柱水體,左右兩邊長58米的潮間帶,觀景玻璃后面就是真實的海底世界景色。

    同樣是三亞的瑞德姆海洋演藝主題自助餐廳,則是一家新開張海底餐廳,依托于海洋館的同時,俄羅斯美人魚的海底表演是其比較鮮明的特色,口碑頗佳。

    結語

    筷玩思維認為,水下餐廳、海底餐廳的形式,事實上是對當地海洋資源的一種挖掘,也是海洋經濟在餐飲領域的一種形式。

    由于海洋的可觀賞性是極具差異化的餐廳特色,餐廳的消費價格都定位較高,供應高級西餐的海底餐廳一般都會收取15%以上的稅費和服務費。從經營狀況來看,大多位于旅游目的地的海底餐廳都能收獲到持續的客流。

    國內的餐廳大多采用高級海鮮自助餐的形式來運營,和國外打造高級西餐廳的模式有所不同,但卻更適合在國內市場更大的休閑餐飲、親子餐飲的理念和需求。

    無論哪種方式,瑰麗的海底景色都是這種海底餐廳最大的賣點,大部分食客對餐食的期待并不高,甚至做好了“不是來吃味道,而是來吃環境”的心理準備。

    而一旦食物比預期的還好,食客對海底餐廳的美譽度就能顯著提升,這也可能是所有去主題型特色餐廳用餐客人共同的消費心態。

    可以看到,不僅在馬爾代夫已經有更多海底餐廳開始營業,三亞這樣的海洋城市,海洋主題的餐廳也開始不斷有新玩家進入。很快,更優質、特色的食物、更豐富的服務和娛樂形式,將成為海底餐廳之間除了“海底景象”之外最為關鍵的比拼點。對于海底餐廳的進一步發展和演變,筷玩思維將持續重點關注。

    持續不斷為餐飲業提供硬干貨,2017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筷玩思維。接下來,我們將換股并購2家餐飲產業服務公司,屆時,我們將具備多維度、全資源、深層次的餐飲深度服務能力。各種形式合作請聯系:蘇先生 18518677068(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7842.html

    (0)
    上一篇 2017年2月6日 07:54
    下一篇 2017年2月6日 09:4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