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時全天候營業模式,為何成了便利店經營常態?

    當人們想買一瓶水解渴時,大多都會走進便利店購買。相比較大型的購物商場,日常生活中,“小而美”的便利店更具備距離、時間、商品、服務等諸多方面優勢,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

    如:遠離購物商場的居民區,購物者需要駕車前往商場進行采購,商場面積大,品種繁多,消耗了購物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賬時還要忍受“大排長龍”等候之苦。

    以上種種,使得那些想購買少量商品,或想即刻滿足所需的購物者深感不便,需要一種能夠滿足購買者購買需求的小超市來填補市場空白。

    1927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南方公司首創便利店原型。1946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店,營業時間為早上7點到晚上11點,自此,“7-ELEVEN”的名字誕生。

    70年代末便利店模式登陸我國臺灣,隨后迅速發展。我國內地市場起步較晚,1995年才在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出現了一批外資背景的便利店,例如7-ELEVEN、羅森等。

    不同于其它零售業態,便利店出售更多的是“時間”。在消費者眼中,便利店往往意味著便捷的選址、延長的營業時間、一站式購買、琳瑯滿目的商品以及快速的結賬方式。

    隨著行業的發展,如今便利店幾乎都是24小時全天候營業。面對房租和全天候營業的電費、人工費等成本支出,便利店24小時全天候營業為何成了業界常態呢?

    同等成本下,24小時經營模式有利可圖

    便利店選址一般都會在人流量較大的商區或居民區,這樣地方的房租也相對較高。如何在同等成本下實現價值最大,是便利店商家首要面臨的難題。

    1)、房租價值最大化

    房租不分白天黑夜,對于店面不大的便利店來說,電費對成本的增加并不明顯,并且儲存食物的冷柜冰箱也需要24小時全天用電,保證食物的新鮮度。因此,延長營業時間就意味著更多的收入。

    2)、夜間商家不只在賣貨

    大多數商家的配送工作都會安排在半夜進行,這個時段非營業高峰期,交通相對順暢,物流效率和收貨效率也都較高。

    其次,夜間的人力用于店面整理、清潔維護,不會對顧客產生過多的干擾。

    當然,在成本分攤的同時,也會增加一定的人工費用。24小時營業,意味著在人工安排上,要實行兩班制。

    在一些治安不好的地區,晚上至少要安排2人值班,這樣每月人工就要多支付數千元。對于那些地段不好的便利店,24小時營業可能會適得其反。

    夜間銷售額與店鋪所在位置也有很大的關系。處于商圈不太差的便利店,晚上11點到早上7點的銷售額一般能占全天銷售的30%,這個時間段消費的商品毛利率也較高,這也是便利店選擇24小時經營的原因。

    24小時營業,消費者產生心理依賴

    城市化的發展讓人們的夜生活逐漸豐富起來,尤其是南方城市,12點之后再去吃個夜宵不足為奇。酒吧、夜店的流行,出現了大量夜間上班的人員,消費的需求也漸漸增多。

    便利店的經營面積一般在100-150平米,這樣的空間不可能容納太多的顧客。能否吸引顧客頻繁來店,塑造“便利”的形象是成功的關鍵。

    通常對于消費者來說,熟悉一家便利店的環境之后,不會輕易嘗試新的便利店,因此,便利店需要盡早成為顧客的第一選擇。24小時便利店可以滿足消費者隨時消費的需求,如果這種需求可以在一家便利店滿足,便會讓消費者產生心理依賴,很少會再去尋找新的便利店。

    據筷玩思維了解,在居民區的店鋪晚間的人流量會占到全天人流量的60%以上。24小時營業可以滿足這些居民的購物需求,提升店鋪的銷售額。

    便利店其實也在默默的改變著消費者的生活習慣。

    在沒有便利店時,消費者可能很少產生半夜購物的欲望。例如,一些夜間工作者,半夜饑餓時往往會選擇暫時忍受,或者提前預備好食物。如果周圍有個便利店,可能會選擇半夜買個夜宵,順便把早餐也一起買回來。

    在遇到朋友來家里聚會,中途食物、飲品不夠的情況下,也都會選擇在便利店解決。

    早期,7-11最開始在日本時,經營時間為早上7點至晚上11點。后來發現經常有一些消費者,在開店之前就已經站在門口等候,晚上11點閉店之前也會突然增加很多消費者。

    根據這種需求現象,一些店鋪開始嘗試24小時營業,由于業績不錯,便形成便利店24小時的營業模式。

    競爭加劇,逐漸讓24小時經營成為業界常態

    隨著便利店越來越能滿足消費者便捷、快速的消費需求,7-11、快客便利、美宜佳、可的kedi、羅森、全家等便利店品牌也逐漸增多,行業之間競爭激烈程度開始加劇。

    便利店經營時間越長,越容易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品牌意識,延長經營時間也成了便利店品牌之間競爭的著眼點。

    打個比方:如果所有便利店都是夜晚21點關店,A便利店發現有小部分顧客會在夜間21到22點有購物需求,于是把關店時間推遲1小時。

    雖然這1個小時的營業額不足以支撐同時段的成本支出,但是因為只有A一家便利店在這一時間段營業,久而久之,在此時間段有購物需求的顧客會習慣在A便利店購物。這種習慣會導致顧客在白天也更傾向于到A便利店購物。A便利店便有了競爭優勢。

    處于競爭中的其它便利店為了客戶不流失,也會陸續延遲關店時間。A便利店的優勢不再存在,便有理由把關店時間再往后推遲,以爭取到有更晚時間購物需求的顧客,其它便利店也會跟進,其結果就是每家便利店都通宵營業。

    但并非每家便利店都適合24小時全天候營業,在考慮延長營業時間時,經營者也需要考察周邊是否有KTV、網吧等這些營業時間較晚的場所。同時,如果店鋪在城中村、大型社區內,周邊居住了大量夜班工作人員,便利店選擇24小時全天營業,才能有利可圖 。

    互聯網便捷化管理,有利于便利店24小時經營

    便利店是一個極度依賴門店規模、后臺信息系統、物流配送體系的業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便利店的管理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收銀、貨物信息等系統。

    互聯網+便利店的經營模式,讓管理更加便捷。

    所謂“互聯網+便利店”,即傳統便利店與互聯網相互結合,利用互聯網思維,借助互聯網技術,對傳統便利店資源進行線上線下整合。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進行下單,便利店會送貨上門,滿足消費者快捷的購物需求。

    在管理上,便利店通過互聯網把所有的支付、物流、便民措施集合在一起,將一個30平米的便利店打造成一個綜合型的生活服務平臺,有的便利店還提供繳費、復印打印、快遞等周到細致的服務。

    在門店地址人流量不大的情況下,經營者也可以采用全自動售賣經營的模式,減少便利店人工成本。

    如今,為了迎合消費者需求,便利店也開始經營餐飲,不斷拓寬便民業務為便利店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24小時全天候營業的模式也普遍被商家接受。

    但在行業形勢利好的背景下,24小時的經營模式已不具備優勢,便利店還是要在差異化經營方面多下功夫,突出具備自身屬性的核心競爭力,讓顧客形成消費依賴。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報名參加筷玩思維《2016年度餐飲品牌與資本高峰論壇》

    PS:筷玩思維專注和深挖吃喝玩樂完整消費產業鏈。目前筷玩思維單篇文章全網分發平均PV已破10萬歡迎創業者自薦或推薦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上的精英企業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7978.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0月21日 07:43
    下一篇 2016年10月21日 10:4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