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品牌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失敗的原因卻絕對逃不過我這10條,做品牌的同學,請自己,自行認真對照,看看自己的品牌到底是如何失敗的。
?
以下,就是我研究了1000個品牌以后,總結的10條新品牌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希望enjoy。
?
陷于產品自嗨,而忽略用戶需求
?
這個其實,在我的22條軍規這篇文章里表達過,就是所謂自負型創始人。
?
自負型創始人思維陷于封閉系統,既不關心產品解決什么真正的問題,又讓思考流于表面。
?
舉個典型的例子,總是覺得是用戶不懂自己,總覺得用戶不識貨,全是用戶的錯,而不是自己的產品到底解決啥問題。
?
常見的口頭禪就是,我產品采用了XX技術,代表了先進的XX。我這個技術太牛了。
?
永遠不關心用戶想要什么,而陷于產品自嗨之中。
?
這種癥狀的另一種表現是,看不起其他任何競爭產品,對對方產品顯性優勢視而不見,對用戶善意的提醒缺陷視而不見,陷入于自嗨。
?
這么說吧,覺得自己產品哪兒都好,除了用戶不買不復購以外。覺得別人的產品哪兒都不好,除了用戶一直買對手產品以外。浮夸吹自己的數據,但是就是不敢面對消費者評價與真實數據。
?
只要是這么做的品牌創始人,要么只有兩種結局,一種你真的是馬斯克,一種就是公司消失到歷史長河都不知道你來過。
?
不過這么多年來看,我認識的朋友里好像并沒有馬斯克和喬布斯,反而能讓我出小敗局的案例越來越多。
?
自嗨產品的本質是創始人的心理問題,叫做我只要我覺得,我不要消費者覺得,甚至還有人愚蠢的喊出了我可以創造消費者需求。
?
需求從來不會創造出來,需求只可以被發掘,如果連這點常識沒有,而癡心妄想教育消費者,最后就會跌的頭破血流。
死于股權糾紛,忽略企業管理
?
?
選錯賽道,進入無論如何努力
也做不起的失敗困境
?
消費品中間是有好賽道和錯誤賽道之分的,為了防止傷害到一些品牌,我就不舉例子來說哪些是錯誤的賽道了。
?
明明團隊很好,明明產品很好,可是增長總是不盡如人意,那你可能需要注意了,這只不過是因為你可能誤入了一個鹽堿地賽道,或者你定位了一個太小的市場。
?
生意當然并不分大小,但是生意卻可以分強弱,所以選擇了一個鹽堿地賽道的結局可能是,無論怎么努力,你也無法成功。
?
這些賽道是顯而易見的一些品類,顯而易見的一些賽道,這些賽道都有鮮明的制造業特點,出現一個強品牌的趨勢是非常低的。
?
急功近利,在賺短線錢還是
長遠品牌的錢之間搖擺不定而死
?
這是我總結的第4個失敗的原因。我最近和一個品牌創始人交流的時候,聽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
有一個早期品牌的創始人,之前由于自己的品牌現金流很好,并沒有想要拿融資。
?
這個時候,有一個投資人想要投資這個品牌,然后建議她拿投資的人錢,而這個建議出發點在于,如果是自己的錢創業,容易過度開始追求現金流轉正,而忽略了品牌在早期其實需要長遠的投入的,長遠投入才能形成品牌的資產,品牌資產才是品牌最有價值的一部分。
?
這個給我很大的啟發,為什么有些品牌一直是貨,而不是品牌?
?
原因就在于沒有累積自己核心的品牌資產,品牌是顧客信任的總的儲蓄價值的集合,是要像銀行一樣需要長期累積的。
死于流量饑渴癥
?
這是一種更加常見的死法,整天眼睛里就是怎么搞流量,好像只要投了流量就會做品牌了。
?
所以,整天張嘴閉嘴有沒有流量紅利,總想著去占便宜,發大財,這就是一種賺快錢思維。
?
抖音平臺上,一口氣投掉10個億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流量就像水一樣風過無痕,無聲無息。
?
比流量更加重要的是,一個品牌是否解決了社會的痛點,是否解決了顧客的痛點,是否解決了自己的痛點,是否解決了行業的痛點。不解決這四大痛點,就不會有復購,沒有復購的品牌則毫無忠誠度。
?
歸根結底,所有的產品都要回歸到解決問題上,而不是光靠流量,只靠流量的品牌,好像都沒能走到最后一步。
?
亂用咨詢公司,
整天品牌主張變來變去
?
很多品牌迷信創新,看到新的概念,新的思維,恨不得下一秒就馬上學會了,IPO了。
?
這都是妄念過多造成的。就是不敢自己的體質,不看自己的實際情況,覺得所有的猛藥都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
典型的特征就是,喜歡亂用各種咨詢公司,愛亂請教人,一聽這個說好,馬上開始變革。
?
明天又聽了一個新方法,馬上試驗,總是定不住。所以一種過度愛學習,而輕實踐。一種是極度不學習,只沉迷自我世界,兩種極端都要不得。
?
回到一個品牌來說,品牌主張定住以后,其實特別簡單了,只需要反復,重復就好。
?
很多人忽略這一點,這就像吃藥打針一樣,一個藥產生效果,必須要讓藥劑量達到一定的成果才能堆積藥量,有效果,而不是一個藥沒效果,總想著馬上換個新藥。
?
這種結果只能讓自己的病越來越嚴重。
?
盲目迷信資源,
總覺得抱個大腿就能發財
?
見過純資源型創業者,整天口頭禪就是,我又弄了一個資源,我又找到某某地的一個資源。
?
這種就是盲目迷信資源型的創業者,總覺得資源解決一切,而忘記了創業的初心與起點。
?
這種類型創業者熱衷于文山會海,總喜歡去各種大場面,大活動,覺得擁有資源,就是擁有一切。
?
這實際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打法,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打法。
?
如果擁有資源,就以為擁有一切,這是一種幻覺,靠幻覺顯然是做不好品牌的。
資本饑渴癥,
認為燒錢可以燒出一個品牌
?
由于很多投資機構過度于追求品牌的GMV,導致品牌不追求沉淀品牌資產,而只是單純的追求銷售額。
?
沒有復購的銷售額,就是一個無底洞,當你推廣的越多,你也就死去的越快。
?
而又為了迎合資本的數據,為了能和競品的競爭,你又不得不去花時間去融資更多的錢。
?
為了有資本,需要有好數據,為了有好數據,需要花更多錢買流量。據我的了解,有幾個所謂現在當紅的新品牌正走在這條危險的道路之上。
?
如果只是這樣的惡性循環,可能意味著一件事,你已經走在一條危險道路之上,懸崖勒馬,回頭是案吧。
?
這就是我總結的新品牌失敗原因,你認為還有哪些也可以告訴我。
?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