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家門店,日賣5萬個,肉夾饃3.0版本來襲!

    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依

    肉夾饃,無疑是這兩年餐飲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品類之一。

    目前,肉夾饃市場可以細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西少爺、梁喜娃等為代表的潼關肉夾饃,另一類則是更為傳統的白吉饃肉夾饃。

    在白吉饃肉夾饃領域里的領軍者,當屬西安古城樊氏肉夾饃。

    十幾年前,他們就學習麥肯模式,第一次將肉夾饃做成了快餐店的模式,是西安肉夾饃制作技術標準的制定者;

    在今天肉夾饃品類大爆發的時代,他們又一次升級迭代出3.0版本,首次將肉夾饃零售化,進化出餐飲+便利店的模式,如今已經在全國開出360多家門店,日賣5萬個肉夾饃。

    近日,職業餐飲網的記者就前往西安,采訪了古城樊氏的管理團隊。

    (古城樊氏供應鏈總經理周建祥)

    十年前就學習麥肯,首創將肉夾饃快餐化

    如今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肉夾饃快餐店,但,實際上這種模式早在十幾年前就出現了,幕后操盤手就是現如今古城樊氏的管理團隊。

    周建祥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在十幾年前就開始研究肉夾饃。

    “當時西安市場上,肉夾饃還多以街邊小推車、夫妻店的形式為主。所以,我們認為要想有足夠的競爭力的話,一定做品牌。于是,我們就學習麥當勞和肯德基,是第一個將肉夾饃快餐化的品牌。“周建祥說。

    升級迭代出3.0版本,單店日賣1500個肉夾饃

    在2013年前后,西少爺等品牌的出現,肉夾饃這一品類開始在市場上迎來大爆發,全國出現了10萬多家肉夾饃店,光在西安能叫得上名字的也有400多家。

    在這種情況之下,古城樊氏管理團隊在原有的快餐店模式上進行升級,迭代出了如今的古城樊氏,肉夾饃3.0版本,讓效率先行,單店日賣1500個肉夾饃,并且在4年間開出360多家門店。

    模式上

    餐飲+便利店,將肉夾饃零售化

    想把產品賣向全國,對于傳統餐飲人來說,只能一家一家的去開線下店,靠盡可能多的門店數,來覆蓋盡可能大的區域。但是,現在餐飲行業店鋪經營成本越來越高,想要保持比較快的復制速度,又要能保證穩定的營收,真的是難上加難。

    那么,有沒有一種模式,既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把產品賣向全國,迅速擴大品牌影響力,又不用承擔高額的門店運營成本呢?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古城樊氏推出的“餐飲+便利店”模式,就是最好的案例。

    這兩年里,古城樊氏團隊一直在尋求和便利店之間的合作,將肉夾饃零售化。

    “肉夾饃是自帶便捷屬性的,可以說是天生的零售形態,而之所以選擇便利店,則是因為便利店本身就有一個單獨的熟食區域,兩者可以進行完美的結合。”

    今年,古城樊氏已經和唐久便利達成了戰略合作,在唐久便利新開店內開設古城樊氏肉夾饃售賣檔口,開始試運行餐飲+便利模式,目前試驗門店餐飲日銷售貢獻超過2500元。

    產品上

    1、刪減產品,只設20個SKU

    這幾年,古城樊氏在產品線上一直都是做減法,聚焦肉夾饃,將所有與之不匹配的產品都砍掉了。

    “原來我們150平米的店,大概有近80道產品,當時也沒有做市場調查,就胡亂加產品,炒飯、蓋飯等等,產品線很雜。后來發現,越冗雜的產品線,成本就越高,效率也上不去。”殷龍說道。

    意識到這一問題之后,古城樊氏的管理團隊就開始刪減產品,圍繞肉夾饃打造更加聚焦的產品線,把類似于炒飯、蓋飯等產品全部砍掉,只保留能夠和肉夾饃搭配的湯粉類、涼皮類的產品。

    經過刪減之后,目前,古城樊氏最小的門店是15平米,SKU不超過15個,最大的店100平米,SKU20個左右,已經是一個非常精簡的狀態。

    “作為快餐來說,快就是第一核心要義,想要提高效率,就必須要精簡產品,后來我們發現,產品少了,效率更高了,門店面積縮小,也更容易復制,開店速度也越快,同時,越聚集,越能夠占領顧客心智,顧客越記得住。”

    2、一個小技巧,研發出無渣肉夾饃

    臘汁肉夾饃是肉夾饃種類里最傳統和最為知名,一般的肉夾饃店里都會有。

    但是,臘汁肉夾饃在制作過程中有一個難點,由于臘汁肉煮制的時間比較長,口感很容易就變柴了,吃進嘴里會有肉渣的感覺,非常影響口感。

    為了克服這個難點,古城樊氏的團隊在臘汁肉上下了足夠的功夫,終于發現,既能保證臘汁肉外觀形不散,又能實現入口即化的軟糯口感,其實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技巧即可。

    周建祥說:“一般我們在處理肉的時候,都喜歡先用水把肉泡上一段時間,這樣就把肉里面的血水都泡出來了,可能在心里上覺得更干凈了,但是這么做,會讓肉質變柴,所以,我們在處理肉的時候,就將這個環節去掉了,改為用水沖洗。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步驟上的改變,但是,能夠很好的防止肉質變硬變柴,在產品口感上是有一個質的提升。”

    看上去這個小技巧并不難,但是這卻恰恰是很多人都很容易忽略的點。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這么一個工藝流程的改進,古城樊氏肉夾饃口感既軟綿又不缺嚼勁,而且真正實現了“無渣”化。

    3、原創魚肉夾饃,根據不同地域、商圈研發產品

    除了傳統的臘汁肉夾饃之外,這幾年,古城樊氏在肉夾饃的口味上,進行不斷的創新,而除了比較常見的雞肉、牛肉夾饃之外,古城樊氏還原創了魚肉夾饃。

    “因為南方盛產水產,魚肉更是常見的食材,所以我們就決定推出魚肉肉夾饃,市場反饋很好,而在北方市場上,牛肉肉夾饃則賣的更好。”

    不僅如此,古城樊氏的市場細分,甚至已經細化到了商圈屬性,比如在一些高端商圈的古城樊氏的門店里,會發現鮑魚肉夾饃。

    “傳統的肉夾饃就是臘汁肉夾饃,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一定是要保留的,但是想要走的更加長遠,還是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新,而且肉夾饃的優勢就在于,可以和不同的食材來進行組合和搭配,想象空間很大。”

    4、用好食材,并在門店和包裝上宣傳,建立信任

    “以前,我就聽身邊的朋友說過,從來不吃肉夾饃,因為不知道里邊夾的到底是什么肉。”周建祥意識到,對于食材的顧慮是肉夾饃最大的一個痛點,于是就開始在原材料上發力。

    做好一個肉夾饃肉最關鍵的原材料就是面粉和豬肉。

    首先從面粉上來說,古城樊氏用的是主打零添加的一加一的面粉,有兩個原因,一是看中主打零添加,二是有大品牌來做信任背書。

    除此之外,在大部分做肉夾饃使用的是用飼料豬肉的時候,古城樊氏用的是土豬肉。

    周建祥說:“一般飼料豬7、8個月就可以出欄了,肉質松散,煮上2個小時就能熟,而我們選用的土豬肉,至少需要一年才出欄,肉質更加緊致,需要煮制11個小時,從成本上來說,每公斤要高出3塊錢。”

    并且在門店和肉夾饃的包裝袋上,都打上了關于食材的相關文案,利用這種方式來打消顧客對食品安全的顧慮。

    (在古城樊氏的門店,顧客一進到門店,就能看見關于土豬肉和面粉的文案。)

    (在肉夾饃的包裝袋上,同樣是打上了關于食材的相關文案,利用這種方式來打消顧客對食品安全的顧慮。)

    效率上

    1、A+B組合模式,1分鐘出一份餐

    傳統的肉夾饃店走的是“前店后廠”的模式,門店除了前廳之外,后廚就是一個小型工廠,幾乎所有的生產步驟都在門店完成,這樣導致前端模式太重,門店面積比較大,人工成本高,效率低。

    而古城樊氏采取的是A+B的組合模式,把和面、烤饃、煮制臘汁肉等環節,都放到了后端中央工廠,然后半成品配送至門店,在門店只需要完成組合即可,這樣在1分鐘之內就能出一份餐,7-8分鐘之內顧客就用完餐。

    這樣前端的門店就相當于一個零售店,面積更小,模式更輕,目前古城樊氏最小的店只有15平。

    “很多人說,現和面、現烤出來的肉夾饃味道更好,在我看來,這種模式太重了,也不好標準化,我們做快餐,效率就是至關重要的。“

    2、設備迭代到第六代,產量增加5倍

    傳統肉夾饃店都是用炭火烤饃,并且需要配備一到兩個經驗豐富的烤饃師傅,因為火候不好掌控,一不小心就容易烤糊了,這種純手工操作,很難標準化,一個熟練的烤饃師傅一天制作饃的上限是400個,產量非常有限。

    而古城樊氏的團隊很早就開始研發電烤設備,來打破人工制作的上限, 如今已經更新迭代到第六代,在效率上,原來一個小時產量是60個饃,如今一個小時能產300個饃,提升了5倍。

    職業餐飲網小結:

    十年前,他們學習麥肯模式,第一次將肉夾饃快餐化,十年后,他們又再一次迭代出肉夾饃3.0版本,將肉夾饃零售化,再一次引領整個行業的升級。

    就像周建祥說的那樣,“目前,肉夾饃門店全國總數量在10萬家左右,但是,未標準化的占95%以上,未來誰的模式更輕、做的更精細、效率更高、更懂品牌,誰就能把握住市場機遇,更快速占領市場。”

    (本文作者王依,微信WYbeijing13,如對文章有探討,請加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5495.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2月15日 22:30
    下一篇 2017年12月15日 22:4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