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甘志凌(GZL345678)
有一次,我們到一家餐飲企業輔導KSF薪酬績效方案落地,和店長溝通人手的問題,店長說現在共有17個包間,服務員還差2個人,目前人手不足。
在我們項目的最后一天(8月30日),我們和店長交流了她自己的薪酬績效方案,并和她確認從9月1日開始執行,結果她提出服務員張某明天就要強制調休。
老板:“為什么?”
店長:“因為張某平時服務態度就不好、工作又不積極,我早就想把他辭退了,現在我有了人創績效的指標,我必須馬上處理他,因為方案明天就要執行了。”
老板:“你不是一直說人手不夠嗎?如果張某不在了,工作能順利安排嗎?”
店長:“陳總,你放心,我已經想好了,員工休息從1天暫時改為半天,飯點高峰期我讓辦公室員工、洗碗阿姨也來幫忙傳菜,沒問題的。”
事后,老板跟我說:“店長在餐廳快10年了,第一次主動說要辭退不合格的員工。張某在我們餐廳也干了2年多,以前從來沒聽她說過。”
老板表示自己的心情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店長終于開始有擔當了,憂的是張某這樣的員工居然在餐廳消極工作了2年多,店長卻一直沒有提出要勸退他。
很多餐廳店長采用固定薪酬或底薪+提成的工資,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1、 固定薪酬帶來的結果
店長沒有方向:因為是固定工資,店長大部分時間只是做事,卻不知道為什么結果負責。
店長沒有動力:因為是固定工資,多勞不能多得、多做明年壓力更大,所以“差不多”就行。
店長沒有壓力:因為是固定工資,每月收入雷打不動,利益沒有壓力,工作壓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2、底薪+提成帶來的結果
眼里只有業績:所有的焦點都在業績上,其它方面就很容易問題。
不斷要求增加人手:希望有更多的員工來工作以達到提升服務、增加業績想法,但結果往往是1個和尚挑水喝、2個和尚抬水喝,3個和尚沒水喝。
不斷要求增加投入:總以競爭對手投入為由,想辦法讓公司投入各種資源,名為打擊競爭對手,實際是為了方便增加自己的業績,結果公司投入產出比非常低。
店長薪酬績效示例
店長不僅是管理者,更應該是經營者
店長作為一家餐廳的負責人,應該像老板一樣的思維來經營餐廳,這才是最好的方式,想想老板開辦餐廳最終想要的結果是什么?
答案是——利潤!
利潤=銷售-成本-費用,很多人以為有了銷售就有了利潤,其實這是不靠譜的,實質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的不僅僅是利潤,而就是績效!
何謂績效?
績:成績、業績
效:成效、效益
績效是企業最終追求的結果,如果用數據來表達,最接近的就是利潤。
所以,要想績效高,就得進行績效管理,那么績效管理到底管什么呢?
一個餐廳的績效管理至少管理以下6效
1、人效:餐廳屬于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很需要員工來創造價值和產出,但是如果不評估每一個員工的產出,員工就有可能成為企業的負債,而非資產;
2、產效:做哪一種類型的餐廳,會有不同的盈利方式、經營模式也將有所區別,這是需要企業是分析和定位的;
3、坪效:做餐廳就需要有場地,到底開在哪個位置、用多大的場地,這和產品的定位及定價有關,如果盲目選址,結果就是拖著重重的成本前進,虧本的風險非常大;
4、品效:餐廳需要不斷地研發各種菜品,引進各種產品來保障客戶需求和企業利潤增長;
5、客效:顧客是一家餐廳存亡的唯一決定人,企業要盈利又不能損失顧客的利益,就得關注顧客的滿意度,收集每一個顧客的反饋和意見,以保證持續有效;
6、財效:股東投入資金經營餐廳,肯定要有回報率,所以在經營管理中,還要為股東利益著想,保障股東的投資回報率。
六效合一=績效管理。沒有績效管理,3個人干1個人的活,還說忙不過來。
沒有績效管理,就談不上管理。
記住:企業一切的經營活動,最終都是為了績效。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