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大多數餐廳都逃不過“三月魔咒”,開店三個月就倒閉?

    餐廳火不火不是看開業,而是看開業后的三個月。為啥呢?因為三個月后營銷優惠活動結束,嘗鮮好奇的顧客減少了,就看口碑和回頭客了。“三個月”是很多餐廳必須要度過的一個坎。那么倒閉的餐廳,大部分又是夭折在哪個坎里頭了?

    1

    分不清輕重:營銷>菜品

    在過去,不少餐飲人秉承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紅餐廳的不斷出現,節節高歌,讓傳統的餐飲人也坐不住了,他們的心態開始動搖,整個行業都整個行業被引導走向“營銷為王”的方向。

    但實際上,這些“重”營銷,“輕”產品的餐飲品牌都火不了太久,甚至存活的時間都非常短暫,曾經如日中天的黃太吉,已然面臨著大批門店關閉的窘境。實際上,菜品才是最重要的,要以菜品為根本,再輔以營銷手段加以推廣,方能客似云來。

    2

    多≠好

    不少新任餐廳老板總會陷入到這種誤區,提供眾多的菜品,讓顧客選擇,滿足所有顧客們的需求,于是一張小小的菜單上硬生生擠上了幾百道菜品,可結果是很大一部分菜品幾乎處于0出單狀況,而且讓顧客的“選擇困難癥”更嚴重了。

    提供眾多菜品,一方面會給成本帶來極大的壓力,要保證每天都有新鮮的食材準備著,賣不出去的話這得多浪費,另外一方面,完全沒有考慮到受眾群體的需求,顧客們面對著眾多的菜品,眼花繚亂,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到底哪一個才是餐廳最好的出品,只能靠猜。猜對了,吃了感覺還不錯,皆大歡喜,期待下次再點些其他的,猜錯了,那就是“什么店啊,這么難吃,下次再也不來了”。

    這就要求餐館學會做“減法”,讓識別度高,區隔明顯,場景適合,好吃,易于傳播的產品作為主打核心,圍繞其進行搭配菜品和其他特色產品下功夫,現在也越來越流行“小而美”的品牌,比如主打西北菜的西貝,聚集單品的重慶小面等。

    3

    作繭自縛的“惡循環”

    任何一家餐館都會有淡季和旺季的存在,當生意不好時,有些餐廳老板就開始急了,一系列的促銷降價,各種節流手段的推出,結果往往是陷入惡循環:想著用次等原料代替上好原料、把分量最小的菜賣到最高的價錢、精簡員工、減少服務。這樣的做法,確實“節流”,但是直接扼殺了“開源”,恰恰把原來還有希望生還的餐廳,直接推進死亡的境地。

    如果想讓餐館出現轉機,餐飲老板就應該客人越少,越是舍得投入,不一定是要砸錢,可以轉變一下思維方式,例如斟酌一下擺盤,往精致方向靠。把產品做好、服務周到,即使來一位客人,也讓他保證下次再想來。

    開餐廳從來不是一項簡單輕松的事業,從正式營業開始,便注定了將要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與麻煩,只有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的汲取教訓,總結經驗,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避免下次再犯,這樣才能將餐廳做大做久。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7944.html

    (0)
    上一篇 2017年5月12日 21:34
    下一篇 2017年5月12日 22:4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