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家庭火鍋’,疫情以來,營收勢如破竹,增長400%;目前已經開出4000家店,定下了年底營收60億的小目標;不到1年時間,累計融資近9億元!”在餐飲企業都試圖打破堂食、外賣“天花板”,想創新卻找不到門路的時候,他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賽道,瞄準“家庭”的生意,做“家庭火鍋”!原“柔時小板凳火鍋”創始人楊明超,打造出的火鍋食材零售超市——鍋圈食匯!這也是職業餐飲網繼分析紫光園、紫燕百味雞之后,再一次為大家分享成功拿下“家庭餐桌”的案例!說起鍋圈創始人楊明超,也不是一帆風順,多次創業,遇到不少彎路和瓶頸!1998年開始,他嘗試多個餐飲項目都沒什么水花,直到2006年的啤酒花園大排檔才出了點成績,在鄭州開出17家店!但是漸漸的他發現大排檔冬天客流無法突破,就決定轉行賣火鍋!于是2013年,楊明超開始著手開火鍋店,取名柔時小板凳火鍋,那時針對80、90的懷舊復古風一下就引爆了市場,甚至引發了鄭州火鍋的井噴式增長!慢慢的他又發現火鍋市場競爭太強,模仿者太多,于是把重心轉移到火鍋外賣,沒想到生意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7年,第一家鍋圈在鄭州開業,他才找到新的方向,賣火鍋食材,主要鎖定“家庭火鍋”!傳統的開店思維都是把顧客引到店里來吃,但是它是怎么發現“在家吃火鍋”這個市場的呢? 1、火鍋外賣找不到突破口,走投無路才發現“家庭火鍋”市場!在做火鍋生意時,楊明超發現一個問題:外賣火鍋品質無法保證,所以一直不溫不火!“我們做火鍋的都知道,外賣的中間商太多,為了保證利潤可能外賣和堂食的底料都不一樣,品質沒法保證,質量不如堂食還很貴,無法帶給顧客新的價值!”基于這一點楊明超想:火鍋的市場占餐飲賽道的五分之一,市場夠大那么消費場景也就變多了,是不是可以專門開一個火鍋食材店,拿下“家庭火鍋”這個市場呢?于是2015年團隊開始計劃,2017年第一家鍋圈食匯才在鄭州落地!第一家鄭州模型店開啟之后,生意特別好,但是鍋圈食匯并沒有著急進入一線城市,而是自己定位“鄉鎮”,先從二三線小城市下手!
(1)一線城市聚餐屬性強,不管是朋友小聚還是商務聚餐,門店都是首選,在家吃火鍋的場景比較少!所以率先進入一線城市不夠“理智”。
(2)小城市出去吃一頓火鍋動輒人均100的消費水平,對于二線城市來講不是高頻消費,就更有在家吃火鍋的理由了!
由于鄭州位于中原,既是鍋圈的發源地也是主戰場!因此鍋圈食匯在策略上,先拿下鄭州以及周邊的二線城市,再向一線逐步圍攻,現在已經開出近4000家門店了!3、讓顧客“一站式”買齊火鍋食材,一年光鍋就賣70萬個!開店策略是一方面,真正能形成連鎖擴張,重中之重還是解決以往家庭火鍋的痛點!先在網上“挑花眼”的買火鍋底料、香油、干碟,之后再去菜市場買新鮮的蔬菜、去肉鋪賣肉,很多菜市場還買不到毛肚、黃喉、鴨腸等這類火鍋特色食材。回到家要擇菜、洗菜、切菜、洗碗、調制鍋底……一套流程下來,家庭火鍋的準備時間就要“小半天”,麻煩的同時需要跑很多地方才能湊成一頓火鍋!而鍋圈食匯70平米的小店,就在社區樓下,從鍋底小料到蔬菜毛肚,從新鮮牛羊肉到鍋碗瓢盆,不需要顧客跑遍菜市場、也不需要回家處理食材,直接“一站式”回家就能吃火鍋!就拿鍋具來說:一年鍋圈食匯光是電火鍋就能賣出70萬個,能救活一家小的電工廠!除了在食材上豐富便利,對標火鍋外賣,鍋圈食匯的價格也是“壓倒性”的優勢!其實以往也有不少老板看重這塊市場,賣店里的食材,但是卻還是用餐飲思維去做生意,把高昂的成本都算進去,最后失敗的占多數!而鍋圈食匯的整體商業模式就不再是“餐飲”了,而是供應鏈的生意!打造的是一個零售“小超市”,哪怕毛利微乎其微都可以開店,所以價格壓得很低!拿具體食材來說,海底撈一份土豆13元/份、鍋圈3元/份;海底撈肥牛32元/份,鍋圈17元……素菜等食材的價格比火鍋店大概低70%!價格確實是鍋圈食匯迅速開花結果的一大優勢,創始團隊也明確對外公布,今年要實現60億的營收!從4方面撬開“家庭火鍋”市場,4年開店近4000家!火鍋賽道雖然一直熱火朝天,但是外賣部分一直是不溫不火的狀態,就算是海底撈也沒有打造出“家庭火鍋”的全套方案!切準家庭火鍋的第一個要點就是:必須豐富,保證火鍋店能吃到的食材,在家也能吃到!而鍋圈目前所有產品種類加起來有220種,光是豆制品一類就有10種不同產品!楊明超:“最初我們從火鍋食材切入,尤其是冬天下雪天能賺好幾十萬,但到了夏天生意就不太好。于是,在夏天時候增加了燒烤這個門類,覆蓋小龍蝦、啤酒等各種品類。”火鍋店有的食材它都有,火鍋店沒有的燒烤、小龍蝦它也有,用“家庭火鍋”+“延展產品”,解決豐富性問題!現在吃一頓火鍋,人均100算是起步的價格,點火鍋店的外賣加上各類費用甚至還會更貴!所以鍋圈的整個價格定位很討巧,巴沙魚16元一袋、土豆3元一份,高于菜市場一點點,但是又低于火鍋店很多,抓住了“家庭火鍋”講究性價比這個“精髓”,也符合自己客群的定位!便利、豐富但是并不等于好吃,想要讓社區的居民長期復購,而不是“一錘子買賣”吃個新鮮,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好吃”的問題!而這一點,鍋圈顯然更有優勢,不僅做的是供應鏈生意,還有曾經餐飲創業背書,對于產品的把控也十分“講究”!楊明超:“火鍋外賣一直做不起來,是因為和堂食的口味、品質都相差比較多,這也是家庭火鍋必須解決的問題!”“出于對行業的了解,我們知道哪個地方的辣椒能夠做出我們要的底料味道,不僅是辣椒,用什么鍋、鍋的直徑、油溫、油的品牌等諸多細節都決定產品口味!現在鍋圈的一款“重慶老炮”的底料,味道比一些火鍋店的還成功!”所以能形成千家連鎖規模,靠的不單單是大而全,解決好吃才是復購核心!對于家庭火鍋來講,“順路”、“便利”是必要條件,如果需要動輒讓顧客跑2、3公里,或者焦急等待排隊的話,那和“家庭火鍋”就沾不上一點關系了,所以鍋圈食匯所有的選址都是在社區樓下,比菜市場還要近!楊明超:“人口基數2000人的社區就足以支撐起一家鍋圈食匯,要的就是開在顧客家門口,每天上下班路過,解決便利性,就解決一半了!”確實,現在吃火鍋已經是年輕人們的習慣,甚至一周不吃就難受,市場足夠大!而且開一家鍋圈的成本比較低,這也是它為什么能擴張近4000家的原因!‘不管是紫光園做檔口店,還是眉州東坡進超市,其實都是劍指“家庭餐桌”!這就說明“家庭餐桌”的市場是足夠大的,但是多數餐飲人卻都被餐廳那一畝三分地“局限”住,而沒有想到這個板塊。而鍋圈食匯其實就是開辟了新的市場,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套全套的家庭火鍋方案,從便利、豐富、口味、性價比四個維度去打造,也可以稱為成功打入“家庭餐桌”的一個成功案例!(本文作者孫佳瑤,微信號15204015620,如有對文章方面的探討請加作者微信號)
連鎖餐飲“毀”了地方菜?
奶茶界“拼多多”:一杯不到10塊錢的奶茶,一年賣出65億!
花千萬請明星代言,這家中式快餐品牌豪擲千金值不值?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