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十而已》里,顧佳是給許幻山吃代餐,而不是讓他一味節食,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假設歸假設,代餐這種原本屬于減肥路上的“作弊”選項,在今年夏天確實出圈了。
不管是在薇婭、羅永浩直播間力薦的王飽飽、ffit8;還是被關曉彤、吳宣儀等明星pick的Smeal、超級零;再比如和喜茶推出聯名款的Wonderlab,以及良品鋪子推出代餐子品牌“良品飛揚”,連超市里原本定位養生路線的五谷磨房也叫自己代餐……
各種“網紅”代餐不斷地出現在直播間、短視頻、以及朋友圈的推薦廣告里。短短兩月融資超上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120億元。“只吃不練”就可以達到減肥目的,代餐一下子成了風口。
但代餐品牌你真的能叫出幾個?或者說當你想要吃代餐的時候,哪個品牌最符合你的需求?這些“靈魂拷問”不止消費者難以回答,品牌商們自己也還在爭奪“第一”的路上狂奔,當前正是拿下話語權的關鍵期。
但真相是,同樣切中垂直需求和創新品類的代餐圈,并沒有“三頓半”一樣的故事。
2017年,徐怡俊的第二個創業項目宣告失敗,他開始尋覓新的目標。
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他發現,日本的代餐文化很成熟。超市便利店隨手就可買到各類代餐食物,當地女性更是會有一餐直接選擇吃代餐。雖然中國人對營養健康食品的關注度不斷增加,“減肥”更是永恒的話題,但代餐領域的國產品牌卻非常有限。
“中國的代餐市場相當于日本10年前的水平。”徐怡俊對「電商在線」說。
這一年,他創辦了初吉食品,借鑒日本的代餐品類,推出了國內少見的代餐餅干。
“當時代餐領域的品牌不多,能做生產的廠子更少,今年明顯感覺這個市場火熱了。包括全家等便利店都在尋找代餐品牌,還會給予入場優惠。”徐怡俊說。
資本嗅覺是最敏銳的風向標,今年在食品賽道,代餐成為C位選手。僅在今年7月,代餐市場就出現了多起融資事件。7日,Smeal獲得中路開牛股權融資,27日,ffit8首輪獲投數千萬元,29日,WonderLab獲IDG和凱輝基金股權融資。
無論是朋友圈的廣告推送,還是薇婭、羅永浩的直播間,都頻頻出現代餐的身影,在小紅書上,關于代餐的筆記多達21萬篇,不乏各種品牌測評和明星的背書。
整個市場的擴張速度幾何倍增,來自歐睿國際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的代餐市場規模達到了57.1億元,預計在2020年中國代餐市場將達到120億元。
在消費者蘇子看來,當前最流行的“BM”女孩風,讓減肥變得更緊迫,獵奇心態外加減肥剛需讓她毫不猶豫買了代餐。
Ffit8創始人張光明在接受「電商在線」采訪時認為,代餐市場的興起在于年輕消費者對健康意識的覺醒。
“一直以來,健康食品都缺少為年輕人服務的品牌,代餐的營銷模式和品牌定位恰好切中了年輕消費者的需要。”張光明說。
疫情更催化了健康食品的需求度,來自餓了么的數據顯示,復工之后,輕食沙拉類的健康食品訂單量增速超過50%。
“一些做健康食品的人,用代餐的名義讓用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這也是代餐行業為什么很快的火爆起來。”張光明說。
代餐到底是什么?這恐怕是連代餐品牌自己都難以解釋清楚的問題。
在徐怡俊看來,代餐意味著低脂、低油、低糖、低卡、富含蛋白質和纖維素,是一種能量補給食物。
簡單說,代餐本身并不能讓你瘦,它只是讓你不餓,并且補充足夠的營養,通過“熱量差”來達到減肥效果。
代餐的誕生其實和減肥無關。
20世紀初,代餐的雛形誕生在北美,當時用肉研磨細碎做成的小丸,被用作惡劣環境中的營養補給。逐漸地,人們開始發現這種食物可以代替一頓飯,也逐步衍生出可以“減肥”的功效。
1996年,歐盟決定將市場標準化。在歐盟國家代餐分為兩類:控制體重的食品補充劑和完全替代相同目的的傳統食品制劑。規定代餐食品應該提供 200-400卡路里的食物能量,其中脂肪所占比例不超過30%。
在美國,規定要求代餐食品通常應該包含200-250卡路里的熱量,另外要添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保證低脂肪和低糖。
直到2000年左右,能量棒、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飲料接連上市。這時候,我們熟知的代餐市場已經成熟。
你知道喝牛奶的時候,需要補充的是氨基酸和脂類;吃面包,需要的是碳水化合物;吃蔬菜和水果,需要的是維生素和礦物質。
當你發現食物背后的邏輯之后,完全可以用代餐來替換飲食思路。
代餐產品的營養逐漸完善,口味也逐漸優化,“網紅屬性”的加持,讓代餐成了健康生活的“標配”。
中國人對代餐的認知更多來自于微商。朋友圈里,經常有打著減肥口號的微商分享吃代餐的神奇效果,而比起銷量,賺“人頭費”才是這些品牌的主要目的。
為何代餐品牌會愿意走微商的模式?一方面,減肥對女性來說是永恒的話題,這剛好切中微商的目標客群;另一方面,代餐品牌需要形成私域的閉環,增強粘性才能保證復購率,而微商剛好是私域運營的“高手”。
隨著代餐市場在國內的不斷發展,“破圈”成為主流,代餐產品也逐漸衍生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賽道:一條是超級零、咚吃、薄荷健康等以方案型產品為主導的公司,另一條則是WonderLab、ffit8、王飽飽等主打代餐奶昔、蛋白棒、麥片這種以大單品打造爆款的品牌。
“大家都在爭奪第一的位置,因為只有頭部品牌,才能在垂直領域擁有話語權和定價權。”徐怡俊說。
Ffit8成立7個月,銷售額漲了20倍,野獸生活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超過2倍,初吉的年復合增長率也維持在80%以上。
代餐品牌的高速狂奔,是來自新賽道的紅利期,更是各個品牌抓緊跑馬圈地的縮影。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國內的代餐市場正在從導入期進入成長期。整個代餐市場其實可以容納很多品牌,但是期間會經歷一個發展階段。預計未來的代餐市場將會呈現出從超高端、高端、中高端到中端、中低端、低端的不同品牌層次。
而想要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頭部品牌,除了規模和增速外,其復購率和用戶粘性是很重要的指標,尤其對代餐來說,更是一道門檻。
“我們并不會把自己定義為減肥餐,而是體重管理代餐,減肥難以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但體重管理不同,這是保持復購率的關鍵。”張光明說。
在天貓行業小二昆成看來,代餐是一種“逆人性”的食物,意味著要替代用戶原來生活中那些不健康的飲食,而改變是很難的。因此代餐品牌大多講的是“第四餐”概念,弱化功能性用途,而是強調用低熱量高營養的食物作為補充。
“現在最需要的是,盡快樹立起代餐的定義和行業規范。”昆成對「電商在線」說。
目前,代餐的主戰場也集中在線上,在培育代餐文化的過程中,線上對用戶的教育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反而新品牌存在很大的機會。”昆成表示。新興代餐品牌的優勢表現在,對用戶的理解及產品與用戶的貼合度上都領先于大品牌,它們還很善于在電商運營上嘗試各種新打法,比如利用B站、小紅書和直播帶貨等渠道進行產品銷售。
(代餐的新玩家,兩年增幅超一倍)
實際上,代餐與大部分快消食品一樣,是高毛利產品。「電商在線」對比發現,市面上蛋白棒/谷物棒的價格在10-25元/支左右,代餐奶昔的價格在 25-40 元/餐左右。據業內人士透露,無論何種品類,代餐的整體毛利率保持在65%左右。
因此,代餐品牌們依然處在“定價敏感”期。“體重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需求,價格是影響決策的關鍵因素,因此性價比非常重要。”徐怡俊表示。
“網紅”屬性,切中垂直需求和創新品類,代餐的火爆讓人難免聯想起去年的食品黑馬——三頓半。
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代餐品牌難以走出三頓半一樣的頭部品牌。
“有營銷沒有教育,有品牌沒有品類。”昆成概括了當前代餐市場的特點。
張光明也表示:“在代餐這個事兒上,用戶的認知是沒有具體品類的,用戶的邏輯是說代餐是啥?我到底是吃個麥片、喝個酸奶、還是吃個水果、還是吃個魔芋,這些都是代餐,但它只是一個用戶認知的概念,而不是一個行業,更不是一個品類。”
其次是同質化競爭嚴重。
目前市面上代餐產品大多類屬于代餐粉、營養奶昔、能量棒等。不同代餐品牌的產品,若是歸屬于同一類,在口感、包裝、營銷等方面無一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王飽飽、好麥多,都是將麥片、果干、酸奶等元素匯集在一起,實在讓消費者難以區分。
反映到品牌層面,就是沒有獨屬于自己的護城河,難以形成競爭優勢,抗風險能力也比較低。
「電商在線」了解到,國內代餐食品的供應鏈廠家相對集中,主要是北京康比特、上海思瑞食品等,缺乏多元化的生產廠商,也難免造成了代餐食品的同質化現象。
更重要的是,代餐品牌的“對手”無處不在。“競爭對手可能是附近的餐廳,或者一碗泡面,你的競爭對手來自于四面八方,可能壓根就不是集中在代餐企業之間的競爭。”張光明說。
同樣20塊錢的消費,你會吃代餐還是餐廳。前者代表自律,后者代表生活。
END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