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改變品牌命運的學習平臺
“蒸汽料理”是近年在廣州餐飲業、大眾視野里“曝光率”頗高的一個業界名詞。從去年開始,廣州街頭忽地冒出了不少蒸菜館、蒸汽店,而且遍布廣州各區,其發展勢頭幾乎可與點心專門店熱相比拼。這股蒸汽料理熱最初進入大眾視野時,是以一種顛覆了傳統火鍋口味單一、吃法單一的面貌出現,在經過市場消費需求的調節后,又以口味清淡原味與養生并重的特色,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的青睞。同時,這種粵式蒸品與北方菜系的蒸菜不同,與我們常見的隔水蒸、蒸柜蒸也不同,而是有自己的一套專用設備。
蒸汽料理熱猛吹之下,有人趁熱打鐵,蒸菜館開了一家又又一家;有人卻按兵不動,看不好這個市場。這股熱潮的前景到底如何?
◢ 市場 蒸汽店扎堆開
近幾年,火鍋飲食業因生產加工環節少、底料和調料的統一配置,能夠保證產品的穩定性和一致性,相對其它的中餐形式更易于標準化而又易于復制的特點,使得火鍋企業發展強勁。從火鍋飲食業衍生出來的“蒸汽料理”,是一種業態特征與火鍋業極其相似的流行餐飲。 “蒸汽料理”一般是指靠水蒸汽蒸熟食材或菜式的烹飪方法,由食客自己現場操作,俗稱“桑拿菜”、“無水火鍋”、“石鍋菜”等。
據說蒸汽料理的出現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間,由大可以飯店的廚房師傅發明。當時被稱為“桑拿菜”,主要是把牛肉、魚肉等“蒸”熟。經過多年改進,蒸汽料理已經發展到“吃得入口”的都能“蒸”的地步,不僅是肉類、海鮮、蔬菜、家禽可以蒸,甚至連蛋糕都可以。有人就說,“能打火鍋的都能用蒸汽蒸,不能打火鍋的也能用蒸汽蒸”。之后,“桑拿系列菜”幾經改進,去年開始又重新火熱起來。
說到這股熱潮,就不能不提2013年開始力推蒸汽火鍋的“鵝潭壹號海鮮酒家”。據說那套蒸汽設備是老板自行設計的,首先在天臺設置了一臺大型鍋爐作為總開關,鍋爐水經過過濾,向下連接酒樓每張桌子的蒸汽鍋管道,只要鍋爐一開,10來分鐘就開熱,水通過管道,在高溫高壓之下變成蒸氣來打火鍋。去年,該店則從打火鍋延伸到蒸汽蒸熟各種葷素食材和點心,而“鍋蓋”用的是草帽,頗有鄉村風情。
隨后,“點紅點綠”、“真精彩”、“聚三寶”等紛紛跟進,并改用專用電蒸鍋來制作。整個用餐過程就如大家熟悉的涮涮鍋,在餐單紙上點單,所點食材大多被預先調好味,用不同顏色的碟子盛載,待電蒸鍋里的水沸騰至冒水蒸氣后,客人可自行將食材直接放在布滿細孔的固定蒸盤上,蓋上鍋蓋,視食材碟子顏色(橙、綠、白、黃、紅分別對應2分鐘、3分鐘、4分鐘、5分鐘、6分鐘)用計時器設置鬧鐘,時間一到,就可開吃了。這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就餐方式,讓不少客人尤其平日很少入廚的85后、90后覺得“新鮮、好玩、過癮”。
蒸菜館門前坐滿了等位客
不同顏色的碟子對應不同的蒸制時間
還有一類蒸菜是將蒸菜與煮粥同步進行的。像在番禺化龍鎮四海馬術會里的“寒舍”農莊,蒸鍋里的不是水而是粥,上層同樣是架著有細孔的蒸盤,各種葷素食材放在蒸盤上,受熱后析出的水分直接滴落到粥里,客人吃罷蒸菜再吃碗集合了各種食材美味的粥水,十分美味。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開始,以廣州、佛山為中心擴散出一股“蒸汽風”。據估算,到2015年為止,廣東有營業執照的“蒸汽專門店”將達到1000家的規模。有行業專家預測,未來5年,蒸汽料理的市場仍將保持持續發展的態勢,二三級城市的市場容量增長速度可接近200%。
◢ 分析
優勢:標準化易復制 劣勢:同質化太嚴重
這種“蒸汽料理”在廣東特別受歡迎,原因是通過蒸汽料理烹飪的菜式,口味非常清淡而原味,與廣東人喜鮮的飲食習慣非常契合。有食家認為,蒸汽料理比單純的“蒸”和“焯”更能保存食材的原汁原味,加之它有現場操作的“表演成分”,對于喜歡尋新鮮的、求刺激的廣東人來說,更加有特別的吸引力。
與火鍋業相比,“蒸汽料理”更容易標準化、易復制,店鋪式經營便于集中管理、連鎖擴張,這應該是“蒸汽料理”能夠受到資本市場認可的重要原因。
不過,低門檻在“蒸汽料理”業態快速發展的同時,大量同質化門店的涌入也導致了慘烈競爭。報告顯示,盡管“蒸汽料理”是呈現正增長的業態,但撤出部分城市、關店的企業中,“蒸汽料理”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多。
原因是什么?行家樊先生認為“同質化非常嚴重、特色不明顯”是關鍵原因。
原理其實很簡單。比方說同樣是火鍋店,有人做“川味火鍋”,有人做“海鮮火鍋”,也有人做“牛肉火鍋”,雖然同樣叫“火鍋”,但它們除了“火鍋”是共通點外,其實“內容”上是完全不同的。這個時候,消費者可以在眾多“火鍋”中選擇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體驗。事實上這就淡化了同行之間的競爭,所以,火鍋業長盛不衰。
但相比之下,“蒸汽料理”就顯得很單一、無力了。蒸汽料理最為消費者所認同的“原汁原味”,雖然是極大的優勢,但事實上是把“蒸汽料理”局限在了一個很狹窄的“口味”空間里:無論是在A店或是B店C店,大家需要做的,僅僅就是單純地把蒸好的食物拿出來吃掉就可以了,唯一能讓消費者在味蕾上的區別,可能只是蘸不蘸醬料的問題。所以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只要是做“蒸汽料理”的門店就能吃“桑拿菜”,大家根本不需要對某一家門店有忠誠度。
◢ 自己動手“蒸”點心
◢ 突破 遴選食材是關鍵
蒸菜館的優劣勢如此明顯,經營者該如何從中突圍,化弊為利呢?行家認為,必須食材、特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有行家認為,“蒸汽料理”雖然必然能長存在大眾餐飲市場,但假以時日必然會淘汰掉大部分的門店。那么,到底哪些企業能在這種競爭中存活下來呢?姚學正教授認為,食材的質素是第一決定因素,而風格特色則會成為第二因素。
對于想做“蒸汽料理”的食肆而言,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說不難指的是烹調方式,只要有個蒸汽蒸鍋,食材鋪上去,溫度足夠,三五分鐘以后便有得吃;說不易,乃因桑拿菜對食材要求甚高,在無任何調料“遮羞”的情況下,食材稍不新鮮,入口便是一個“坑爹”!所以,在這種情形下,食材的質素,包括新鮮度、新穎度,都可以決定這個企業能否被消費者認可。比如說,某個新開張的“蒸汽料理”門店,就推出了“蒸蛋糕”這個菜式,很多食客就是沖著這個點子來消費的。
走在食材之后,門店的風格特色會成為另外一個賣點。比如“蒸神”這家門店,她就是以大木籠整柜的模式代替了“傳統”的汽鍋模式,雖然“原理”是一樣的“蒸汽料理”,但它給消費者的印象就完全不同。另外在順德,也有一家“蒸汽料理”門店是靠超時尚的裝修風格吸引客人的,同樣收到不錯的效果。
姚教授認為,“蒸汽料理”門店要脫穎而出,最好是在這兩方面都下功夫,而且要時刻保持行業動態意識,合理擴張、置業,否則很容易“翻船”。
海鮮、禽肉甚至蔬果都可以用來“蒸”,比單純的“蒸”或“焯”更能保存食材的原汁原味
來源:美食導報;整編:餐謀長;轉載請注明出處
+END+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