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逼得餐廳賣菜、大廚直播……救急之舉還是未來機遇?

    文丨職業餐飲網旖旎

    抗疫45天,疫情還未結束,餐廳陷入“停業等死,開業找死”的兩難境地,但餐飲老板沒有“束手就擒”,而是使出渾身解數打響自救保衛戰:

    為了消化百萬元的年前儲備食材,線下門店+線上小程序開始朋友圈花式“賣菜”;

    為了不讓顧客遺忘品牌增加品牌信任力,大廚變主播,直播視頻形式“帶貨”;

    為了復工后有收入緩解現金流,上線食盒、菜盒、熟食等半成品;

    ……

    無論是賣菜、直播、還是銷售半成品,都一定程度幫助我們餐飲人找到了應對疫情的小突破口,有的人也從探索中發現新模式,新商機。

    但疫情結束后,這些為了自救催生出的新模式,會繼續成為餐飲下一個風口呢?還是只是當下救急之舉,疫情后就會回落呢?

    疫情間:餐廳變身“菜市場”,餐飲掀起“賣菜風”

    疫情后:成本高競爭激烈,餐飲賣菜不是門容易生意

    現象:為消化上百桌備菜,催生餐廳線下線上賣菜熱

    為了迎接春節,很多餐飲企業節前備了很多貨,像是蔬菜肉蛋等食材,準備大干一場。然而疫情影響,宴席退訂,逼著很多餐飲商家在朋友圈、店門前開始賣菜。

    比如眉州東坡為了消耗庫存備菜,1月25日就開始在門店成立“便民菜站”,每天能銷售近300斤雞蛋、蔬菜水果。隨著老百姓在疫情期間買菜需求增加,他們又上線了線上菜籃子小程序,讓顧客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新鮮蔬菜,一方面減少門店損失,一方面解決社區居民時蔬供應。

    據眉州東坡王剛透露,自眉州菜站開通以來,2天內銷售額突破10萬元。很多餐飲商家也都看到“賣菜”的火爆,紛紛在外賣線上和自家門店賣起米面糧油、時蔬水果。

    疫情后:餐廳還能做“賣菜”的生意嗎?

    但是疫情之后,顧客對時蔬需求量會慢慢回落,賣菜這門生意對于我們餐飲人來說并不容易。

    1、供需旺盛,顧客對菜品要求變高,不一定買

    目前疫情導致顧客出門不便,所以驅動用戶選擇就近或者線上買菜,這也讓很多餐飲商家在賣菜上的單量可觀。

    在此期間用戶對于菜品的價格敏感度降低,對于配送時效的容忍度也有所提高。但是疫情結束后,無論是價格、菜品質量還是配送的速度依然都是顧客衡量的標準。

    2、供應鏈、配送成本將提升,越賣可能越虧本

    因為顧客對菜品和配送成本的標準升高,這也就意味著對餐飲企業的菜品供應鏈、配送成本要求升高,很多小型企業的供應鏈無法同生鮮電商、大型連鎖超市、菜市場等相比,如果繼續賣菜我們的競爭力相對較弱,投入會更多。

    如果餐廳接著繼續賣菜,超市、菜市場、生鮮APP等和餐廳的成本結構不一樣,餐廳的固定成本擺在那兒,價格高了沒顧客買,低了越賣可能越虧本。

    3、便利店、零售電商紛紛入局,競爭激烈,餐飲玩不過

    在疫情之下,倒逼很多企業開始拓展線上和線下的賣菜業務,整個行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比如疫情之下賣菜業務爆發,半夜搶菜、預約爆滿等現象催生生鮮電商運用共享員工、分時段下單、大量備貨等手段來應對疫情下爆滿的訂單。目前有每日優鮮、京東到家、蘇寧小店、盒馬鮮生等十幾家電商均上線賣菜業務,大家紛紛發力,搶灘這波機會。

    除此之外,便利店也憑借強大的供應鏈和物流開始搶占市場,如便利蜂2月14日宣布,通過公開競牌方式,獲得位于天津市武清區的30畝土地使用權,并將用于建造中國最大規模的鮮食供應基地,規劃一期工程面積30000平方米。

    結合便利蜂在北京的供應基地,在華北的整個供應能力將能夠滿足5000家便利店的需求。

    所以對于中小型餐飲企業來說,疫情后,“賣菜”這件事太難了,因為在你還是青銅的時候,別人已經是王者了!

    疫情間:大廚直播“帶貨”,引百萬粉絲圍觀

    疫情后:新渠道帶貨數據可觀,但流量回落成本高

    現象:西貝、云海肴等數十家知名餐企入局直播,百萬粉絲圍觀

    疫情對餐飲的重創,也催生了創新,部分實體餐廳開啟互聯網+“直播帶貨”模式。通過名廚直播,對餐廳中央廚房出品的半成品進行帶貨,用戶線上下單,餐廳安排配送到家。

    海底撈、辣府、珮姐等十家火鍋店集體淘寶直播開“深夜食堂”,4個小時200萬網友圍觀“火鍋總裁”變吃播;

    西貝大廚初次體驗,在直播間就賣出招牌菜“牛大骨”533份,半成品“香辣羊蝎子鍋”更是賣出684份;

    云海肴也加入“直播”陣營,進行“香辣牛肉煲”、“八種菌菇燉云南鐵腳麻雞湯”、“香茅草烤羅非魚”等招牌半成品菜的直播。

    直播互動,顧客看著普通的食材在專業的大廚手中,一步步變成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此時配合電商下單,轉化率可想而知。因此,越來越多的餐飲商家躍躍欲試,想加入餐飲直播戰營。

    疫情后:餐廳還要“直播”帶貨嗎?

    直播確實能成為餐飲新的流量和帶貨渠道,也能提高品牌勢能,但是疫情后流量的回落,投入成本高,小微餐企付出和回報無法成正比,甚至徒勞無功。

    好處一:廚房直播給顧客吃顆“安全”的定心丸

    餐飲直播形式一出,很多網友表示,這是為吃外賣的人服下了一顆安全的定心丸。

    疫情之下,明廚亮灶直播會讓消費者消除對餐廳食品安全的疑慮,而疫情之后,消費者一般會有為期一到兩個月的陣痛期,不敢去餐廳,不敢點外賣,這樣的廚房直播會增強顧客對品牌的信任感。能夠促進顧客消除對餐廳吃飯健康的疑慮,為餐廳引流。

    好處二:直播開拓新的流量渠道,為品牌勢能加碼

    廚房變身直播間,大廚搖身變主播。

    餐飲與直播平臺相結合,很多顧客被這種新的形式吸引,能直接與大廚面對面聊天,打趣,與日常需求又相結合,教做菜、品美食,非常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不僅可以帶貨,還可以為品牌積攢私域流量,一箭雙雕。

    而大廚變主播,同時也能促進和增強與顧客互動,能讓餐廳更好的了解顧客想要的口味、菜品,激發團隊研發出顧客滿意,適合大眾口味的新菜品。

    缺點一:粉絲注意力被分散,直播流量回落

    雖然現如今,疫情之下,直播視頻形式的流量飆升,但疫情之后這種流量會隨著復工和注意力分散成斷崖式下降。

    現在很多人被迫在家,即使是線上辦公也是手機不離手,而當復工、復學一切如常以后,流量不會如現在一般集中。

    缺點二:成本投入較高,小微餐企不堪重負

    很多餐飲老板只看到了流量高就盲目跟從,但其實直播視頻等形式也需要很高的宣傳成本,可能要花費小微餐企很大一部分支出,而還沒有半成品研發的餐廳更是無法帶貨,轉化率很低。

    如果是這種情況之下,餐廳就要在這種新的直播形式面前,冷靜思考,否則流量下降以后,你的付出和回報無法成正比,甚至徒勞無功。

    疫情間:食盒、菜盒半成品一夜走紅成爆款

    疫情后:搶占居家餐飲10億市場,但餐飲食品化道阻且長

    現象:海底撈等名餐企開賣半成品,次日送達銷售火爆

    疫情之下,大多數餐廳堂食關閉,只能做外賣,這也讓很多餐飲商家開辟出新路子,開始賣外賣半成品。

    海底撈線上上新16款方便菜肴,都是新鮮現做的半成品,24小時內送達,顧客只需簡單翻炒3-5分鐘就可以吃,保質期4天;

    眉州東坡在超市里新開4店,賣以四川特色和招牌菜為主的半成品;

    大董、陶陶居、大龍燚、小龍坎等品牌都在美團上線“美味到家”服務,開賣半成品,要么是自家招牌菜,要么是在家難做的硬菜,半小時可送達。

    疫情讓很多餐飲老板看到居家餐飲尚未被挖掘的廣闊市場,這也讓餐飲食品化的進程被按下了播放鍵。

    疫情后,餐飲銷售半成品是新的機會嗎?

    1、機遇:居家餐飲市場預估將達10億,半成品市場規模壯大

    此次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讓人驚訝的是好多90后00后的家庭有鍋了,這也讓簡單易烹制的半成品受到關注。

    “這也是疫情之下孕育的一個絕佳機會,疫情之前可能購買這樣的速凍或者熟食半成品的只有10萬人,但是疫情之下,這部分群體可能變成了100萬人,而疫情之后,至少會留存的遠遠高于10萬人,甚至50萬人會繼續購買,市場被教育,比之前不關注的時候一定是多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夸父炸串的袁澤陸說。

    2、壁壘:兼顧美味和效率,市場進入門檻高

    半成品瞄準的是居家餐飲這個規模巨大的市場,抓住了人們想吃的新鮮、吃的美味,還要吃的方便的心里。

    但是新鮮背后其實需要餐飲商家極其強大的中央廚房和供應鏈體系,而方便的背后對配送也有著極為高標準的要求。

    所以餐飲企業想要去挖掘這個新市場,要有一定的實力才可以,比如要擁有強大的供應鏈體系,要有自己的中央廚房等,只有綜合實力夠強才能有把握住這片藍海的機會。

    疫情間:餐飲嚴控出品流程,外賣包裝一嚴再嚴

    疫情后:食安包材嚴苛不會松,篩選洗牌取締不良商販

    現象:食安標準嚴格,無接觸式配送,餐廳“安心卡”

    “菜品制作人:羅X,體溫36.5℃;裝餐員:蔡XX,體溫36.5℃;騎手:張X,體溫36.6℃”,這是蛙來噠上邦店一份外賣餐品包裝袋上的“外賣安心卡”,上面標注著當天從制作到配送過程中,接觸過餐品的人員名字及體溫。

    疫情下,不僅各大平臺推出無接觸配送,餐廳也用安心卡等方式,保障每餐外賣安全。比如嚴格把控選材、摘洗、切配、蒸煮、分裝等每一道工序,包括員工的體溫檢測,消毒力度,以及對騎手、餐箱、配送車輛、站點等消毒措施全面升級。

    疫情后:餐飲外賣包材還會這么嚴格嗎?

    很多人都盼著疫情結束之后,這種繁瑣的模式可以解除,但其實疫情之后,很多嚴苛流程和外賣包材的標準只會更嚴,不會放松。

    1、餐廳要保證外賣包裝的完好,不被中途打開

    以前很多小店、蒼蠅館子的外賣包裝都是一次性的,有翹邊兒封不嚴的,有易破損,易漏湯的,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

    疫情之后,無論是顧客還是食品安全等部門,對外賣包材的安全性要求會更加嚴苛。餐廳要保證外賣包裝的完好,及中途不會被打開才行。比如大龍燚疫情所采用的氮氣包裝保鮮食材,很多餐廳用的塑封膜都將在未來普及。

    2、快餐、小吃等品類包材會更加精致、安全。

    對于很多快餐、小吃品類的外賣包裝,疫情之前,大家并不是很重視,廉價紙袋,不塑封隔離細菌。

    疫情之后,這些品類也會慢慢被倒逼完善食材包裝,以保證食品安全。

    職業餐飲網總結:

    米丘林曾說,“在創造家的事業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瞎碰”。

    雖然我們餐飲人不想爭做創造家,但是疫情之下,有許多東西,只要我們對它們陷入盲目性,就可能成為我們的包袱,成為我們的負擔。

    疫情總會過去,我們現在需要更多的是冷靜思考,思考到底什么適合我們,什么需要我們斷舍離。

    -END-

    主編丨陳青 編輯丨馬聰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餐飲戰“疫”專題
    疫情間外賣1500單/日,營收800萬/月:“活下來的背后,我們努力了6年!”
    抗疫42天,2萬餐飲人線上探討如何復工:抱團取暖只為活下去!
    一個蘿卜賣8元!武漢一餐企被罰300萬……
    餐廳外賣一單,我竟倒虧了17.6元……”
    海底撈進軍中餐,開賣“炒菜”!搶占“家庭廚房”新市場?
    “400平火鍋店,外賣日營收6萬!”疫情間一批餐廳外賣爆單了!
    “餐廳停業的第32天,我沒撐住把店關了……”
    “復工在即,餐企如何涅槃重生?”5000+餐飲人齊聚中國首個線上峰會,共探破局之法!
    全面禁食“野味”!上萬家餐廳將受影響……
    眉州東坡逆勢新開4店,總裁梁棣“怕是沒有結果的,戰才能贏!
    撐不住了!突發疫情為餐飲業的舊商業模式敲響了警鐘!
    疫情下中小餐飲的10大機會與趨勢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448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3月10日 20:15
    下一篇 2020年3月10日 20: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