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一家店扭虧為盈,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固定成本和營業額之間的邏輯關系,才能算出自己的營業額要做到多少,才能開始從痛點入手。位于北京望京SOHO的冀先生曾是一家高調開業的燒餅店,但不多久就接連虧損,后來改賣自助手搟面,天天排長隊。從月虧損14萬,到扭虧為盈,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據某餐飲人透露,現實是“冀先生”這家店曾虧損14萬:門店店面大概是360建筑平米,使用面積170平米,房租、水電等各項費用具體如下:如圖,算下來一個月的支出大概是18萬左右,而營業額卻是一個月只有4萬多。這樣算下來,每個月凈利潤大概是虧損14萬。這是菜單設計、迭代前后經營效果的對比。之前是賣火燒,營業額是1100多,改造了一個多月后,營業額提升至11836多。第一,是前廳裝修花了4005元,因為前期裝修也不錯,就沒有太多;第二,是后廚因為改了品類,所以在后廚設備花了8950元;第三,也是因為改了品類,所以買了一些低值易耗的碗筷花了6225元。本來做驢肉火燒的“冀先生”所在門店位置為望京SOHO地下一層,觀察一下整個環境里,餐飲品牌、品類的布局是這樣的:這個門店的左手邊是做日式料理的,旁邊是一個做自助美食的,還有新奇特餐廳、綠色餐廳,這些都是做自助的,而對面有一個美食城,有米線還有超市,以它周邊30米畫一個圈,就有這么多餐廳在競爭。再觀察整個地下一層的餐廳,發現周邊商戶定位以個體戶為主,人均15–20元,而這個店門店位置居中,所以不適合做早餐。又因為是上班族商圈,不適合做晚餐,而午餐在這部分門店營業額占比比較高,所以堂食決定從午餐的菜品迭代入手。
在改造品類的第一步,我們先想到,什么是外賣沒有解決的痛點? 他們想到,外賣粥里很少有面條。接著,用品類樹將這個門店附近所有的品類進行細分,找出這些品類里存活時間在一年半以上的,能做到盈虧平衡的,挑出這部分品類再進行細分,最終發現和之前的想法是一樣的:面和米線,這兩個品類活得是最好的。在選址上看附近的門店,米線店已經有很多家了,所以冀先生改造品類,就選擇做面。再對望京SOHO整個做面的品類進行細分,看看作為面類,還有什么沒有被顧客發現的痛點?以周邊一家重慶小面的店為例,首先它很辣,其次沒有菜。所以就把周邊大家喜歡的自助模式和面類做了結合,因為到目前發現,沒有人做過自助手搟面這個品類。于是,冀先生就決定做“一種18元錢的自助手搟面”。當我們確定了我們的差異點是碗大,那我們怎么進行傳播呢?運營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從大眾點評上的評論就能看到,提取一些關鍵詞:“天天爆滿自助面條”、“自助澆頭”、“宇宙無敵大海碗”、“冷冷清清到18元自助人山人海”、“碗大”、“自助隨便吃”……所以最終確定產品價值主張是:自助手搟面18元管飽,關鍵詞宣傳的點:宇宙超級大海碗、自助隨便吃。表面看,這個品類是改造了3天,其實提前調研了一個月,市場環境分析就花了7天,尤其找市場差異點和產品價值主張的時候,用了80%的時間,而產品設計研發的時候用的時間是最長的,幾乎用了20天。找到傳播點后,就開始進一步地讓產品品質如一,達到標準化。客戶隱性的特點是吃了面后有飽腹感,為了解決其它商家不能滿足消費者的痛點,曾請了味千等很多面類的產品經理來把脈,詳細探討面條的粗細、薄透度,就是為了大家吃這個面不再像其他面一樣感到饑餓,在面的配比上又加入了純天然的淀粉,通過一個非常好的配比,讓客戶在口感上有不錯的體驗。除了產品外,這家店在營運、營銷上也用了不少技巧,包括一些小的引流的產品。比如有一天正值北京的霧霾天,早上開餐是十一點多,而在九點的時候,因為天氣情況,冀先生這個店突然決定要和客戶產生互動,考慮到霧霾天的時效性,還得讓顧客感動,于是推出一款飲品——清霾飲。這個產品和小活動,不僅做起來簡單,還讓顧客覺得很需要,但如何制定它的傳播點?其實就是花了一點錢買了小海報,然后把做的清霾飲放在旁邊。做這件事的目的,除了能和顧客產生交互,也能讓他們發朋友圈,形成自發傳播。所以這個活動考慮到要取悅的是女性用戶,就是吸引她們發朋友圈,所以考慮設計了一個好玩的 “美女1塊,老板特批,帥哥2元,老板娘特批” 這樣好玩的話術。總結當天活動的效果,賣了300份面,清霾飲這個飲品也賣了300份,最終達到了傳播和營銷的目的。除了做活動,讓門店保持持續競爭力,還有品牌升級迭代等。結合以上七點,我們發現,要扭虧為盈,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固定成本和營業額之間的邏輯關系,就能算出自己的營業額要做到多少,才能讓自己扭虧為盈。所以,對于虧損的門店,要有幾個邏輯要走:一是怎么快速地扭虧為盈,二是把人氣做起來,三才是做好運營。“六一”才是餐飲真正拐點!5招創造餐廳盈收小高峰
砍掉一半員工,營業額卻漲了4成!15年火鍋老店的“升級之道”!
不賺錢的餐飲老板都在做這3件“傻事”,有沒有你?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