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開餐廳十多年的老板說,在他餐館附近開飲品店的前后換了10多個,大多都是開始時雄心滿滿,最后以轉讓告終。在他眼里,這一切都是沒有成本控制意識所造成的,他們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產品控,追求高檔原料
有一類人,對顧客宣稱自己的原料都是高檔貨,而且每天空閑的時間都是在研發新產品。對于這樣把產品做到極致的,老板也是發自內心的佩服。但他所不能認同的是,明明是口味相差不大,老板卻偏執的一定要用所謂的某國外進口的原料,或者刻意追求某大品牌所用的原料。結果就是產品成本上去了,定價沒上去,口碑掙來了,但自己的錢包卻空了。
老板說,開餐館這些年,雖然也知道原料品質的重要性,但一定要認為價格高的原料才是好原料純屬錢多沒地兒花。再有,餐飲這行追求的不是產品口味的極致,而是特色的極致。產品的質量往往是受服務、價格、消費環境的影響。
第二類:盲目的打價格戰
餐飲這行當,雖說很多人提起價格戰都有些鄙夷,但確實是暗中較勁的。但打價格戰一定要明白自己是否能打得起。以前,他的餐館周圍有3家飲品店,產品、服務、裝修都差不多,新進的飲品店認為自己新裝修,還要不少新品,所以定價比周圍都高一些。
然而,事情的結果是那家最早開的小店將他打敗了。在開店不到一周的時間,這位老板就發現旁邊的同類價格比自己低2元,而且自己所謂的新品,人家迅速開發了出來,并且價格比自己還低。
接下來,老板開始不斷做活動,以求拉低價格,但這樣一來發現賺得利潤太少。直到準備轉店的時候才明白,如果打價格戰,絕對是打不過對面那家的,因為別人的門面是自己的,而且還有朋友是在品牌連鎖飲品店里做管理,產品、原料方面的信息來得也快;而另外一家飲品店,老公是物業的,租金也極低,項目做的是甜品豆花,和兩家項目都不沖突。
最后,餐廳老板說至今都還能記得起那個飲品店老板要走前,對他說的話:“我就是一炮灰,在不知道對方底細的情況下和別人干仗,真是找死啊!”
第三類:將就著來
那家自己有門面的老板后來不做了,將飲品店轉讓出去,接手的依然做飲品。餐廳老板說,當時她剛開始營業,我就知道最后肯定死,除了換了招牌外,連飲品技術都是向上一家學習的。雖然轉手后,上一家的老板還很熱心的幫助她拉生意,向以前的老顧客推薦,剛開始生意還不錯,但這家店的噩夢從另一家飲品店的開業而開始。
新開的飲品店,形象、產品口味都比當時的2家店好,價格僅貴一點點,同樣時時有活動。就沖著小店的環境,很多學生被吸引了過去。而在這位老板的眼里,之前那兩家店的裝修確實已經過氣,有這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店比著,著實沒有讓人購買的欲望。
最后,餐廳老板給筆者講訴了自己裝修上的一套心得,對于小本創業的店,裝修講究的是實用,并非高大上。要想盡辦法用最少的錢做出自己門店的特色。一般小本經營的店,裝修材料不一定要太好,但能展現出檔次。因為現在的門店升級速度都很快,優秀的裝修很快就會出現。
如果最開始裝修就抱著一個裝修要用10年的想法,當你想重新裝修店面時,就會發現“舍不得”。老板給出的建議是,自己或給顧客使用的器具、桌椅要好,但對于一些顯門臉的店地方,只要能出效果,能用粘合板就沒必要用實木,能用涂料何必用墻紙。一般一個門店的裝修能保持2年是比較合適的,時間長了,裝修其實也就過氣了,應該換了。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