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擁有酒店品牌數最多、專注體驗消費創新的鉑濤集團,從去年10月開始陸續布局非酒店類體驗消費領域,第一個推出的便是連鎖咖啡品牌——MORA COFFEE(穆拉咖啡),其簡約的北歐設計風格,與其他連鎖咖啡品牌形成鮮明對比。近日,《全球加盟網》采訪了鉑濤集團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品牌建構師鄭南雁先生和MORA COFFEE團隊,就為何涉足咖啡行業及品牌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提升會員體驗 豐富消費場景
眾所周知,從7天到鉑濤集團是一場華麗轉型,從原來單一經濟型酒店品牌,蛻變為如今涉足多個領域、多元化品牌發展的服務型企業,首個非酒店領域的創新品牌,為什么選擇競爭激烈的咖啡行業呢?
鄭南雁表示,鉑濤集團的愿景是為消費者提供美好生活體驗,即圍繞出行和休閑生活等場景構建豐富的體驗生活圈。隨著互聯網時代“體驗經濟”的興起,客戶除了住宿需求,還有許多閑暇時間的體驗消費需求,這造就了一片廣闊的藍海市場。近年來,除了深耕酒店業務,鉑濤的發展半徑還拓展到其他體驗式消費領域,例如咖啡連鎖、藝術品平臺、公寓等。
據2014年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咖啡市場的年人均消費量僅為4杯,是咖啡第一消費大國芬蘭1240杯的1/300。但近年來,中國咖啡行業以超20%的消費增速領跑最具投資價值的消費領域,各大咖啡巨頭都開始在中國加速跑馬圈地。
鄭南雁認為:“鉑濤集團線下門店總數約3000家,覆蓋全國300個城市,線上會員平臺擁有超過8000萬會員,加上集團多年積累的連鎖加盟經驗和系統資源,在潛力巨大的咖啡行業形成規模布局,我們應該更具有先發優勢。”
據MORA COFFEE品牌負責人王雙介紹稱,目前MOAR COFFEE以小成本投入的插件店形式,嵌入了鉑濤旗下數家7天酒店。從統計數據看,有超過60%的酒店顧客會到大堂1樓的咖啡館消費,比原來預想的30%的比例高出了一倍。由此可見,消費習慣在改變,消費需求在升級,顧客更愿意為優質的體驗買單。MOAR COFFEE除了將進駐鉑濤旗下如7天優品、麗楓等更多中高端品牌酒店的同時,還將以插件店形式入駐各種商業空間,如:影院、寫字樓、學校、醫院、銀行、商場等消費場景,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生活體驗。
MORA COFFEE 用熱愛探索品牌發展路
縱觀國內咖啡行業發展現狀,星巴克、太平洋(11.84 -6.99%,咨詢)為首的國際咖啡連鎖品牌,主打第三空間、咖啡快文化;3W、很多人的咖啡館等眾籌、互聯網創業咖啡館主打圈子文化;韓式咖啡則主打小資情調。在創建MOAR COFFEE的進程中,鉑濤又是如何尋找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獨特定位,突圍而出呢?
MORA負責人介紹稱,鉑濤會員擁有年輕化的基因,MORA從一開始就希望成為一個年輕人喜愛的咖啡品牌。MORA始終認為,現在的各大連鎖咖啡品牌并沒有真正關注中國年輕人內心的需求。結合項目初期的調研和MORA團隊的初心,他們發現:強烈渴望能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不受傳統條框和現實標準的限制,是當下80、90后年輕人的集體共鳴。“我們決定把MORA打造成一個關于熱愛的聚集地——除了提供高品質平價的咖啡,MORA還以咖啡館為空間,為年輕人提供實實在在以圍繞興趣愛好為主題的各種活動和分享平臺,和年輕人一起用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踐行‘用熱愛,活出彩’的品牌理念。”
從2014年10月品牌發布至今,MORA已聯合20多家活動社群,組織各類分享會、音樂會、手工課堂、藝術畫展等活動逾50場,近3000人參與,聚集了一批有共同熱愛的鐵桿粉絲,同時也為咖啡門店帶來超過20%的外部客源。
插件式咖啡館 創造閑置空間利潤新增點
記者發現,鉑濤通過利用現有門店的閑置空間,結合高綜合毛利的產品,以插件式咖啡館作為增值點,讓酒店提高收益之余還彌補了客戶在消費閑時的體驗缺失。以MORA COFFEE天河東店為例,5月平均每天接待顧客169人,酒店內部顧客轉化近68%,利潤率高達31%。以“低投入、高毛利、持續增長”的運營模式,為品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據悉,MORA重金邀請香港設計師設計的工廠預制式柜臺系統,將一般連鎖咖啡館占地15-20平米、需要15天施工周期的咖啡柜臺,通過工業化的模塊設計,縮減至6-8平米、3-5天的現場組裝即可實現,為盡快投入運營和降低現場施工影響提供了支持。
據MORA負責人透露,MORA COFFEE已經在廣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大省會一二線城市布局,預計3年內在國內布點1000家門店。(中國財經時報網)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