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天財商龍公眾號首發【大家·說】丁一:打造商業模式 成就百年餐飲,小編聯系評論獲贊最高的前兩名粉絲,請丁一老師親自作答。
在這個信息爆棚的當下,各種培訓,講座,會議,沙龍,文章等等讓人目不暇接,難以分辨真假,而餐飲酒店傳統行業又面臨種種經營上的困難。那么決策者如何快速理智判斷哪些是“磚家”,哪些才是真正需要的專家? ——微信昵稱:緣柳紛飛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正確理解問題。 從字面上看,我對這個問題解析如下: 1.企業碰到問題了,決策者自身解決不了。 2.想通學習或者閱讀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或思路,但是,一則相關資訊太多了,二則這些資訊真偽難辨別,有些資訊有用,有些資訊有害,因此,決策者不知道該學習或者閱讀什么。 3.于是,決策者想借助外腦解決這些問題,卻發現魚目混珠,不知道該找什么人來解決。 如果我的理解符合提問者的本意,那么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找到了: 不是餐飲難做,而是決策者的專業水準不夠。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找到病根,答案就水落石出了:如果決策者變得足夠專業了,即使自己解決不了問題,也能識別對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和資訊,或者“快速理智判斷”挑選能夠解決問題的專家。 總之,決策者如何快速理智判斷哪些是“磚家”,哪些才是真正需要的專家? 一、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練就“火眼金額睛”,讓“磚家”無處遁形。 至于餐飲企業最高決策者如何練就“火眼金睛”,受篇幅所限,無法全面回答,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深度閱讀我在“天財商龍·吾享網絡”和“首席餐謀”公眾號同時連載的餐飲專業文章《餐謀天下:品牌架構與大數據營銷》,快速提升自己專業能力。 二、實踐出真知。 通過他們過去的成效,作為分辨“專家”與“磚家”的依據之一。 三、按效果付費。 通過付費機制讓“磚家”知難而退、“專家”迎難而上,這也是先進、最保險、最公平、最科學的方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利潤是檢驗效果的唯一標準。第一種方法需要時間,第二種方法有失偏頗,第三種方法比較完美,特別是根據利潤增量分成支付報酬是分辨“磚家”與“專家”最理想的方法,能徹底根除“磚家”產生的土壤,也是檢測“專家”的唯一試金石。作為餐飲行業的注冊咨詢師,按利潤增量分成也是我們為餐飲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時最喜歡的付費方式,我們認為:不敢按利潤增量分成的咨詢服務都是耍流氓。 丁老師對于新入餐飲行業的創業者有什么建議? ——微信昵稱:趙小白 第一項建議:如果還沒入行,最好不要趕這趟渾水,因為餐飲行業已經從增量競爭階段進化到了殘酷的存量競爭階段,人口紅利消失,餐廳嚴重過剩,外加經濟不景氣和成本費用上漲,全行業早已成為紅海。當然,真正的高手永遠能在血紅的海中創造出蔚藍的海。但是,對餐飲新手而言,這個愿景太遙遠。 第二項建議:如果已經入行,盡快成為內行或者與內行深度合作。不管哪行哪業,總體來看,都是內行掙錢,外行虧錢。與炒股一樣,內行掙脫的錢基本上就是外行虧的錢。餐飲行業早已進入深水區,如果還摸著石頭過河,無異于職業自殺。 第三項建議:餐廳日常工作經營圍繞“開源三問”展開:1、吃什么(顧客到我們餐廳吃什么菜)? 2、為什么(顧客為什么不去別的餐廳而來我們餐來吃)? 3、誰來吃(我們針對什么顧客的什么餐飲需求)? 第四項建議:日常管理工作永遠圍繞團隊建設和成本管控展開。這一項和上一項就是餐飲的“萬變不離其宗”。 第五項建議:如果燒的是自己的錢,離遠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或共享經濟這兩個時髦大坑(曾經風光過或者現在正風光無限的那些所謂餐飲大伽,他們披著互聯網思維的畫皮,燒著別人的錢。時間會檢驗一切的。共享經濟的實質是補貼經濟,即花錢賺吆喝),踏踏實實把菜品、服務做好。 第六項建議:凡是熱點都是陷阱,離它越遠,你越安全。 第七項建議:成功是無法復制的。學會差異化,遠離同質化。敢于與眾不同,而不是比別人更好。學會進攻品牌,分流它的客源,而不是向學習品牌,把自己引入岐途。
原創文章,作者:天商財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