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并不是市場的唯一指標,但我們可以通過數據得知市場的方向。餐飲從業者也可從中得到不少啟發。
餐飲人必知的食客數據分析
—《餐飲時報》報道
不可否認,從某種角度而言,誰與食客的心理契合度最高,誰就占領了餐飲市場。
那么,怎樣抓住食客心理?他們究竟在想些什么?他們的需求到底又是什么呢?
從服務方式看餐飲消費需求
除工作餐外食客外出就餐的原因
朋友聚餐62.1%
家庭聚會20.7%
商務活動11.5%
不想也沒時間做飯5.7%
分析:工作以外的時間,朋友聚餐是最主要的消費行為。講求實惠,輕松而有趣的氛圍是朋友聚餐的首選佳地。
食客能夠接受的上菜速度
10分鐘以內 22.4%
10-20分鐘 70.1%
20-30分鐘 7.5%
分析:飛速發展的社會使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如何在食客的耐心時間內奉上美味佳肴,依舊是最大的話題。標準化的實現使食材前期處理的時間得以控制,若無法達到上菜的黃金時間(20分鐘內),設計等待時間的小環節,降低食客的耐心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食客平時比較親睞的口味
辣 37.9%
清淡的 25.3%
濃厚的 20.7%
其他 0.6%
分析:雖然“辣”依然高居榜首,但現今對健康生活方式的不斷追求,對辣的依賴正在減弱。
食客外出就餐時比較喜歡的飲食風味
【傳統菜系】
分析:食客對辣的癡迷,對濃厚口味的追求,直接顯現在食客對菜系的選擇上。
【特色飲食】
分析:2013年有關餐飲國家統計報告中,火鍋異軍突起顯示出勃勃生機。這個對標準化要求頗高的飲食類別,也是較易擴張的餐飲形式。
2013年餐飲百強中,火鍋是唯一一個平均單店收入、平均每平勞效、凈利潤率都正增長的業態,還是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
【國際菜系】
分析:食客對于西餐的認識程度越來越高,接受與喜愛程度也相對提升。
消費者選擇餐廳的關注因素
分析:口味與氛圍是最食客最為關心的就餐因素,無疑味道是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口碑、服務以及安全衛生是檢驗餐廳長久性的軟性旗幟。
2013年度餐飲百強企業區域分布情況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