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想接收更多餐飲一手新鮮資訊,請關注《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個人微信:22391363
一道創新菜,從有靈感、到誕生上桌、再到成熟定型,歷經3年,其中過程一波三折,但鍥而不舍,直到這道菜成熟完善。這和一些人做創新菜時做出來、端上桌就完事,完全不同。
這才是創新的精神所在。大蓉和的產品為什么能引領市場,跟大蓉和后廚人的這種鍥而不舍的創新精神直接相關。
藿香耗兒魚
成長一波三折
大蓉和紫荊店/吳樹和
“服務員,來份耗兒魚!”每當聽到這句話,自己都感到非常自豪。因為這道菜是我們大蓉和紫荊店的特色菜之一。“藿香耗兒魚”以獨特的風味、獨特的原料、獨特的烹調手法贏得了食客的喜愛。
但說起這個“藿香耗兒魚”的誕生,大有來頭。
從媽媽菜得到靈感
2008年的一天,我回老家四川資中辦事。回到家的那天中午,我母親用自己泡制的泡菜和自家榨制的純菜油,做了一份“泡菜泥鰍”。我剛進廚房就被這特別的香味吸引住了,還沒等到端到桌子上,我就忍不住用筷子嘗了一口。馬上覺得這種味道是我平生吃到的最好的一道菜,心里下定決心回到成都一定要把這道菜分享給客人,于是便拉著我的母親問這道菜的做法。仔細詢問得知,原來這么好吃的菜,母親竟然沒有加任何香料、復合調料和添加劑。母親的手藝真讓我敬佩!
反復試制
第二天一回到成都,我便迫不及待地研究起來。
在我們四川,幾乎每家每戶吃飯時桌上都離不開泡菜。但用這些普通的泡菜做出母親那道獨特的美食肯定是要下功夫的。首先在選料上,我們一般的泡菜是把一些邊角余料用來做泡菜,但用這些邊角余料來做菜肯定達不到效果,所以我就選用正料當原料,如泡制的豇豆選用的嫩豇豆,用的二荊條要求都是皮薄肉厚、大小均勻的上等二荊條,白蘿卜是用廣東的象牙大蘿卜等這些上等的原料。再來說說我們用的泡菜水就更有講究了,我們用的老鹽水都是從我老家找專人帶上來的,原因就是讓泡出來的菜更加醇厚,然后我又在泡菜水中加入了香料和拷拷糖,其效果就是讓泡出來的菜有特別的香味,使菜更加脆嫩,防止泡菜水生花。而泡菜泡制的時間也尤為重要,如果泡制時間太短,原料就有可能沒有泡好,如果太長就會變酸、口感不脆嫩,所以我們把時間控制到5—7天,在這個時間段泡制出來的菜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泡菜選好了,接下來就是對油做研究了。這個油可不是一般的油,這個油里面加入了菜籽油、豬油、雞油、調和油,然后又加入了香料、二荊條、姜泡等一些增香原料,經過兩個小時的煉制后,色澤紅亮、香味十足的泡菜油誕生了。
東西準備好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開始讓食客們來品嘗。此菜為農家菜,肯定要做出農家的風味,于是我又專門找人從老家帶來土鱔魚,并在菜中加入了藿香,很快這道具有農家風味的“藿香土鱔魚”就來到食客的飯桌上了。
菜品上桌后,很快就有了反饋。大多數客人都反映這道菜非常有特色、非常好吃,但是有些客人怕鱔魚,特別是女士和小孩,看到鱔魚就被它的外形嚇倒了,于是在銷售方面受到的限制。于是,我開始琢磨:把土鱔魚換成什么好呢?經過一段時間思考,終于選到了好的原料,就是把土鱔魚換成鯽魚,鯽魚里面的微量元素要高于鱔魚,口感也更勝一籌。
陷入危機
不久,新款的“藿香鯽魚”出現在了客人的餐桌上,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銷售,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許多客人反映雖然魚肉很嫩,但是做熟的魚裝在有著恒溫效果的石鍋里,不到一會兒魚肉和魚骨就分了家,讓客人吃起來非常不方便。
最終,這道菜陷入了危機,很快就從餐桌上消失了。我心里特別難受,因為這道菜是在母親那里受到的啟發,我又叫這道菜叫“媽媽菜”。
重新找到靈感
2009年下半年,我帶上老婆和孩子去吃火鍋,我家小孩吵著要吃耗兒魚(因為耗兒魚是他的最愛),我看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突然想到:那道“媽媽菜”里面的主料為何不換成耗兒魚呢?耗兒魚的肉質很緊,有魚肉本身的那種香味,而且沒有小刺,城里面的人都非常喜歡這種原料。于是我馬上打電話給采購,讓他幫我在市場上去找一下半斤左右大小的耗兒魚,采購得知消息后當天早上就去市場找,功夫不負有心人,采購很順利地找到了原料。采購買回來后,經過我改刀碼味,中午我就挽起衣袖又開始調試起來。
經過幾次的調試,終于這道“藿香耗兒魚”重新回到了客人的餐桌上,并加上我們用老面做的條形饅頭,用饅頭占著汁水吃,味道簡直好及了。重新回到餐桌上的“藿香耗兒魚”再次得到了食客的認可,深受廣大食客的好評,此菜到現在銷售一直非常好。
這款菜的成功,要歸功于支持和幫助我的同事、采購以及我偉大慈祥的母親。
《餐飲時報》公眾微信號:cyykb111
《餐飲時報》網站:http://www.cyykb.com
《餐飲時報》QQ群:282756788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