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語錄】《餐飲時報》報道:大蓉和劉長明– 清淡也是沖擊力

    如想接收更多餐飲一手新鮮資訊,請關注《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個人微信:22391363

    為了讓客人記住大蓉和的菜,我們特別強調菜品的視覺沖擊力和味覺沖擊力,不搞平平淡淡的東西,只搞過目不忘的東西。舉個例子說,如果你問朋友“某人怎么樣”,他回答說“嗯,還可以”,說明那人可能不怎么可以,或是朋友對他沒什么深刻印象,但如果他回答時能興致勃勃地介紹那人,那就說明這人給他留下了良好印象。人天天要吃飯,吃過的菜數不勝數,能留下記憶的并不多,如果你的菜讓他記住了,而且能說出個一二三來,這道菜不成功都難。

    川菜在口味上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濃味濃香,例如小荔枝味型的宮保雞丁、魚香味型的魚香肉絲、香辣味型的沸騰魚、蒜泥味型的蒜泥白肉、家常味型的回鍋肉等,都是濃味濃香產生的沖擊力。二是善調麻辣雙味,口感刺激性強,像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四川火鍋、花椒兔丁等都很有代表性。由于麻辣味是川菜獨一無二的調味方法,并且這一類菜品比較多,所以大家都記住了川菜的麻辣,領教了它的沖擊力,但許多人并不知道川菜的第三個特點,即味型多樣并且味型之間的反差很大。四川既有高山峽谷、大江大河,又有盆地平原,平湖小溪。它有洶涌澎湃、挺拔偉岸的一面,也有風雅秀麗、溫柔平和的一面。川菜在口味上也反映出山河文化的這一特點。我們上面所說川菜的兩個特點已經體現了它的沖擊力,其實帶有四川水土風情的清鮮、清純、清雅、清淡的菜品,與上述特點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也體現出了它的沖擊力。

    一直以來,很多人誤以為川菜就是麻辣,一些餐館也陷入這個誤區,他們的廚師不惜往鍋里大把扔花椒、辣椒,弄得大麻大辣,以為這樣就能體現特色。其實,一道菜放的花椒、辣椒越多,技術含量就越低,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花椒、辣椒畢竟只是調味用的,是為主料服務的,你弄得喧賓奪主,把主料的本味全部淹沒,那就不是“百菜百味”,而是“百菜一味”了。川人好麻辣,喜豆瓣,一些廚師善于“一辣遮百味”。廚界還有“豆瓣廚師”一說,好像離開了豆瓣就做不成菜。如果廚師手藝不高,為了彌補和大廚們的差距,做菜時多放些豆瓣就混過去了,以至于形成模式化、習慣性的操作,不管主料如何,不管烹飪技術的區別,也不管顧客的口味要求,不假思索一概用麻辣對付,似乎不放花椒、辣子就對不住客人。一些老板也認為,滿桌子紅辣椒不但最刺激視覺,也最刺激味覺,沖擊力最大,特色最鮮明。但實際上,過于兇狠的麻辣并不一定就是沖擊力,也不一定有多大的市場。大蓉和做過一些麻辣味突出的菜,如“麻辣墨魚仔”,點擊率就不很高。

    我們所講的味覺沖擊力,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麻辣帶來的味覺刺激。實際上,把特點做出來就有沖擊力,即使毫無麻辣也有沖擊力,甚至清淡也是沖擊力。關于清淡菜,并沒有嚴格的概念。清蒸魚、清蒸肚片算不算清淡菜?我看可以算,因為它們油輕色淡,口味清爽,但清蒸雞就很難說是清淡菜,因為它油重味濃。我這里說的清淡菜,主要是常見的素菜。

    清淡的傳統川菜并不少:咸鮮味的開水白菜、雞豆花、竹蓀肝膏湯精雅細嫩,風靡全國;河鮮菜品中的精品清蒸江團、砂鍋雅魚清爽細潤,具有動人心靈的沖擊力;小白菜燒芋兒纏綿悱惻,白油菜頭(青菜頭)細嫩青翠,沁人心脾;清炒豌豆尖嫩脆清香。那種沖擊力就像是秀麗的川妹子,勾人魂魄。清淡菜的新品也在市場上產生沖擊力:蜀南竹海是利用竹子的副產品做出的系列菜品,香菌燒竹蛋爽滑清新,清炒竹花清淡脆嫩,口感、形狀有如毛肚,幾乎能以假亂真,極大地刺激了食客們的胃口。

    清淡菜雖然清淡,但在川菜館流行“一片紅”,什么菜都把辣椒堆成山的大環境中,反而容易從滿桌菜肴中跳出來,直接沖擊顧客的眼簾。青菜蘿卜和大魚大肉一樣,也可以做成美味佳肴,可以登大雅之堂,甚至成為餐館的主角。在我們的菜品系列中,清淡菜占有一席之地。這既是對川菜的返璞歸真,為川菜正名,也是以“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向思維研發菜品的結果。逆向思維和開放性思維一樣,是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有力武器。我們的青菜缽、開水白菜、原湯蘿卜絲、皇室全家福、野菜遼參,以及賣得很好的美味白菜,都是清淡系列。雖然清淡過人,但那種淡雅更顯出一種氣定神閑的品相,給人回歸自然的愉悅感覺。

    清淡菜系列的推出,最開始并不是我們有意為之,而是市場檢驗的結果。2001年下半年,我們研發了二十幾個菜。在新菜品的鑒賞過程中,我們看好的鮑汁龍蝦仔、干鍋桂魚等幾個大菜都不好賣,而一道很不起眼的青菜缽卻賣得很好,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那時,菜心流行廣東做法,將青菜汆熟后整只擺盤,淋一點調味汁便可上桌,幾乎每家餐館都是這個套路,我們也不例外,一天不過賣十多份。而青菜缽的創意,來源于長沙一家不起眼的小館子。有一次,李自康、張偉佳帶我們到長沙一家生意火爆的小餐館,汽車拐彎抹角來到一條小巷子里,餐廳門面一點也不起眼,里面更不像餐廳,幾間房子連在一起,沒有裝修,擺了幾張桌子,桌上的碗比盤子還多。湖南人實惠,菜的分量大,不少菜是用碗裝上桌的。這家餐館的菜品很新鮮,口味非常好。我們吃了一道叫“野菜缽”的菜,印象非常深刻,它是將青菜葉剁碎加米湯煮熟而成,清新可口。我叫隨行廚師把這道菜記下來。回成都以后,在王正金的帶領下,劉永東具體負責這道菜的研發。先將青菜剁碎加工,但做出來顏色不對;繼而用萵筍葉試制,也不成功。最后用廣東菜心剁碎來做,這才大功告成。我告訴廚師,青菜缽的關鍵是要把湯做出技術含量來,出菜后顏色一定要鮮綠。這道菜看似平常,制作也不復雜,但簡單的往往就是最好的。在滿桌大菜中,青菜缽成了“小家碧玉”,青翠欲滴,清純可愛,口味鮮美,勾人食欲,比整只青菜更顯得可愛,也更容易入口。推向市場以后,幾乎每桌都是不知不覺之間吃個精光,一天能賣上百份。有的老板平時工作很忙,飲食結構有些問題,他們特別喜歡吃青菜缽,有時要點好幾份才過癮。有一次,一個餐廳的老板帶一幫大廚來考察,吃了青菜缽以后,對他的大廚說:“這么簡單的菜,為什么大蓉和做得出來,你們就想不到?”

    大蓉和的青菜缽,清淡中浸潤著雞湯的鮮味,讓人吃出了新奇的清鮮味道;紫砂香酥缽在清爽中蘊含淡淡的醬香味,給人醒目提神的感覺;美味白菜甜酸、清脆中伴隨著芥末的通透、刺激;雪梅娘在素雅中裹挾著西方的情調。我認為,清淡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只要做到極致都會成為精品。實際上,做好清淡菜需要更多的技術實力,更能考驗廚師的功底。你能用那些最不起眼的青菜原料做成美味,那才是本事。

    2007年,我有機會到青城山參加太上老君誕生2500年的大型道教紀念活動。中午,宮內為道友來賓準備了素宴,太極豆花、仙栗肘子、龜蛇慶壽、宮觀豆腐、百壽龍眼等十幾道菜做得色香味俱佳,令我這個搞餐飲的人大開眼界。青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道教注重食療養生,這種飲食文化已深深影響四川人的生活。張道長快六十的人了,面色紅潤,神清氣爽。談到道教文化對成都飲食文化的影響時,她說:“道教崇尚自然自律,注重食療和養生,主要以素食為主,以養生而追求長壽。”我感覺到,素菜、齋菜實在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我國新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谷類、薯類、蔬果類、肉蛋類、奶豆類和油鹽五大類食物構建成“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寶塔塔基是谷類、薯類及雜豆,第四層為蔬菜類、水果類;第三層為畜禽肉類、魚蝦類、蛋類,第二層為奶類及奶制品、大豆堅果,塔尖為油、鹽。我相信,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深入人心,清淡系列菜肴會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

    中國第一家餐飲專業手機報——《餐飲時報》手機報

    每月7,最新實用餐飲資訊發送到您手機!

    您現在看到的,是《餐飲時報》免費公眾微信,不是手機報

    只是手機報部分往期內容,手機報內容更多、更新、更實用、更快捷!

    只需您電話1866014753718660783761,或者微信cyykb2221411514931訂閱即可。隨時訂閱,隨時退訂,隨時換號。

    《餐飲時報》公眾微信號:cyykb111

    《餐飲時報》網站:http://www.cyykb.com

    《餐飲時報》QQ群:282756788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172.html

    (0)
    上一篇 2013年9月10日 15:05
    下一篇 2013年9月12日 09:1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