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各種餐廳林林總總,其中不乏個性十足的特色餐廳,奇芳閣就是一家以“院中院、閣中閣”為裝修風格的主題餐廳。奇芳閣旗下的餐廳全部設定了風格各異的裝修主題,有以古城舊貌為主題的古城印象店、也有以四季更迭為主題的淮安店等。
《餐飲時報》以年代特色為主題的紅星店為例,報道奇芳閣在餐廳主題設定方面的構思和技巧。
《餐飲時報》每天報道有賣點、有特點的餐飲商業模式,趕緊關注吧!更多好商業模式請查看“歷史消息”。
奇芳閣:“院中院、閣中閣”打造的懷舊主題餐廳
—《餐飲時報》報道
年代主題引起顧客共鳴
奇芳閣紅星店的裝修設計主題風格是“年代變遷”,一樓是散臺,二樓隔成四個小廳,分別代表“六十年代愛貧農”、“七十年代愛英雄”、“八十年代愛文憑”、“九十年代愛金融”四大年代特色。
跟隨奇芳閣副總經理陳海燕逛完一圈,記者仿佛經歷了一場時空旅行。奇芳閣紅星店的裝修裝飾與豪華不沾邊,甚至算不上精致,卻有一份引人入勝的獨特魅力。“奇芳閣的裝修很平實,所有細節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常常見到的物品,所有設計都能夠勾起不同年代顧客的過往回憶。貼近民生、引起共鳴就是我們這家店裝修的特點。”陳海燕說。
1.六十年代愛貧農
步入六十年代主題廳,記者眼前的光線一下子暗了下來。六十年代廳的大門是一對巨大的算盤,一是體現奇芳閣處處為顧客精打細算的理念,二是以算術工具體現時代感。“六十年代以珠算為算術方法,這勾起了很多老年顧客的久遠回憶。”誠如陳海燕所言,這個廳里的很多裝修裝飾細節都體現了六十年代獨有的時代烙印,例如低矮的屋檐、昏暗的燈光、陳舊的大字報、墻上的毛主席語錄等等,完全還原了大躍進時期的生活場景。
2.七十年代愛英雄
進入七十年代主題廳,記者被很多在現在看來充滿奇趣的小玩意吸引了目光,《狼牙山五壯士》的小人書、蓋著大紅印章的獎狀、印著“囍”的搪瓷茶缸、老式電影放映機等物件映滿眼簾。“七十年代愛英雄,隨著學雷鋒熱潮持續發酵,那時候的姑娘都想嫁給英雄一般的人物。”談起每個主題廳的特色,陳海燕如數家珍,“俗話說,八十年代開花,九十年代結果,好多事情都醞釀在七十年代。”
3.八十年代愛文憑
來到八十年代主題廳,兩扇大門設計成電子計算器的造型。“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器取代了世世代代傳用的老算盤,成為人們算術的主要工具。”陳海燕介紹說,“八十年代愛文憑,姑娘們更看重心上人的學歷水平。因此,各個包間內都懸掛著當年的高考試題、準考證和畢業證書。”據說,有不少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找到自己當年做過的試題,專門在那間充滿回憶的包間里用餐。
4.九十年代愛金融
走進九十年代主題廳,整個廳堂猛然亮堂了很多,電腦鍵盤取代電子計算器成為大門的造型。“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九十年代,電子產品更新速度很快。人們的通訊器材從開始的BP機發展到有錢人才用得起的大哥大,再到摩托羅拉、諾基亞當道的手機逐步普及。”記者的思維隨著陳海燕的解說不斷推進著,“九十年代愛金融,經濟實力也成為姑娘找對象考量的重要標準之一。”
院中院閣中閣的店面格局
如同紅星店的店面布局一樣,奇芳閣旗下其他餐廳的格局也都是采取“院中院、閣中閣”的院落模式。被問及這種餐廳格局的原因,陳海燕認為有以下三點值得借鑒。
首先,為顧客營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鮮感,刺激他們的視覺感官;其次,不同院落風格各異,能夠讓更多顧客找到自己喜歡的院落和包間,產生對餐廳的親近感和認同感;第三,方便安排服務員值崗,據調查顯示,包間呈圈狀分布比呈線狀分布所需的服務人員數量更少,單位數量的服務員可以照顧更多包間的客人用餐。
奇芳閣的裝修風格是企業創始人李國強先生的古城情結的外在表現,他在餐廳設計上以古城舊貌為藍本,從外到內依照保定古城的風格進行設計和裝修、裝飾。在對古城原有建筑風格和風土人情的資料進行調查收集的同時,還到城市建設拆遷現場如淮軍公所、王家大院、官驛街等地進行實地查訪,從拆遷廢墟中尋找出一些具有文化價值的古物、磚花、門鼓、花罩等實物。在裝修工程中,由從事古建筑研究的資深工匠,將獨具匠心的設計要領與反映古城文化的實物巧妙地融會于酒樓裝修裝飾中。
奇芳閣的餐廳裝修設計曾經榮獲2002年度全國室內裝飾設計大賽三等獎,和2003年度全國室內裝修設計大賽二等獎。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