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曾經說過:定價即經營。定價是決定經營生死成敗的關鍵。
經營餐廳也不例外,定價是決定餐廳經營狀況的重中之重。有的餐廳門庭若市,利潤空間卻十分有限,大概率就是定價問題導致的成本失控。
你的餐廳,定價對了嗎?
定價即經營
“定價是一切的原點,它左右著經營的方向。”
在創立京瓷、擔任日本航空董事長之后,稻盛和夫將自己幾十年的商場經驗濃縮總結成了這一句話。
做生意的邏輯和方法論有很多種,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賺錢。而賺錢買賣的核心,是用顧客可接受的價格賣出自己的產品,并制造利潤。
所以,“售價優先原則”——努力思考合適的定價,再反向推動降低成本價,這正是經營的關鍵。
對餐廳而言,正確的定價有多重要?
01
定價決定了消費客群
餐廳的人均消費決定了餐廳面向的消費客群,決定了這個客群消費的頻次和場景,也直接決定了同一消費區間的競爭對手是誰。定價的同時,其實就是把“經營餐廳”這件事具體化,直接聚焦到你要和誰、在哪里、贏得誰的喜歡。
定價定下來后,其他的問題才能在這個大框架下逐一解決。
02
定價決定餐廳配套服務
餐廳的定價不僅僅決定了菜品的價格和可支配的成本,這個定價其實包含了餐廳的其他一切配套服務。高定價區間的餐廳,勢必需要同等高質量的裝修、服務,甚至地段來配合;反之,高性價比中低定價區間的餐廳,在其他配套上可以略顯遜色。
定價除去原材料的成本后,其他的都是餐廳差異化競爭力的價值:菜品味道、服務水準、裝修風格。而這些配套也要讓消費者的支出物有所值,才能讓餐廳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決定定價的同時,我們也決定了餐廳配套服務的定位。
03
定價決定了餐廳利潤空間
餐廳經營會經歷淡旺季、食材波動,租金和人工成本也會變化,但是餐廳的定價需要相對穩定。因此,餐廳在定價的時候,要合理的計算利潤空間,兼具市場競爭力和抗波動能力。不能因為一兩月突如其來的食材波動,而帶來大的經營困境。
定價是菜單盈利規劃里最重要的部分,嘗試用多個角度去反復推敲自己的定價是否合理。
如何合理定價
如何為餐廳定價呢?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實踐、檢驗餐廳的價格體系:
01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
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來定價,核心就是:你的目標客群愿意花多少錢、以怎樣的頻次來店鋪消費。
我們常說餐廳是三公里的生意,核心目標客群是周邊3公里的日常活動人群,他們的消費能力、外食頻次、外食偏好這些都至關重要。忽略了這部分人的消費能力,即使餐廳定價利潤空間較小,依舊不可能做到薄利多銷。了解消費者,符合他們消費決策內的定價,在餐廳宣傳推廣過程中,也更容易讓潛在消費者實際到店。
02
從競品角度出發
在餐飲市場的紅海中,每一個消費者都是從競爭對手的門店里爭搶過來的。在研究餐廳的定價體系時,是否和競爭對手們處于統一競爭區間,是否在這個區間內有競爭力,是否能夠給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決策價值,這些都是在判斷自己定價是否合理的關鍵信息。
比如,同樣是人均100-150的火鍋品類,海底撈作為火鍋行業的強力競爭對手,在一二線城市,這個價格區間內可與之一戰的其他火鍋店鋪并不少,差異化競爭力大多是特殊食材或者湯底;而在三四線城市,這個人均高于平均餐飲市場,海底撈本身的品牌溢價和服務已經構成獨有的競爭力,其他火鍋品牌想要與之抗衡相對較難。
研究競爭對手的定價策略,理解它們背后的利潤構成,對自己定價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03
從利潤角度出發
利潤是餐廳持續運營的根本。在進行定價時,可以從餐廳的利潤空間倒推定價是否合理。
在拆解餐廳的利潤空間時,可以采用從大化小的方法,一步步確定最終定價。比如,在不排除租金和人工的情況下,餐廳的毛利率總體設定在70%左右,那所有菜品的利率波動要在70%附近。
在從利潤角度出發設置定價體系時,要注意價值感知和供應鏈特性。
價值感知上,菜品會分為消費者敏感和不敏感菜品。舉例來說,一道番茄炒蛋的食材成本是六塊錢,如果將毛利率設定為80%,這道菜的定價就是30元,毛利率設定為60%,定價則為15元。番茄炒蛋,作為國民家常菜,大家對它應有的價值感知相對熟悉,并不適宜作為高毛利單品。
從供應鏈特性上來說,如果食材供應鏈成本波動較大,那么在設置毛利率時,要充分考慮到抗風險能力,這也是為什么海鮮餐廳的毛利率設置較高,有些甚至采用時令價格來定價。
精細化定價
大部分的餐廳在經歷了上面的定價流程,就認為定價的工作結束了。其實不然,真正考驗店鋪盈利能力的,是更加數據導向的精細化定價。
在餐飲高度成熟的日本,定價體系可以精確到單人、單位面積、單一營業時間餐廳的流水和利潤。舉個例子來說,東京人工的成本一小時約1000日元(近70RMB),一個基礎廚房小工一小時可以生產10斤左右的土豆配菜,在計算土豆配菜的成本時,一旦加上人工的費用,要高于直接向配菜公司采購土豆配菜。
這樣精細化的成本計算,可以幫忙找到餐廳經營里的“利潤黑洞”。
在定價時,日本餐飲業常見的檢驗方法是FLR成本控制。
FLR成本控制,是指F(Food=材料成本)+ L(Labor=人事成本)+R(Rent =租金成本)不能超過餐廳收入的70%,控制在60%以內是非常理想的盈利狀態。
根據《中國餐飲報告2019》數據顯示,餐飲行業的平均損耗率是10%-20%,或高至30%,食材、人力、租金三大頭總體要低于70%絕非易事。這三者的配比,也是餐廳核心競爭力的來源。
中餐一哥海底撈,食材成本占比超過40%,人力成本占比約30%,即使這樣,由于租金成本占比僅0.8%,保持了店鋪良好的流水和利潤率。而高額的食材成本和人力成本支出,也為海底撈產生了相應的價值:口味和服務。
在進行成本三大頭配比控制時,根據餐廳的目標人群和場景不同,可以嘗試不同的比例配置。
對高端餐廳來說,食材成本可以在定價的25%左右,中檔餐廳占比約35%,而平價餐廳的食材成本占比可以高達40~45%。當食材成本確定后,留給人力和租金的成本就相對有限了,在保證盈利空間下找出可以壓縮成本的漏洞,就是餐廳運營中日復一日的課題。
總結
定價即經營,它是一切的原點,其左右著經營的方向。在定價時,可以從消費者、競爭對手、利潤空間開始搭建定價框架。
當第一輪定價完成后,可以從成本控制角度來檢驗定價是否合理。當你的FLR成本占比控制在60%左右,又在消費者可接受的范圍內,那么才算是擁有了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的入場券。
-今日互動-
餐廳經營到底怎樣合理的定價?
歡迎大家進群討論
掃 描 二 維 碼
進 群 學 習 更 多 餐 飲 干 貨
如果您在餐飲店經營中遇到問題
歡迎在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智掌柜攜手益劃聯合出品
Powered BY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