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飲,不是便宜才有市場。
今年,餐飲業的關鍵詞是:
品質。
一、2016年開始,各餐飲團購都出現不同程度地負增長。
二、在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一個有意思的提問:有哪些貴但是好吃的餐廳?成為最火的問答。這個提問里面的兩個關鍵詞很耐人尋味——貴、好吃。
(這些看似和餐飲不搭邊,但值得你看)
一、麥肯錫研究,到2022年,咱們中國預期54%中產收入提升至年1.6萬美元至3.4萬美元,到世界各地旅游、愿意為高品質服務買單,將成為這些中產的消費主流心理。
二、蘇寧董事長張近東說,根據我們近一年銷售額顯示,電器低價競爭時代一去不復返,國人品質消費時代正在加速到來,2017年并不一定像外界想象得那么寒冷,或許對于很多走品質路線的企業而言,今年恰恰是難得的機遇年。
◆人均300元以上,新榮記餐廳受追捧
新榮記,人均消費200元是保守數字,四五百元很正常,但生意極好!
好到什么程度?這樣的消費價位,用餐需要提前訂餐,否則沒位子!
為什么?有品質!
有餐飲同行朋友說,浙江海鮮原料供應商遇到好食材,都會第一個給新榮記打電話,因為供貨商們都知道,這家餐廳愿意為食材的質量買單。
◆在全聚德、便宜坊夾擊中,大董依舊游刃有余
單從客單價來說,大董的人均消費達到了300+,但就是這樣一個在大眾眼里消費貴的餐廳,即使在外婆家模式風行的年代,依然我行我素的“貴”,生意不受影響。
這說明了什么?產品有品質。
北京大大小小的烤鴨店不計其數,前有全聚德這個老招牌,后有注重性價比的便宜坊,但大董“活”的依舊有滋有味。
◆大連品海樓口味地道品質高
餐飲界同行公認有“匠心”的餐飲品牌,除了上海周元昌大師的品悅酒店以外,就是大連的品海樓。
據說國內重量級餐飲老板們曾組團去大連專程學習品海樓的產品。
有同行評價說:未來餐飲有兩種發展,一是連鎖標準化型,二是匠心老字號型。品海樓更像后者。
顧客對品海樓的評價:
一是口味地道,二是食材新鮮放心。
創始人李傳堯對產品的匠心精神表現地淋漓盡致:十句話中九句話不離菜。
因此,即使是大連人心中的“貴”餐飲,生意卻是穩居第一。
◆北京宴打造驚喜,讓人忘掉客單價
北京宴追求“沒有給顧客留下美好回憶和值得傳頌的故事的服務,就是零服務。”
北京宴售賣的是:有品質的服務。
到北京宴吃飯的顧客,經常會收獲驚喜。
北京宴有61個包間,每個包間都是完全不同的風格。所以盡管北京宴的人均在300+,但是它的裝修、服務、細節給人的感覺遠超這個價格。
比如看到顧客客人咳嗽,服務員會送上一碗銀耳雪梨湯;得知客人要趕飛機,會貼心送上一個蘋果祝平安……
所有分析證明,
品質服務成為新訴求 ,品質消費時代或悄悄到來。
前兩年,好吃不貴讓一大票餐飲人陷入了“大投入、低價位、人均消費四五十元”消費怪圈中。然而,順豐的上市卻似乎給了很多陷在其中的餐飲人一個提醒:順豐是所有快遞中價格最貴的,但順豐上市了!
這說明:不是便宜才有市場。真正做好企業,做好產品一定不是靠犧牲利潤,而是靠提高產品自身品牌價值和服務!
最近很多人跟《餐飲時報》小時探討——
小時,以前我還覺得,人均消費四五十元的餐飲,再加上美輪美奐的裝修,這就是餐飲的未來。但現在,我發現不能這么搞下去了。
為什么呢?
客單價很高,還依舊排隊的餐廳都做了什么?
比如上文中我們提到的四家餐企,他們為什么“不便宜”,依舊受顧客青睞呢?
中國的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消費以17%的速度增長,直接推動了消費新的升級。這次的消費升級出現了“高檔化”、“品牌化”、“個性化”等特點。
舉個例子說,購買一個床墊,之前一個床墊可能需要400元;現在一個床墊賣到了599,但是這個床墊加上了“XX牛皮”、“XX航空級材質”、“手部彎角設計,更易抓取”、“兩部手機的重量,極致輕盈”這些標簽,那么人們就會感覺這200元是物有所值的,可以購買有這么多好品質的物品。
80后、90后成為有錢人和消費主力,不差錢又舍得消費的人群越來越多。
觀察一下歐美的餐飲,已經漸分成兩極:要么是便宜的快餐類品牌, 要么是高端的品質餐廳,前者追求快速、干凈、口味;后者追求食材、服務。 中國的餐飲也會如此分化,而現在正是一個過渡期。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人均消費100—150元的中餐正餐正在回暖。比如,剛才提到的新榮記、大連品海樓、山東舜和海鮮、長沙的徐記海鮮、南京小廚娘等,這都是品質型餐飲回暖的印證。 當餐飲行業所有投資都瞄準外婆家模式,都去搶占人均四五十元的市場時,那個市場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將利潤壓縮到極點,不排隊不賺錢、不 翻臺不賺錢,房租高了不賺錢,用工多了不賺錢,生命線極其脆弱。 貴,但有品質,又產生了巨大的空白空間,尤其是這兩年餐飲人剛剛回過神來。 在奢侈品店里,沒有顧客驚呼“太貴了!”因為他就是沖著“貴的價值”去的。 貴,但有價值,這才是顧客的真正訴求。 因此,就像剛才提到的像賣床墊一樣賣產品才對,比如“純手工山西面”、“用橄欖油做的”、“12道工序的會跳舞的毛肚”等,提高產品的可比較性,讓顧客可以很輕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哇,多了這么多功能,看來多花200塊是值的”。 而且,現在的事實是:在大眾餐飲狂轟亂炸的同時,顧客的味蕾有了進一步的追求—— 1.可以吃飯的餐廳。 2.能夠吃好。 《餐飲時報》曾經報道過人均消費達到五六百元的人氣旺店——福州雍和會,就是貴又有人氣的代表餐廳。 雍和會的產品和服務,讓顧客消費起來很有面子:顧客在雍和會就餐,從停車入位那一刻起,就有像電影大片一樣的待客泊車、撐傘遮雨、侍者引路、就座服務、席間問候等一系列服務。這些服務,讓顧客感覺,在雍和會吃飯,自己就是主角,很有控場感。 這就是《餐飲時報》想要傳達給大家的“超值”的體驗感。 在普通消費者心中,都有這樣一桿秤: 商品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該商品的價值。 一般人們會傾向于認為價格越高,商品的質量和品質會越好。當無法從其他方面來判斷商品的品質時,人們通常都會以價格來判斷,覺得買貴的總不會錯吧! 在所有的民營快遞中,順豐的價格是最貴的,卻也是最受喜歡的。 這個看似奇怪的現象,折射出中國人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著深刻轉變。 《餐飲時報》想向餐飲同行們傳達: 對于消費者而言,貴賤不是最重要的,值不值才是最重要的。 想明白這個新商業邏輯的企業,就不應當再去一味拼價格。 但是,你要做的是——給顧客一個選擇的理由。 請問: 您的觀點是?請文后留言!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一老餐飲人把一道菜品爆款用自動販賣機賣 2.這種小鍋即將風靡餐飲界,原因是很賺錢! 3.惡性競爭:同一菜我賣58他賣38,怎么辦? 4.能力很強,破壞力很大,這種員工該不該留? 5.餐飲經理人薪水像跳蹦蹦床!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