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互聯網餐飲泡沫退去,
餐飲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好吃、好味道、好食材,
重新回到衡量餐飲好壞的核心標準。
2017年,將成為餐飲行業“大躍進式”熱鬧之后沉淀回歸的分水嶺。
這一年后,那些執著于內功、恒心于品質、著眼于持久的企業,
將成為餐飲行業的風向標。
這其中,被公認為“餐飲界的華為”、最具“時代標桿”意義的企業,就是喜家德。
最近業內比較熱的新聞是:
哈爾濱倒了一批水餃店!
而這些,正是喜家德這家發源于哈爾濱的東北水餃品牌的跟風模仿者。
無論店面形象、LOGO、名字、模式、產品,都拷貝得十分相像,
同樣的命運,這些喜家德的“高仿店”都短時間內關店。
一位熟知內情的哈爾濱同行評價說:
國內各地“喜X德”、“喜家X”等模仿者多得很,但都活得相當憋屈,
模仿再像,都干不過喜家德!
喜家德就是餐飲界的“華為”,多年低調深耕,內功已經練得相當了得。就像華為一樣,正是爆發時刻。
這幾年,當大家醉心于追蹤新模式、拷貝新奇特、傾心于講互聯網故事時, 喜家德在干什么? 5款水餃,開出450家店面,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水餃老大; 獲得多項水餃研發等專利技術,個個是壁壘,這在餐飲行業實屬罕見; 將水餃、配菜甚至食材加工標準數據化,每一步都經歷上10000次的“笨試驗”; 世界范圍內采購,自己研發出營養、口感、勁道三合一的專屬水餃粉; 建立中式快餐最具標準價值的中央廚房,每一件設施都依據產品量身定制; 培養年薪50萬的包水餃一流大師,培訓出一流的水餃技術、調餡技術人才; 成為蝦仁單品采購量全國前茅的餐飲企業,掌控質量最穩定、價格最優貨源; …… 最可怕是,已經比我們優秀的人,現在依然天天“跟自己過不去”:在“好”的基礎上再“過一點”,成了喜家德死磕自己、沒有盡頭的標準要求。 前幾天,《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到喜家德大連總部考察,發現全公司最忙、加班最多、經常工作到凌晨的部門竟然是“產品研發部”。 一個只賣5款水餃的快餐,而且產品都已相當標準化,還有何可研發的? 小時在中央廚房專門拉住一個研發部師傅。師傅說: “精進!我們每天都要精進!比如,營養上能不能更高一點?口感上能不能更好一點?食材上能不能更健康一點?配料上能不能比例更佳一點?這一點點微創新,聽起來簡單,其實每一點都要反復嘗試上百遍。” 正在采訪時,研發部師傅端著新試制的四盤水餃走進董事長高德福辦公室。 這樣的試吃,平均下來一天三次,持續10多年。 喜家德副總高建峰曾說:“小時,董事長高德福應該是世界上吃水餃最多的人,一天吃三次水餃,出國也是到處找水餃吃。” 這就是喜家德的價值觀: 永遠不相信自己能占市場的“便宜”,任何時候愿意比別人多付出; 別人能1000萬辦成的,我就花2000萬; 別人下一分力氣的,我就下兩分力氣。 這也是喜家德基因里的“過一點”。 一位餐飲專業人士評價: 在選擇發展路徑時,喜家德是一個長跑型選手,更愿意靠內功。
在喜家德公司上下,很少聽見“競爭”兩個字。 盯住顧客,比盯住對手重要。 這一點在喜家德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琢磨更多的是“如何做好自己”。 比如: 一個餃子皮,薄厚相差十分之一毫米,顧客能吃得出來嗎? ◆喜家德卻費心費力研發出一臺“餃子皮透視儀”:搟好的面皮放在透視儀上,一眼就可以看出面皮的均勻程度。 這是喜家德運營副總王建清去醫院看到x光透視儀得到的靈感。 ◆喜家德門店里煮水餃的鍋,比一般煮餃子的鍋要快2分鐘,而且不用開鍋蓋,就可隨時盛餃子湯,這個效率,是世界第一。 這也是一項專利技術。 ◆喜家德的搟面杖,第一,標有刻度,第二,長短粗細標有標準尺寸,第三,材質有特別要求。 這樣的搟面杖,用起來省勁,受力一致,面皮出來的形狀和厚薄都是最佳狀態。 ◆喜家德的中央廚房,一個設備包含多項國家專利技術。 ◆每一個餃子的面皮都必須上稱稱斤兩。看起來十分“苛刻”的要求,在喜家德450家門店嚴格執行。 ◆喜家德的打包盒,從材質和造型上,盡可能地避免了水餃打包容易沾黏的問題。 ◆廚房溫度隨時保持恒溫: 苛刻地“做好自己”,在喜家德的表現是“過一點”: 工藝標準過一點:每個面劑子重量差值小于0.2g; 精選食材過一點:一頭豬只用16斤肉; 精選食材過一點:一頭豬只出四塊醬頸骨; 精選食材過一點:10顆土豆只選2顆; 育人成長過一點:水餃大學年培訓萬人次; 安全放心過一點:每天自嘗水餃6000只。 《餐飲時報》小時曾這樣總結喜家德這些看起來的“過一點”之舉: 可做可不做的事,喜家德做了; 可花可不花的錢,喜家德花了; 可省可不省的成本,喜家德沒省。
全國各地“喜家德”模仿店遍地開花、甚至對門開時,高德福說:“這也是對喜家德事實上的肯定。餃子品類一直不夠強勢,喜家德號召了整個市場,大家一起來做,實際是做大了這個品類,利于推動水餃品類的大發展。” ◆水餃現包才好吃, 喜家德第一個提出“現包”概念。 而后,“羊肉現串才好吃”、“包子現蒸才好吃”、“活魚現殺才好吃”…… 一系列“現文化”引領餐飲業。 ◆2016年,喜家德升級定位:蝦仁水餃, 廣告語是:水餃里有一個大蝦仁。 一時間,街上多了無數蝦仁水餃店…… ◆喜家德以喜慶紅色為自己主色調, 全國水餃快餐一片紅…… 誰為行業提供標準,誰就是領導品牌。 人們在知識上依賴你,就必然在產品上依賴你。 喜家德已經成為行業公認的“首席知識官”。 去年6月,喜家德作為中國傳統美食水餃唯一代表亮相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就是最好的證明。
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是:永續經營,100年后企業還在。 這也是華為任正非低調深耕多年的追求。 喜家德給自己定的“任務”是:傳承百年,遍布世界。 高德福有自己一個獨特的“爬臺階理論”:不倡導企業發展無限上拋、走傳統的拋物線發展模式,他更堅信喜家德式的爬臺階,攢足了勁再往上爬,雖然不會升得很快,但會一直保持上揚姿態。 《餐飲時報》寫此篇文章,就想和國內千萬餐飲人共享一句話: 做企業,要做厚度而不是寬度,做強企業而后才是做大企業,慢一點沒關系,長久活著才是正道。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這家日本版“海底撈”靠極致服務做到1.2億銷售額
2.顧客在餐廳接吻如火如荼!昨天,餐飲界最牛情人節營銷誕生!
3.兩大火鍋2016激烈角逐,背后競爭邏輯值得你學!
4.2017年餐飲營銷新趨勢,發布!
5.超級伴手禮營銷:顧客肯定為它再來餐廳一次!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