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導讀:人工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對社會生活的強烈滲透,引發了機器人取代人的工作崗位的擔憂。可是新加坡卻完全沒有這樣的顧慮。新加坡的餐飲業正在全面擁抱機器人。在新加坡樟宜機場第二航站樓的美食廣場,乘客可以挑選雞肉米飯、面條,但是訂餐、取餐和支付都是在一個機器上。
這家美食廣場的運營商是Select集團。它對機器人取得的效果非常滿意。總經理陳志遠說道:“美食廣場的八九個店每個都需要收銀員,現在這些店總共只需要一個就可以了。”Select集團集團打算明年在另一個航站樓復制同樣的模式。
在新加坡,Select集團的做法并非首創。
今年2月,新加坡東海岸公園的榮亨(Rong Heng) 海鮮餐廳首次使用機器人作為服務員為客人上菜。
餐廳老板2014年底在中國昆山的一家餐廳見到過機器人服務員,受此啟發決定使用機器人。
他說道,“服務員太難找了。”餐廳需要15個服務員,但距今為止只雇到了6個,現在加上3個機器人,還只需要4個服務員就行了。”
機器人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而且好處多多。
“有時顧客和服務員會發生爭執。但是對于機器人來說無論你怎么激怒它,它都永遠不會生氣。”
“機器人不需要漲工資,拿獎金和福利。他們能一周七天每天24小時不停的工作,不需要請病假或者年假,也不會辭職。中國新年來臨之際,他們也不會介意加班。”
每個機器人成本超過14000美元,而雇傭服務員的成本大約30000美元,機器人能大大降低成本。
他還計劃添置更多擁有不同職能的機器人,例如歡迎客人的機器人,接收訂單,撤換餐盤等類型。
這種自動化項目在新加坡正越來越普及,從無人出租車到輕軌乘客的面部識別支付系統。之所以這樣,一部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新加坡正面著人力危機。人口迅速老齡化、生育率下降、經濟增長疲軟,與此同時,當局又收緊移民政策限制外國工人流入。
對于餐飲業而言,還有另一個頭疼的問題。現在的年輕人不愿意從事技術含量低的工作,無疑讓餐飲人力短缺的困難雪上加霜。
新加坡的餐飲業不得不用更多的機器人來代替人力。機器人不僅解決了人力短缺的問題,而且工作的效率更高,生產力更大,因而備受官方的青睞。
新加坡標新局就非常鼓勵這一趨勢。標新局是促進當地企業和產品的機構。它目前正準備投標兩個美食中心。選擇投標的體系更多的考慮了生產力的因素。過去的體系中主要考慮價格,而新的體系中生產力因素占50%的權重 ,剩下的是價格。
標新局將要用這個體系衡量所有的新開咖啡店。新開咖啡店在當地是衡量毗鄰公共住房的美食中心。標新局希望未來五年內新加坡餐飲業生產力提高2%,此舉是實現目標的關鍵舉措。
餐飲行業在新加坡生產率最低,因而也就成為被“拯救”的對象。標新局的數據顯示,餐飲業在國內僅占GDP的0.8%,但是雇傭了16萬工人,占當地勞動力的4.5%。從2010到2014年,餐飲業的從業人員每年以6%的速度增加,高于新加坡的整體經濟。
在這些舉措的推動下,餐飲公司JR集團在當地建立了第一個Vendcafe,里面有一群自動售貨機,當地人可以從里面買即時餐飲。標新局認為表示,這種自動售貨機比常見的食品攤位節省了70%到90%的人力,而且建立起來也不麻煩,只需要幾周的時間。標新局計劃未來12個月設立10個類似的機構。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長按二維碼,可訂閱《餐飲視界》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餐謀長聊餐飲
品牌 | 創意 | 營銷
人數定位:策劃人,營銷者,品牌官,其它可繞行。
本文由【餐謀長聊餐飲】整編于
36kr/餐飲邦,編輯/Nana
(注不注明出處是你的事)
上下拉動 | 聯系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