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餐飲的理解還停留在大火顛勺、油煙沖天,那你真的要反省自己了。
未來的廚房在科幻大片里應該是這樣的,全部科技化、智能化:
以后餐廳烹制食物可以只加熱、再還原,就可以了。
當然,你可以說這畢竟是科幻大片,是概念產品,不過,你也絕不要低估人類對科技的研發能力,和對提高效率、解放雙手的執著追求,雖然一切還沒到上面的高度,但科技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餐飲,已經成為促使餐飲全面產業升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航天員不用吃“牙膏”
11月17日,神舟十一號回來了,完成了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時間的太空駐留任務。而中國人改不了的吃貨體,就算上了天也要保持。
大家對太空餐的映像,可能是從像牙膏管一樣的容器里擠出來的食品,但我們的航天員早就能享受雞鴨魚肉了,粥、米、面、粉也一樣不落,還有茶水、飲料,除了包裝不同,和我們吃的沒什么區別。
▲中國航天員的餐食,啥都有
便利店速食的啟發
7-11等便利店現在大有搶快餐店生意的苗頭,從早餐到米飯、粉面,到便利店解決午餐,已經在白領們的中午行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此類商品,也是7-11們賺錢的重要渠道,雖然鮮食在所有商品品類中占比僅三成,但據統計,60%至70%的消費者都會進店購買鮮食,而且鮮食的毛利率通常在35%至70%之間,即使算上由于較高報廢率產生的利益損耗,毛利率依然比普通商品高出5%~10%。
同時,鮮食還能帶動其他商品的銷售,比如你習慣在買便當的時候搭一瓶飲料,買面包時搭一盒牛奶。
而支撐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食品科技的發展,能將餐食做到支持速食,同時解決保質、包裝、運輸的問題,門店只用于最后加熱還原、展示、售賣。
豆花也能玩速食
豆腐花是我國傳統的大豆制品,細膩滑嫩的口感深得人心,但傳統加工方式繁瑣,需經泡豆、磨漿、過濾、煮漿、凝固等步驟,耗時長,勞動強度大,且多以手工作坊的形式是現做現賣,食品安全難以保障。
同時,豆腐花成品在常溫下易腐敗變質,即使在冷藏條件下保質期很短,也給規模化生產帶來不便。
11月16日中國烹飪協會召開的“2016中國餐飲企業家大會”上,金龍魚速食豆腐花就因為解決了上述問題,擊敗70個競爭對手,獲得“2015年度中餐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金龍魚豆腐花是該獎項中唯一因食品科技創新獲獎的
金龍魚速食豆腐花還在9月8日獲得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頒發的“2016年中國方便食品創新獎”。
金龍魚速食豆腐花一改豆花通常街邊攤、專門店售賣的形式,讓豆腐花走向規模化成為可能。
食品科技引領餐飲產業升級
鄧爺爺早就告訴我們,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果說十年前餐飲界對此感受不深,那么未來十年,餐飲將深刻感受到科技對整個產業的影響。
現在,餐飲業已經開始邁向品牌化、規模化發展,很多餐企都想打造自己的中央廚房,卻因為食材、菜品無法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而頭痛不已,品牌也無法快速擴張,無法實現品牌效應。
航空餐技術、金龍魚速食豆腐花的技術,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范本。
金龍魚速食豆腐花采用自主研發的獨特技術,讓豆粉在規模化連續化的大生產中,擁有不輸于現磨豆漿的凝膠性能,還通過獨有技術實現精微操控,讓豆腐花(粉)比傳統制品更細膩嫩滑。
最重要的是,操作十分簡便,只需要在保溫桶加入開水,倒入豆腐花粉,攪拌溶解,加蓋保溫15分鐘,然后加入內脂攪拌10-15秒,保溫15分鐘即可食用。
點擊視頻觀看
金龍魚速食豆腐花制作過程
這種創新產品,顛覆了傳統豆制品的制作模式,但開啟了豆腐花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大門,對餐企來說,不存在技術門檻、不用擔心品質不穩定,不用耗費人力、物力、時間成本,直接拿來就用,能幫助餐企實現快速擴張,實現品牌塑造。
同時,中國餐飲一直以來的狀態都是“有品類,無品牌”,這和中餐食材、工藝難以標準化、規模化有著密切關系。
但隨著食品科技的發展,隨著金龍魚速食豆腐花這樣的產品不斷問世,并占領市場,后端供應鏈就構建了強大的支撐體系,讓很多品牌想打造自己的標準化產品、打造中央廚房成為可能,這必將大大加快中國餐飲品牌化的進程,也將助力中國餐飲產業升級。
編輯 | 紅餐網_白唐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