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街不同命,隔十米的店生意卻大相徑庭,因為生意好的那家有套路。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那些能讓路人變成顧客的“套路。”
兩項選擇中 價低者優先
某商家推出兩款同類型產品的PK,無論消費者買哪一種,獲利的還是商家。
都是明星產品,那么消費者會如何選擇呢?
一般來說,新顧客優先選擇價格低的產品,假如對所購產品滿意,消費者下一次購買時,則會優先考慮另一款pk產品。而如果兩種產品價格相當,老顧客會優先選擇新品。
放在中間的商品更易被選擇
無論你是用燈箱片廣告,或是電子顯示屏。消費者往往目光停留時間最的在中間。
曾經有人排列了17幅圖片讓參與者選出自己鐘意的,接受不同教育和審美差異性很大的參與者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中間的畫。
小編也曾做過1個觀察,許多飲品店的消費者在進店后,多會先看店內上方的燈箱廣告,而對于旁邊或吧臺上的菜單則需要店員指引才會去看。而在逛街時,
消費者的目光多是先看門店上方的橫幅或店內的燈箱廣告,只有當他們對門店產生興趣時才會注意到店門口的展架廣告。
所以,飲品店重點推薦產品的圖片可以考慮放在門店的中間位置。
給產品一個定義
蜜雪冰城在推出碳焙烏龍奶茶時做過兩個廣告,一個是與皇家奶茶PK,讓消費者選擇,這就是文章中所提及的第一種套路。 還有一個廣告的標語是:“冬季暖手寶,碳焙烏龍好!”雖然聽著像“要想皮膚好,早晚用大寶”,而且有很濃郁的廣場舞風格,但的確容易記住。
在這則廣告中,暗含了一個套路,就是“框架效應”。簡單點說,給產品一個定義,消費者心中就會往這方向去描繪。如果我們對產品的定義僅僅為好喝或者健康,在大家都同樣的定義下,消費者很難產生沖動。
“框架效應”說直白點就是揚長避短,不僅在產品宣傳中有應用,在管理中同樣適用。比如我們告訴員工遲到會罰款,會比告訴他早到有獎勵,遲到率會低很多。
顧客心中的好東西都是要等的
消費者大多是隨波逐流,逛街時,哪里排隊去哪里,網購時,誰家評價好、銷量高看哪店。
這一心理,被運用的最好的應該是長沙小吃,我們經常會在逛街時被“火宮殿臭豆腐,毛主席都愛吃的臭豆腐!”以及“長沙大香腸,最火的……”廣播聲所吸引,接著就看見排著長隊的人往店家手里塞錢。對于消費者而言好不好吃,不知道,但別人在買,吃一下也不錯,只要價格在承受范圍內。
許多飲品店在做團購時,并非考慮的是直接增加營業額,而是想方設法拉人氣。更有甚者,花錢請人排隊,這都是因為消費者的從眾心理而致。
—————END—————
中國飲品快報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4089.html